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史書兩代人用了三十年才完成,質量遠超過《史記》

班固,字孟堅,是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出身官宦世家。他九歲就能做文章誦詩賦,又曾入洛陽太學學習,博覽群書,精通各家學問。其父班彪,是當時的史學家,致力於史學研究,曾撰寫《史記後傳》六十五篇。班固受到父親的薰陶,也對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班彪去世後,班固回到故鄉為父親服喪。在居喪期間,班固開始整理父親的《史記後傳》。在整理過程中,發現《後傳》所述歷史不夠詳備,於是決心要完成父親的未竟事業,開始在《後傳》的基礎上編寫《漢書》。

這本史書兩代人用了三十年才完成,質量遠超過《史記》

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有人告發他私自改作國史,班固被捕下獄。其弟班超上書明帝,為班固申辯,班固才得意出獄。班固出獄後,受到了明帝的重視,任他為撰修國史的“蘭臺令史”,又被升為郎官,任典校秘書,奉詔完成其父所著之書。班固用了二十多年,終於完成了歷史鉅著《漢書》。不幸的是,此後班固由於受竇憲謀反案牽連,死在了獄中。當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作成,漢和帝便命班固的妹妹班昭參考東觀藏書補撰,馬續也協助班昭作成了《天文志》,最終完成了《漢書》的編撰。正如清人趙翼所說,一部《漢書》是經過班彪、班固、班昭、馬續四人之力,用了三四十年才完成的。

這本史書兩代人用了三十年才完成,質量遠超過《史記》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事始於漢高祖劉邦元年(公元前206),終於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完整地記載了西漢王朝和王莽新朝的歷史。在體例上沿襲《史記》,又進行了一些改革。《漢書》將《史記》中的“本紀”省稱為“紀”,“列傳”省稱為“傳”,“書”改稱“志”,並取消了“世家”,分為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傳,共一百篇,後人又將其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在內容上,對於漢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漢歷史,《漢書》與《史記》都有記述。《漢書》在《史記》記載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些增刪改動。漢武帝以後的部分,除吸收了班彪《後傳》和當時十幾家《史記》研究論著外,還採用了當時大量的詔令、奏議、詩賦、天文曆法書等以及傳聞。很多內容都是全文錄入,史料價值極高。此外,還新增加了《百官公卿表》、《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藝文志》,將《平準書》改為《食貨

志》,這些體例為後世史書編撰所承襲。

這本史書兩代人用了三十年才完成,質量遠超過《史記》

《史記》是中國紀傳體史書的開山之作,《漢書》開創了後一朝編修上一朝歷史的先例,都在中國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