黟縣秸稈綜合利用保天藍雲白

黟縣以農作物秸稈產業化利用推動實現“以禁促用”到“以用促禁”的轉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確保空氣質量優良,有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我流轉的500畝土地,絕大部分的秸稈用粉碎機粉碎後再用耙地機翻入泥中,然後種上優質稻。秸稈作為有機肥能使土地肥沃,不再像以前用火燒,這樣既保護了環境,也改善了土壤質量,還可以節省一些購買有機肥的費用。”農場主呂有春和筆者細說了秸稈還田的好處。

今年來,該縣為打好秸稈綜合利用主動仗,出臺2018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實施辦法,優化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在城鎮和旅遊景點周邊、高速公路和鐵路沿線等重點區域開展秸稈機械化還田示範片建設,在縣域範圍內優先安排秸稈機械化還田相關項目;規範技術工藝流程,推進農機裝備、農業技術、農業信息化在秸稈還田中的集成應用,科學採用粉碎還田、深翻深耕旋耕等方式,提高耕地質量,提升利用效果。同時,結合實際,對秸稈機械化還田糧油種植大戶種植面積50畝以上的,按20元/畝予以補助。農機農藝結合,對油菜種植面積50畝以上、採用旋耕撒直播方式種植的,按20元/畝予以補助。

該縣還支持秸稈基料化利用,扶持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或種植大戶,充分利用稻草、油菜秸稈等為原料,採用種植大棚、露地大田等多種栽培方式,開展平菇、香菇、金針菇等食用菌種植,對年利用量達50噸以上的企業(大戶),給予200-300元/噸補助。發展秸稈能源化利用,大力推行戶用沼氣池以秸稈為原料大換料改造,構建秸稈-沼氣-沼肥還田等農業循環利用模式,每口戶用沼氣池改造補助300元;加快發展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生產點建設,每處生產點補助35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