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非诚勿扰”

诗经里的“非诚勿扰”

诗经》里的青春男女谈恋爱 、觅佳偶,可以像现代人赶人才集市那样,在一个官方规定的日子,集体出游,通过踏青 、戏水、祈福等形式来觅求自己中意的伴侣。这个特定的日子就是上巳节三月三。《诗经·溱洧》就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巳日男女聚会之景真实的再现——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 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 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里的“非诚勿扰”

诗经里的“非诚勿扰”


诗经里的“非诚勿扰”

  

诗经里的“非诚勿扰”

据记载,在周朝,政府实行官媒制度,目的就是蕃息人口。政府专门设立有一个官职“媒氏”来管理和主持“仲春之会”。《周礼·地官媒氏》记载有“媒氏”之官的职责:“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汉代以前,每年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节。上巳节的产生最初和人们祭祀神灵、祈求生育子嗣有关,因而这天就成了青年男女相互交往 、谈情说爱 、觅求佳偶的日子,成了官方“鹊桥会”的“法定日子”。   “秉蕑 ”祈福、祓除不祥,也是这天的一个重要议程。诗中的“蕑 ”是一种香草。   当时郑国的风俗,每年三月三男女都要聚集在溱洧两水之上,秉执香草,祓除祸灾,祈降吉福。这个习俗到魏晋时,政府正式将其定为“春禊”,作为岁时节令中的重要节日。王羲之那久负盛名的“曲水流觞”的文坛盛事就是由此发展而来。如今,三月三结伴出游踏青依然被后人所沿袭,许多少数民族也把三月三定为各自的传统节日,给这天赋予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