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錢越用越少,別人的卻越用越多?

為什麼你的錢越用越少,別人的卻越用越多?

為什麼你的錢越用越少,別人的卻越用越多?

簡七認為,賺錢不是目的,而是助你實現理想人生的手段。理財規劃的第一步就是要認清你自己的人生目標。

“當你真把所有東西都想清楚後,錢是自然會產生的。當自己開始想做一件事情時,錢的進出進入是個很自然的過程,就像水會從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

簡七說,運用“第一原理思維”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很重要,但我們總是傾向於比較,別人已經做過或正在做這件事,我們也去做。

為什麼你的錢越用越少,別人的卻越用越多?

攝影 | 解飛

為什麼你的錢越用越少,別人的卻越用越多?

簡七

大眾理財科普品牌——簡七理財創始人 & CEO。

註冊稅務師,曾就職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世界 500 強企業。

十點讀書、網易雲課堂明星講師,螞蟻聚寶特聘獨家“有財教練”。

“有愛”的“小白”理財社區搭建者,致力於實現全民金融啟蒙。

細數近年來最時髦的詞,“財務自由”一定在列。它指一個人的被動收入可以覆蓋或超過日常生活的支出,他就可以不為掙錢而工作了,從而達到了自由的狀態。前不久,一條關於女生財務自由六個階段的微博火了,從奶茶自由、口紅自由到買房自由......人們紛紛對號入座,調侃自嘲。當財務自由成為了很多人的奮鬥目標,理財這件事也越來越被重視。

簡七的故事要從十年前講起。那時,她從財經院校畢業後,在一家會計事務所工作,剛步入職場的她理財意識幾乎為零。作為一個月薪六千的新人,她會和月薪三萬的同事進同一家餐館,覺得一頓飯就幾十塊錢,也不會花光所有錢。“可如果每天都這樣,這個消費水平,我其實負擔不了的。”工作三四年後,工資一直漲,簡七的儲蓄並沒有同步增長,她覺得奇怪。此後,她開始買理財產品,買基金,可嘗試了這些零碎的方式後,自己的財務狀況並沒得到顯著改善,財務焦慮感依舊在。

當簡七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理財與投資上時,她發覺市面上能接觸到的理財知識太複雜、專業,對於即使有基礎的她,都很難消化和吸收。於是,她就與朋友一起去考了金融理財規劃師。

在讀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時,簡七發現村上之所以選擇跑步且堅持下來,因為它只需一個人、一雙鞋,沒有場地限制,就可以完成了。輕鬆的事情,才能做得長久。

向來對數字圖表很頭疼,理財全憑感覺的我,第一次接觸簡七理財則是從新書《好好賺錢》開始的。花了一天時間,扎進書裡,發現曾認為枯燥的財經知識竟然可以很有趣。

為什麼你的錢越用越少,別人的卻越用越多?

《好好賺錢:通向自由人生的極簡理財課》

不要等有錢了再去理財,要跳出金錢的限制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並不是有好工作、高收入,未來就會有錢,生活就一定很好;

理財不是一夜暴富,要挖掘自己的護城河,選擇合適的產品。

本書幫助讀者理清對金錢的困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建立屬於自己的理財邏輯系統,通過打理我們的財務,實現被動收入,走上真正的好好賺錢之路。

簡七告訴我:理財實際上就是理人生,賺錢不是目的,而是助你實現理想人生的手段。理財規劃的第一步就是要認清你自己的人生目標。書中,她就像一位鄰家姐姐般傳授著她的生活智慧,輕鬆而親切。而真正與簡七面對面時,她的精幹、理性與優雅則讓我看到了心目中理想女性自由而美好的樣子。

為什麼你的錢越用越少,別人的卻越用越多?

聽簡七說理財

你怎麼看理財和人生的關係?

簡七:我認為理財是生活的一個支撐。你首先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後反推,在財務上面如何支撐你的生活。並不是賬面上的數字會帶給人安全感,而是你本身對於不確定性和可能性充滿了好奇,然後反推出一個可以支持你的數字,金錢會是你做正確事情的副產品。我前段時間學管理學有個心得是說,好的 CEO 是不談營收的,他始終思考的是如何為用戶創造價值。創造價值之後,營收就是你做正確事情的副產品。其實,對於人生來說也一樣,賺錢其實是你 的認知達到一定程度的自然體現。

什麼是健康的金錢觀?你在做理 財普及之後,有什麼樣的變化?

簡七:健康的金錢觀是把金錢當成資源,在我開始給別人發工資時,特別有這個感覺。以前我會把金錢當成結果。比如我做白領時,會關注老闆給我發多少錢,今年的調薪幅度是多少。當我開始自己創業時,我關注的是這個整體,其中,我需要支付工資來換取一部分的團隊合作,去彌補我自己沒有辦法獨立完成的工作,去創造更大的價值。

一開始也會很糾結的,因為自己曾經是為幾百、幾千塊錢特別在意的人,等到每個月開始給別人發工資時,錢就變成數字了,變成一張藍圖上面的一條條柱狀圖。錢成為了小資源,而且都不是最重要的資源,甚至是最不重要的資源。當你真的把所有東西都想清楚後,錢成了自然會產生的東西。當自己開始想做一件事情時,錢的進出進入是個很自然的過程,就像水會從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

理財的意識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 是比較合適的?有人就覺得自己沒有存 錢,也掙不了多少錢,沒有必要做這件事。

簡七:我覺得理財意識越早擁有越好,因為我們生活裡充滿了選擇,每一次選擇都跟你的認知和價值觀有關。如果你對事物和世界很早就有了自己的認知和價值觀,你每一次都做了對的決策,那麼你的一生累積起來,你做得對的決策越多,你的人生就越少遺憾。無論財富還是你的能力,它們的積累都是指數型增長的。

從廣義說,可能從六歲開始,小朋友能開始去接受知識的時候,就可以給他們講金錢的本質了,比如貨幣、財務,讓他們有一個概念。金錢是一種資源,它和你做的很多事都息息相關。更細地來說,從你開始有收入,你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要打理錢了,你就要關注理財這件事。比如大學時,你有父母給的生活費, 就要培養好的理財意識和習慣。不然,要等到有多少錢時才算有錢呢?這好比父母讓你大學之前不許談戀愛,一畢業就問你什麼時候能結婚是一個道理。

理財意識和能力是你長期養成好的習慣,所以不應該是公司給你發了一大筆獎金你就開始理財了,而是你在任何時刻你都要意識到你應該去梳理你的財務。之前有過一個報道,美國中大樂透的人,三到五年內基本上都會恢復到自己中獎之前的財務水平,或者更差,就是因為他的認知其實是 hold 不住這些財富的。

對於一個理財小白,怎麼著手開始做自己的理財規劃?

簡七:我自己的做法是,先思考我五年後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比如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開什麼樣的車,在什麼地方工作,每天工作幾小時,把這個畫面描述出來,寫下來。然後去算算這樣的生活需要多少錢支持,比如如果買房,首付和房貸分別需要多少,如果租房,每個月房租是多少。這樣就從一個感性的畫面落實到具體的數字,這就是理財規劃的第一步,叫財務目標的設立。

我如果做了一個五年或十年的規劃,就可以倒算出現在的狀況應該是什麼樣的,這樣發展下去能否達到我要的目標。 如果無法達到,我應該做哪些事情,這個就是理財規劃。

第一步是設立目標; 第二步是梳理現在的情況; 第三步是檢查現在的情況是否健康,查漏補缺,比如有沒有買保險,負債率是不是過高; 第四步就是,查出當下的情況和目標之間的gap 是什麼。你如果有 gap 的話,有好幾種解決方案,比如推遲目標實現的時間,提高收益率,換工作增加主動收入等; 第五步就是制定非常具體的行動計劃。看看哪些行動 是你可接受的,比如我堅決不能推遲我的目標,一定要在 35 歲之前怎麼樣,那就制定出行動計劃,去做。這就是整個理財規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理財其實就是理人生。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投資的重點是不是應該有所不同?

簡七: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六十歲安全是第一位的,收益率的高低不要放在太前面,比如剛生完寶寶,家庭的安全保障是什麼呢?你可能還有房貸,那你要有保險,因為如果家裡的經濟支柱倒下了,家庭就進入了貧困的狀態。從具體操作層面,每個階段會有一些具體的動作。

從認知的角度,我覺得年輕時你要把自己也當成一種資源,你的時間、精力最重要。你每天花一個小時去提高 1% 的收益率,不如用來學一個新技能。可能你換一份工作,收入可能會加倍。當你把錢看成結果時,你做出的選擇是看收益率,但是你忘了本金。而本金裡,你的時間、精力才是最寶貴的。二十歲到三十歲時的學習能力最強,三十歲左右是智力和體力的巔峰時期,那時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

培養好的理財習慣,除了財務方面,還會帶來哪些益處?

簡七:我開始學理財以後,最大的一個變化是變得更理性、更有邏輯,在做決策的時候,不是隻憑感覺。在系統地學完之後會發現,任何事情,我都可以通過理性的態度,把邏輯寫下來,分析,得出的結果可能和我的感覺是相反的。 以前的自己會選擇感性的答案,現在的 自己會選擇理性的這個答案。對於我,最重要的一個素質就是理性至上。

為什麼你的錢越用越少,別人的卻越用越多?

為什麼你的錢越用越少,別人的卻越用越多?

文 | 王躍

人物攝影 | 解飛

圖片提供 | 中信出版集團

為什麼你的錢越用越少,別人的卻越用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