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李小龙,他的藏书有2500余册,吸取百家功夫之长

很多曾经与李小龙有交集的人,不论他是武学大家,还是武术界之外的人,都会惊异于李小龙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渊博的武学知识及其深邃的哲学头脑。

早在六十年代初,经过一番武学交流之后,美国柔术大师谢华亮就说,这个刚来美国的小伙子未来一定不得了,功夫厉害,见识更是超群;六十年代中期,查克‧罗礼士第一次与李小龙见面交流,就兴奋得和李小龙通宵夜谈,相见恨晚;空手道冠军、李小龙弟子乔·刘易斯更是认为李小龙简直就是一座挖掘不完的武学宝库;李小龙弟子伊鲁山度也说,之所以拜李小龙为师,不仅仅是因为折服于他的功夫,也深深为他高深的哲学理念、科学的武学理论所吸引...

你所不知道的李小龙,他的藏书有2500余册,吸取百家功夫之长

所谓“功夫在诗外”,李小龙一切武术成就、电影成就的取得,除了建立在他身体力行,实实在在,长期、系统的技艺训练和实证上之外,更多是来自于他广泛涉猎,孜孜不倦的对于中外哲学、武术、现代体育科学、电影、成功学等各方面书籍的综合阅读和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高屋建瓴、触类旁通的整体性研究、提炼和总结。对此,与李小龙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龙妻”琳达·李无疑具有最高发言权。她曾写到,在李小龙的武学发展过程中,“他不断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技能、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人生之道。他通过练习和锻炼来磨砺其体魄,他通过阅读和反思来提升其智慧。”从而,李小龙能够站在人类武学智慧和武术科学的最高峰,完美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所得进一步周延自身理论,知行合一,相辅相承,逐步达到令人惊异的武学高度,取得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

你所不知道的李小龙,他的藏书有2500余册,吸取百家功夫之长

良好的阅读习惯,李小龙早在香港时期,即已养成。号称“冇时定”的少年李小龙,有时候自己一个人独处看书、思考的时候,安静得让他母亲也会怀疑他是不是病了,不然不会这样安静。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在李小龙少年时代即已显示出不同一般的特质。在香港习武期间,李小龙除了专修咏春拳外,还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和兼修其他武技,比如与他派武术家以舞换武,或以技换技;比如通过相关拳击、武术录像进行学习,而最重要的辅助学习手段,则是通过购买、搜集各类武术书籍,以及武术、健身健美刊物,进行阅读、研究和自学。即使后来远赴重洋到了美国——据“龙姐”李秋源回忆——李小龙也仍然通过他的姐姐或者朋友继续在香港帮他收集武术书籍和资料,而美国唐人街的各类书店,甚至加拿大的某古旧书店等,李小龙更是常客。据琳达·李说,李小龙当年个人藏书多达2500余册,塞满了整个房间的半壁。以李小龙为榜样,他的很多弟子,像李恺师傅、黄锦铭师傅、伊鲁山度师傅等,都建立有自己的独立图书室。

你所不知道的李小龙,他的藏书有2500余册,吸取百家功夫之长

在李小龙美国期间的藏书中,除哲学类书籍之外,最多的就是拳击专书,第二多的就是西洋剑专书。它们对于李小龙武学哲学思想的形成、理论的创建,截拳道的最终横空出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正如李小龙自己所讲,截拳道建基于振藩功夫、拳击和击剑之上,而李小龙藏书的特点,正好从某个侧面反应了这一事实。可以肯定的是,尽管李小龙从未真正系统的练习过拳击和西洋剑,但是结合他个人专业的振藩功夫实践,以及与相关领域武术家、带艺投师弟子们的交流,特别是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学习、思考和研究,李小龙仍然天才般的通过对于振藩功夫、拳击和西洋剑(Jun Fan Gung Fu ,Boxing, and Fancing )三者所体现出来的共性科学原则、原理和技巧的研究和提炼,发现了人类无限制科学街头格斗术的高度"可能性",并以“简单、直接、非传统性”的截拳道(JeetKune Do)成为这划时代的李小龙个人发展的新武术系统,展现在世人面前。

你所不知道的李小龙,他的藏书有2500余册,吸取百家功夫之长

可以这样说,他创立的截拳道,是经过无数的武术实践与大量的书籍阅读积累而成的集百家之长的武术体系。

到现在之所以很少有人能真正练成截拳道,领会其精华,我想那是因为他们不是李小龙。他们的藏书还没有达到2500余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