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而忘象:王梦彤的敦煌写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梦彤的敦煌写意小品

王梦彤简介

199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津贴.

作品曾获:中国美协 “2009-中国百家金陵大展”金奖; 中国美协:“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大展”优秀奖(唯一奖项); 中国美协:“201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唯一奖项); 文化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大展”(唯一奖项);作品特邀参加中国美协“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入选国家画院重大工程“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大展”甘肃十人晋京展参展画家。2011年作品参加“卢浮宫联展”。2017年作品参加“第五届全国画院作品展”,2016年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等。先后有三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当下之艺坛,喧嚣浮躁,聒噪不已。画派及山头林立,理论层出不穷,论者及呼应者大有“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之势。各种语言实验,中西观念参修,但技法繁错,其实却在淡化学养,希图走艺术捷径,这是今之艺界一大流弊。学艺需静气,不可独慕名利、心思狡黠,惟需憨气。“憨”,有几个意思:痴呆、傻等。这里指的是,“天真、淳朴、痴迷”的意思,若顾恺之沈周之憨。

王梦彤者,西北汉子也,生的虎背熊腰,气度不凡。他就职于甘肃画院,勤研艺术,近年频获国内专业大奖。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后,下之江南,为徐州画院专职画家。其画工于人物,受南派文化滋润,画风典雅高古。及北返甘肃画院,适逢朝圣敦煌艺术之旅,王梦彤为敦煌艺术的气场所折服,凭着对艺术的执着,游问精思,手摩心画,得图数十幅。

近临石窟,观敦煌壁画,从何处学?此也是许多游艺敦煌的画者思考的问题。我以为,形而上者莫过于学习营造洞窟的无名画家。他们怀着虔敬之心,描绘各自心中的天国境界。此中虽不乏有名气的画家,但皆隐于幽僻之石窟中,如痴如醉而倾心于此。这些作为善男信女信仰用途的神祗图像,在近世犹如此重视,无不时代久远有关。弥远弥新,时光褪去了部分矿物质颜料的艳丽及奢华,使其变为了另一种接近文人士夫的审美之色彩。如此,审美之向度也就驰在轮回之中了。在传统艺术发展臻于完备到无以图新的当下,向长期被文人轻视的民间美术的学习,则又成为另一新途。王梦彤也是走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研习民间,取敦煌壁画之一瓢。

这些敦煌题材的画作,小品形式。多取材于北魏、北周等不同时代的壁画,所画供养、侍者等,线条古朴简概,设色清淡朴拙,原出洞窟信仰壁画而又超然其外。其画造景草草,或树或华,不求逼真;人物超然飘逸,秀骨清像,笔简形具而风神居焉。虽为临作,却着意小品意象,笔发古意,近魏晋风骨,超逸豁达。画中形象、法度,不限于敦煌壁画,有取之于麦积山壁画者、有取之于魏晋墓画者,有取法北魏者,有求诸元蒙者,不一而足,遍取诸相而又打乱重组,但非东拼西凑,而是取其意气相合者。对壁画工整之法,参以写意笔法而融汇提炼,用今人思维,形成独特的自家面目。在绘制中既重视写意的文人趣味,更有现代艺术的制作因子,通过增加纸本层数,突出不同笔墨在不同页层的表现,在纸本上涂抹白灰来增加厚重感和粗狂感,改变平面的局限,使之富有立体感。画幅边缘的制作处理 ,采用撕、烧,熏等方法,出现了残缺的美感和孤独的历史意识。

画者,可贵在于“得其意”。“得意忘象”则视为至境。王梦彤的这些敦煌系列,在很大程度上,舍弃壁画之“相”,“删拔大要,凝想物形”,而得“意思悦适”。“悦适”,来自于宗教体验的认同之感,与观者产生心理同构。我想,应当还需表达到更深的“意”之层面,这还需要画家再深入地跟进一步了。

得意而忘象:王梦彤的敦煌写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梦彤的敦煌写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梦彤的敦煌写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梦彤的敦煌写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梦彤的敦煌写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梦彤的敦煌写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梦彤的敦煌写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梦彤的敦煌写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梦彤的敦煌写意小品

文/李安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