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落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竟如此动人

本文由【讯飞快读】小程序用户制作、分享,点击音频收听:

/王锡

/天高云淡、尽色

音频制作/尽色视界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落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竟如此动人

都说 江南是诉不完的柔情与感伤,道不尽的烟雨和苍茫,在雨中,江南尽显细腻与娟秀,温婉和淳良。

当细雨飘过江南小镇,浓浓古意中,小镇便有了一种古典的忧郁,我穿行在古老的镇子中,走在廊棚下,隔着细密雨丝织成的白亮而透明的帘,眺望对岸烟雨中家家临水,户户枕河的街坊,感受着细雨带来的那份幽静和空灵,仿佛走进了久远的历史;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落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竟如此动人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落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竟如此动人

滴水的飞檐、涟漪阵阵的河面、布满青苔的石桥、油亮的青石板小巷,一切都那么温润;

那滴滴嗒嗒的雨,轻轻地叩击在民居青黑的瓦上、叩击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叩击在遮雨的长长廊棚上,仿佛是用一种古老的旋律,向人们诉说着久远的过往,总有一种平平仄仄的韵律。

雨水沿着屋檐落下,老宅的木门斑驳而温润,门里阿婆正坐在小凳上剥豆子,灰白的齐耳短发,浅蓝的衣衫将阿婆的肤色衬得很白、很嫩。庭院里,藤蔓吮吸着甘露舒展着,墙角处苔藓正在努力的向上攀爬;

惶惑间,步子变得细碎而优雅,我循着傍河的长街,踩着旧时的足迹,带着略含忧伤的惬意,看柔柔的雨丝顺着屋檐串珠儿般地散落在河面,河上不时有一艘乌蓬船穿桥而过,老船工都戴着标志性的黑毡帽,手掌舵、脚踏桨,娴熟而灵活,橹下岁月无声,随着东去的流水悄然逝去,别有一番风味。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落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竟如此动人

细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雾气氤氲的网,把小镇的天地都罩进那沉沉的雾霭中。不过,天色并不暗黑,还有一些说不清的亮,身处其中的人们丝毫没有感到压抑,只是把这个明清布局的小镇,渲染成了一幅水墨丹青的画卷。

我趴在窗前悠闲地看远处的风景,小桥流水阡陌人家,还有那些飘动着的伞,像一朵朵艳丽的花儿开放在小镇的各个角落,雨伞遮住了俏丽的面容,但掩饰不住曼妙的身姿,其间是不是也有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女子呢?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落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竟如此动人

“你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桥上看你。”在雨中,你何尝不是别人眼里的一道风景呢?

大概是江南人雨声听多了,一声、两声、三声,听出了心底的温柔,也听出了经营的窍门;

于是,许多江南人便开始做生意,有在自家门口临街开一个店铺,也有挑一个货郎担沿街叫卖的,雨雾中,传来卖桂花甜酒酿阿婆的梆子声,阿婆的木担子上还有一只小竹蓝,里面盛着初开的栀子花,买她的甜酒酿,送你一枝栀子花,别在衣襟上、发辫上,凛冽的香气会陪你一天,一碗甜酒酿,一匙桂花糖,都带着江南的雨味,潮湿而带侵略性的香味随着清脆的梆子声,传得很远很远……

我打小在江南的雨里长大,雨之于我,也许不仅仅是外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一个意象,触景生情时联想起江南灵秀的风景、缱绻的故事。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落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竟如此动人

记忆深处的雨声,是对亲人的怀念,是对老宅的深情,那些历经百年风雨的深宅大院,有着精雕细琢的暗色门窗,灰瓦白墙掩映在老藤树下,让你想像着当年的显赫。

江南的雨水多,老宅的正厅与大门之间有一口天井,雨就着井口四周倾斜的屋瓦顺势而下,沿着排水沟排走,这便是江南独特的“四水归堂”建筑形制,除了井之外,天井的角落上,常年放着一口小水缸,屋檐滴下的雨水,不一刻便溢满了原本不大的水缸。

天井中,因为有了雨,便多了一种动听的音乐,滴嗒,滴嗒……,从早到晚总也不间断;寂静无人时,那样的声音真的像天籁,就是白天,也是那样的清纯;坐在水缸边看书的我,在滴嗒声中睡去,又在滴嗒声中醒来,继续读我的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落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竟如此动人

江南的香茗,饮誉中外,六分靠土,四分便靠雨的滋润造化,“小满”过后,一阵雨,一层绿,漫山茶园,又爆出一茬茬的新芽,掐下一片刚绽的叶子,含在嘴里,扑鼻一股清香,令人气爽神清,细细咂摸,一丝淡淡的苦涩,品着品着,不觉间竟有三分醉意。

雨季,也是农家最繁忙的时光,春蚕要结茧、小麦要上场、秧苗要栽插,家家户户无闲人,碧波泱泱的水田里,蛙声一片,农人躬身弯腰,手握秧苗点水成行,让人品味着“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情。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落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竟如此动人

时常,外婆会和我念叨起故去多年的外公,那个喜欢坐在河边垂柳下吹箫的长衫老者,如今,垂柳依依,往日的景物依旧,只是树下早已没了吹箫的故人。

那时我上小学,天天要带伞,其实我更想戴外公的斗笠,可我头太小,斗笠太大。等我的头足够大了,外公和他的斗笠,却早已不知消失在哪一季的雨里。

漫漶中,耳边传来幽幽的箫声,没有心事的,听到箫声,便有了心事;有心事的,听了箫声,便心事重重;从思忖,到皈依,——吹箫的人却走远了……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落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竟如此动人

江南的雨一向触动着文人墨客细腻的笔调和敏感的神经,烟雨的村落、小城古巷、田野阡陌,谁能一笔写尽江南烟雨的淡淡愁怀,古往今来,细密的雨在笔下幻化成了千种风情穿越亘古的沧桑,滂沱泼墨成一幅气势恢宏的水墨,淅沥吟咏成一首清丽婉约的小诗。

于是,笔下便有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落寞;有了“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感慨;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惘然,更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孤独。

有雨的日子,最该回味的还是戴望舒的《雨巷》,清脆的足音从青石苍苔的古巷深处传来,小巷那头走来一位素衫女子,撑一把古朴的油纸伞,在细若琴弦的雨声中渐行渐远,肩头的青丝不经意间被雨水打湿,心灵却因为这份温润而鲜活起来。

这时,我方才领悟到,这温和的江南雨所营造的意境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诗人紧紧抓住这擦肩而过的灵感,把梅雨时节江南小巷在雨中朦胧的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落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竟如此动人

江南的雨是愁怅的,梅雨时节,绵绵的雨丝像扯不完的银线从早到晚下个不停,这个时候的感情最容易发酵,勾起对如烟往事的怀恋;

江南的雨是柔和的,像一种淡淡的香气,不断弥散开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女孩在雨的滋润下,变得柔声细语,美丽动人;

江南的雨更是充满灵性的,和着雨声,再读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那是别样的委婉深情: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著黄昏

隔著这样的细雨……

在雨中,思念竟然可以如此缠绵悱恻。这不,谁又在吟咏那首诗?我听见一些声音从雨雾中传来,平平仄仄,九曲回肠……

晨钟暮鼓中,送走了多少红尘岁月,我行走在烟雨的江南,不知哪座黛瓦粉墙里,有我心跳的身影,梦里江南的烟雨,润湿了三生三世的情怀,是谁在浅声低语,我拢一怀花香,携一身相思,静候一个丁香般的女子。

江南的烟雨中,我虔诚的张开双臂,像一尊潮湿的石佛……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落江南,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竟如此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