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的長短與漁獲之間的關係

提起子線,相信各位釣友都不陌生,別看子線不長,但是它卻直接影響著我們的魚獲。因此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子線的長短和魚獲之間的關係,請各位往下看:

子線的長短與漁獲之間的關係

一、垂釣時釣線在水中有何規律?

垂釣時,投竿進水以後,會受到重鉛塊的帶動,使釣組一起下降。只要魚漂的浮力與鉛塊的下拉力相等,那麼釣組就城平衡狀態。這時主線在水裡呈現約90度的夾角。假如釣組在平衡以後,餌鉤呈自然下沉,這時餌鉤下沉的時間與重量有關,下沉的時間要比鉛塊帶動線組下沉的時間要短很多。

所以,當釣組在進水以後,鉛塊、浮漂呈靜止狀態時,餌鉤下沉至水底所需的時間就和餌鉤的比重有關係。例如:質量、容積偏大的釣餌,下沉至水底的時間就短,而腦線的長度越長,則餌鉤下沉至水底的時間就長,反之則短。

二、釣餌在下沉至中哪個階段易中魚?

投竿進水以後,釣組在進水後,鉛塊及線組在水中下沉。這時釣餌還沒有完全自首水分而膨脹起來,也沒有任何掉落的跡象。這時,魚兒就會隨著餌鉤一起活動,短時間無法將其吞進嘴中。等到釣餌在水中下沉一段時間後,完全吸收水分開始膨脹及掉落使,這時魚兒才會方便將其吞進嘴中。

假如腦線的長度較短時,餌鉤在下沉的過程中,沒有給魚兒留出充分的咬鉤時間以及發生搶食的動作,這時魚漂雖然會有明顯的漂相,但是因為魚兒未能將餌鉤完全吞進嘴中,所以很容易就會從魚嘴中脫落出來。這時提竿中魚率較小。

這時,要是使用長腦線,

子線的長短與漁獲之間的關係

就會給魚兒留出充分的咬鉤時間。但是由於腦線的長度偏長,因此會導致魚漂的靈敏性較差,但是會有中魚的漂相出現,只要我們能夠讀懂漂相,就大大提高中魚的幾率。

三、在什麼地方進行垂釣

一般情況先,水域中魚兒密集度較高,那麼魚兒對外界的警惕性就會低很多。在這樣的水域中進行垂釣時,可以使用短腦線進行垂釣。雖然短子線的隱蔽性較差,但是傳遞魚咬鉤的信息速度快,漂相明顯,有助於提高魚獲。

而在面積較大的水域中進行垂釣時,例如:水庫、江河、湖泊等,由於這些自然水域裡魚的種類繁多且體型大小不一,而且魚類的警惕性也非常高。因此在這樣的水域垂釣時,可以使用長子線,而且長子線可以加大鉛塊與餌鉤之間的距離,增強釣組的隱秘性,還可以規避一些由小魚搗亂而引起的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