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貓咪的骨子裡其實是一隻小腦斧!

要說貓咪是半野生動物,估計沒有多少人相信,但是大家都知道貓咪進入人類社會的時間較短,與“人類最好的朋友”狗狗不同。

科學界一直以來也都有所爭論,很多專家認為,貓並不是一種真正的馴化動物,從來就沒有徹底被馴化。他們只是自我選擇靠近人類,以便生存,最多隻能被稱為“半馴化動物”。

那麼,貓咪到底算不算野生動物呢?那就要從貓咪的進化史說起。看看貓咪進入人類社會9500年後的今天,有了怎樣的變化。

你知道嗎?貓咪的骨子裡其實是一隻小腦斧!

貓的起源

起源之地:中東與非洲

大約5000到10000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地區,第一個貓咪物種非洲野貓,因為迷路而走進了人類的居住區,從此開啟了貓咪種族的馴養歷程。

非洲野貓(F. s. Lybica)也稱沙漠貓,作為野生斑貓的一個亞種,與家貓的基因有驚人的相似性,研究人員對比了數百隻家貓、品種貓與非洲野貓的基因,沒有發現有什麼不同。

這些非洲野貓的來源是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交界處的沙漠地帶,荒無人煙,可以確定沒有被人類社會影響多少,這一發現讓人確信,當今家貓的起源之地就在中東。

你知道嗎?貓咪的骨子裡其實是一隻小腦斧!

貓的進化

家貓的原始祖先是非洲野貓,因為非洲野貓的形體稍大於家貓,性情也比其他品種的野貓容易馴服。非洲野貓經常出沒在人類住地附近,並較容易被馴化,往往作為當地居民的寵物來飼養。馴化後的貓被帶到世界各地後,與當地野貓相互交配,就成為了不同地區現代家貓的祖先。

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有著強大的夜視能力,敏銳的聽力和消化系統。研究小組在詳細研究分析中的確找到了家貓基因上的變化,但是沒發現消化系統基因哪裡存在人為改變的痕跡。也就是說家貓和野貓的飲食需求是一樣的。

研究者表示,他們發現家貓有281處基因方面的變化,這些變化集中在神經系統。這些神經系統的改變,使得貓更容易跟人互動、更馴服,或者換個詞兒,更容易被食物騙了。與其說是人類強制馴化貓,不如說是貓咪也願意主動接近人類來的準確。

貓咪為什麼願意同人類共同生活呢?

  • 有豐富可口的食物
  • 有足夠的水喝
  • 有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
  • 沒有天敵(其他動物)的侵襲
你知道嗎?貓咪的骨子裡其實是一隻小腦斧!

亞洲野生貓

鏟屎官們,現在知道你們家的貓咪為啥整天賣萌了吧?你看到的傲嬌小萌寵,實則是一隻內心狂野的小腦斧呢!怎麼樣,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他們只要隨便賣個萌就可以好吃,好喝地享受愉快的喵生了!

還有,今後要對你家貓咪更好一點呦,多準備些貓罐頭,小心哪天他們厭倦了演藝生涯,也許罐頭還能救你一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