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那个瘦弱的少年,后来是如何一脚踢碎西方人的傲慢的?

与其说李小龙把功夫(Kungfu)这个汉词写进了英文,让西方人见识到中国文化中所谓强大的一部分,不如说

李小龙是用他强壮的身体,充满自尊和自强的精神改变了一部分西方人自鸦片流入中国以来,所见到的在鸦片的残害下中国人那副羸弱不堪的形象。李小龙是一个特定的民族符号,毫无疑问,李小龙通过他的功夫以及自创的截拳道已经青史留名,不过探讨李小龙之于民族的形象却与他的功夫无关。

这种观点的逻辑在于:过去历史里的中国人真的可以凭借拳脚舞动令人眼花缭乱的功夫令西方人刮目相看吗?

进而引申出第二个更有意义的观点:所谓的功夫,真的可以让中国人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吗?但这样的观点显然是无法成立的,在晚清的义和团运动中有这样一种迷信的思想存在,义和团成员们期望通过画符请神,以及练习梅花拳,义和拳和金钟罩的方式来抵抗西方人的枪炮,他们期许用一种近乎于超自然力量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一个刀枪不入的强大存在。

李小龙:那个瘦弱的少年,后来是如何一脚踢碎西方人的傲慢的?

固然,他们在义和团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满腔热血是值得钦佩的,但想要用所谓“刀枪不入”的身体去对抗枪炮,人类历史上显然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先例。所以人们不难悲哀的看到在那一场场冲突和战争中,义和团成员是如何抡着大刀,相信自己“刀枪不入”的冲向敌人,却一个个的倒在敌人的枪炮之下。

实际上,那时候的中国人所需要的并不是可以飞檐走壁,一招制敌的功夫,仅仅只是一幅强壮的身体和一颗自尊又自强的心灵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晚清时期八旗兵和绿营军队不堪一击的原因,而李小龙的出现,巧妙的借助功夫这一媒介把一个强壮的,富有自尊心和自强心的中国人形象展现在西方人眼中。

自鸦片流入中国以来,他们几乎鲜少见到这样一个中国人的存在,这才是李小龙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李小龙年幼的时候身体十分羸弱,而这种羸弱的形象也几乎是

晚清以来西方世界对在鸦片残害下的中国人形象的固有看法。正因如此,他的父亲从他7岁时便开始教导他练习太极拳,不是想让他成为金庸笔下那种张三丰式的武林宗师,仅仅只是想让他的身体变得强壮一些。

李小龙:那个瘦弱的少年,后来是如何一脚踢碎西方人的傲慢的?

李小龙和功夫有他特殊的缘分所在,这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1949年从北京传向世界的那一声响彻寰宇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彻底终结自晚清以来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的“东亚病夫”的讥讽和嘲笑,彼时的李小龙不过才是一个9岁的儿童,可以说李小龙出生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在“为了站起来”这条道路上奋斗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但他的出现有他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因此一点不晚。

1972年,李小龙演绎了那部著名的电影《精武门》(Fist of Fury),在影片中这个中国人横扫日本武馆,让日本人吃下写着“东亚病夫”纸片,又一脚踢碎另一个具有侮辱性牌匾的镜头不仅让中国人热情沸腾,这部次年在西方世界上演的电影也让西方人在惊奇于神秘的中国功夫所展现出来的力量之时,李小龙也用他在电影中宣泄的家国情怀纠正了西方人的历史偏见和傲慢——看吧,这才是中国人。

也是在这一年,李小龙以截拳道宗师的身份入选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名人堂,这是属于他个人的荣誉,

如果说李小龙的身上肩负着要让西方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的历史重担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美化,实际上李小龙早年的目标尤其简单实际,他曾说过自己要成为全美薪酬最高的东方巨星,在1970年 的时候要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名誉,1980年时他要赚到1500万美元的财富,从而令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李小龙:那个瘦弱的少年,后来是如何一脚踢碎西方人的傲慢的?

这是李小龙个人的生活目标,是无可厚非的

,这是因为他所处的那个年代早已不是西方列强可以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时代,国恨家仇已经通过中国人民自己的奋斗得到了消解。真正可贵之处在于,李小龙利用电影+功夫的艺术作品追溯了历史,他在另一个虚幻的时空里穿越回了那个老旧落后的时代,那个充满欺辱,硝烟和偏见的社会。

所以读者恐怕不难发现,这就像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英雄穿越时间拯救世界的老套情节,李小龙,这样一个身体强壮,且拥有一身高超的武术本领的人却出现一个被西方人普遍嘲笑的“东亚病夫”的时代是突兀的,一群因为吸食鸦片过多而羸弱不堪的人群之中忽然之间站出来一个强壮的中国人,一脚踢碎了所谓“东亚病夫”的偏见和傲慢,且气势逼人的说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这种颠覆性的情节演绎和形象塑造动摇了西方人传统的历史思维,他通过在电影中不断展示自己那一身令人眼花缭乱,惊叹连连的功夫,将过去历史中建造起来的谓之为偏见和傲慢的高墙一拳一拳的击碎,当这些高墙倒下之后,西方人才发现,原来那个击碎这一堵堵高墙的中国人是那样的强壮

,他不卑不亢的表情中又掺杂着几丝对敌人的高傲,那是一个相当自信,又相当自尊自强的强者形象。

李小龙:那个瘦弱的少年,后来是如何一脚踢碎西方人的傲慢的?

然而正如前文所谈,李小龙的那种民族形象和他的功夫的关系并不大,这是因为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强壮,自尊而又自强的中国人,实际上功夫对于这样一个中国人来说重要吗?恐怕并不重要,因为一个强壮,充满自尊和自强的人,他凭借的并不是自己的拳脚来赢得敌人的尊敬。

而是那颗不服输,不甘弱小的心灵,这才是李小龙形象的意义所在,假如说对李小龙的追溯仅仅只是停留在他精湛的武功之上,那么他不过只是一个成就巨大的武打巨星。然而,他能成为近代以来富有积极意义的中国人形象代表之一,一种特殊的民族形象,凭借的却是他在电影中塑造的那个与“东亚病夫”格格不入的强壮而又自尊自强的中国人,这同样也是《黄飞鸿》系列电影塑造黄飞鸿这个人物形象的价值所在。

因此,不管是《黄飞鸿》还是李小龙,这些人物特定历史形象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塑造了晚清前后一个鲜少存在的中国人形象,在那样一个时代,正如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一样,绝大多数老百姓在封建思想的残害下普遍愚昧,麻木和浑浑噩噩,他们既瘦弱,也缺少民族自强心,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依然保持一种茫然浑噩的状态。

李小龙:那个瘦弱的少年,后来是如何一脚踢碎西方人的傲慢的?

可是,怀着家国情怀的革命人士毕竟还是大有人在,黑暗之中还是有无数盏微弱的灯火汇聚成一团炽烈耀眼的火焰,正是由于有这样一小群英雄式人物的存在,中国人才因此扛起数千年的历史重担而站了起来。而西方人所谓“东亚病夫”的嘲笑和偏见,不过是一种恬不知耻的诋毁,而李小龙值得被纪念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把这一小群英雄式人物的精神形象塑造了出来,这些人们富有自尊和自强心,他们强壮,富有家国情怀,他们敢于和敌人对抗,敢于为民族尊严和命运奋斗。

而李小龙那种民族形象的精髓就在这个地方,我们或许可以说他用精湛的功夫赢得了个人的名誉,成就和财富,但是真正踢碎西方人傲慢和偏见的却是他在电影中塑造的那种自尊自强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存在,实际上才是真正令中国人摆脱“东亚病夫”这种诋毁的力量,也是他不断被追忆的价值所在。

当初那个羸弱的少年,正是用这种精神彻底踢碎了那块历史的牌匾,也是所有中国人能够站起来的力量所在——

因此,把功夫(Kungfu)写进英文词典里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真正值得骄傲的是展现了一个强壮,自尊而又自强的中国人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