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被误解的真正大师!

法海----被误解的真正大师!

关于白娘子和许仙爱情故事,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版本,是明末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史实资料),在此文中出现的法海是一个真正的得道高僧。然而真实的法海,却不是明末年间生人,《白蛇传》的故事也不是此时才出现。

历史上真正的法海,出生于唐代官宦世家,世人称裴头陀,其父裴休曾担任历任节度使、礼部尚书、太子少师等职,可谓一代名臣。看到这里,观众朋友又会有疑问,法海身为官宦子弟怎么会想去出家向佛呢?

说起来,又是一桩故事,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当时担任宰相的裴休捐款建造了密印寺,这是一座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境内的佛家寺庙。恰逢皇子得了恶疾,看尽名医均不奏效,裴休就送自己的儿子代替皇子出家,有替人躲避病灾之意。正好就在密印寺出家礼佛,被赐号“法海”。

法海在寺庙修行多年后,道德圆满,听从师傅建议,外出云游,最终来到了江苏镇江氏俘山潜心禅宗修道。在修道其间,法海入住的是一座被毁坏的寺庙,那是荒草丛生。而且当时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为此勇敢地与白蟒斗法,将这条白蟒赶入江里。这便是法海和白娘子最初的渊源。后人也是据此编写了《白蛇传》。

据《金山寺志》等有关资料记载,法海当时驻地是东晋的泽心寺,在唐朝时就已经佛像尽毁,当法海看见残垣断壁后,就决心修复寺庙,并燃烧一指痛击自己,激励自己不负誓言。此后,法海身居山洞,开山种田,精研佛理。一次,法海挖土修庙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但他不为金钱所动,而将其上交当时的镇江太守李琦。李琦上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赦令将黄金发给法海修复庙宇,并赦名金山寺。法海也在重建的寺庙里潜心修佛,普惠大众,此寺庙就是今天闻名海外的金山寺。

听到这里,想必大家就已明了,历史上真正的法海并不是一个拆散别人家庭的恶僧。相反他超脱红尘俗世,造福于民。

那为何在后来的文人画本中,他就成了恶人了呢?宋代时期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带来话本文学的兴盛。像在勾栏、瓦肆,就是现在表演场所里面大肆传播。但是,俗话说的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宋元话本的捉刀人也是极尽能事的编写故事,佛家人也不能幸免,因此有了“闭目佛前坐,骂从戏中来”的说法。法海作为禅宗大师也未能逃离魔掌。

在明末冯梦龙的白蛇传中,还是遵循了法海禅宗大师的真正的身份。但在以后的话本中,牵涉到红尘俗世,他被赋有了爱恨嗔痴。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法海的形象也更加具有文学性和传奇性,逐渐被遮蔽了真实面貌。

明清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此时的佛学更像是统治者关于礼教的化身,禁锢了人们思想自由的天性。因此逐渐激化的社会矛盾,使得底层的百姓更多将心声寄托在民间文学上,反应在作品中就塑造成了不讨喜的人物形象,法海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被丑化。

直到今天,《白蛇传》这一具有广泛基础的作品,依旧被拿来商业炒作。人人都追求真善美,那么恶当然会被大肆批判。

所以说,历史上的法海并不是一个正邪不定的僧人,即使是在《白蛇传》最初的版本中,也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我们常说,文学来于生活,但它更高于生活。至少,在今天我们能为最初的法海正一正名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