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製造”到“創造”,共話東北振興|央廣演講臺

帶著“老朋友”上直播

張敬華手中拿著的這個部件,是電焊槍上的槍管總成,工人師傅們喜歡叫它“槍頭”,它可是張敬華的老朋友。作為一名電焊工人,張敬華在這個崗位上找到了讓自己無限翱翔的廣闊空間,獲取著她認為最寶貴的自信心和正能量。

從“製造”到“創造”,共話東北振興|央廣演講臺

(張敬華代表帶著她的“老朋友”——電焊槍槍管總成,登上央廣演講臺)

一場比賽催生一個焊工首席

張敬華對工作的轉變是源於單位組織的一次技術表演賽。在比賽現場她被其他師傅們的技術震驚到,偷偷的把自己焊的那塊鋼板給藏了起來,沒好意思交給裁判員。從此,張敬華便像著了迷一樣練習電焊技術。她的焊接技術水平迅速提升,在公司技能大賽中獲得了焊工首席,和她一起參賽的隊員都一個個比著勁兒的練技術,以至於一直到了現在,因為她們分廠工人的整體技術好,產品質量高,被外國公司指定有了訂單必須在她們分廠來生產。

從“製造”到“創造”,共話東北振興|央廣演講臺

(全國人大代表張敬華正進行電焊作業)

有人問她為什麼那麼刻苦,她說:“咱們老東北的工人從來就是勤勞刻苦、好學上進,現在像我這樣想要學好技術的人多著呢,不刻苦可就要落後啦!”

公司廠房“山鄉鉅變”

老工業基地朝氣蓬勃

張敬華工作的 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如今是一座花園式工廠。一排排現代化聯合廠房整潔明亮。廠房裡全亞洲唯一的一條先進的柔性化底架生產線連那些外國人都駐足讚歎,工裝設備先進到了按下按鈕就能全線牽車。靈敏的自動化焊接機械手和數控加工設備,迎來絡繹不絕的中外客戶和參觀者,職工們著裝統一精神飽滿的忙碌在自己的崗位上,公司擴展規模“兩省四地”,年產量達到15000輛的生產能力。

從“製造”到“創造”,共話東北振興|央廣演講臺

張敬華說:“工作中我常常感到我們東北老工業基地有一種春天般的朝氣蓬勃。”

從“製造”到“創造”,共話東北振興|央廣演講臺

歷經行業寒冬

“東北製造”大步走向“東北創造”

在世界經濟的影響下,2014年到2016年我國鐵路貨車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這也是張敬華和同事們最艱難的三年。公司停產、車間大面積放假,職工收入受到影響。但是面對壓力和困境,在公司領導的精心組織下,凝心聚力,眾志成城,度過了難關,2017年公司憑藉正確精準的國內外營銷戰略,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一舉“扭虧為盈”!“寒冬”已過,他們從“東北製造”大踏步的走向“東北創造”。

從“製造”到“創造”,共話東北振興|央廣演講臺

(張敬華代表手捧具有三項“世界之最”的FMG礦石車模型)

用汗水和智慧

把“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

如今,中車齊齊哈爾公司以世界領先的9大系列300多個品種的各類產品,變成我國鐵路貨車行業的領軍企業:

*四次主導了重載快捷鐵路貨車的升級換代;

*生產出具有三項“世界之最”的FMG礦石車;

*自主創新研發出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整車疲勞與震動試驗檯、高鐵專用鐵路起重機、公鐵聯運馱背運輸車等一項項奇蹟。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張敬華和她的同事們正在用汗水和智慧把“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

從“製造”到“創造”,共話東北振興|央廣演講臺

同時,兩位同樣來自東北的全國政協委員走進中國之聲直播間。他們分別是關注並研究東北的振興與發展的東北大學校長,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趙繼;在黑土地上生活工作二十餘載,身處“中國製造”一線的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克明。三位代表委員一起共話東北振興的明天。

從“製造”到“創造”,共話東北振興|央廣演講臺

(前排左起:李克明委員、張敬華代表、趙繼委員、主持人雨亭)

總監製:蔡小林

總策劃:李偉

編 審:李宇飛、楊超

編 輯:初廣會、劉千里、唐子文、

晁向榮、張鳳嬌、孫玲娟、劉長源

主持人:雨亭

新媒體:武司宇

視 頻:劉海奎

排 版:付慧敏

從“製造”到“創造”,共話東北振興|央廣演講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