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合川釣魚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 釣魚城原為釣魚山,位於重慶市合川區嘉陵江南岸5公里處,佔地2.5平方公里。

傳說有一巨神於此釣嘉陵江中之魚,以解一方百姓饑饉,山由此得名。釣魚城峭壁千尋,古城門、城牆雄偉堅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環繞,儼然兵家雄關,是馳名巴蜀的遠古遺蹟。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1259年發生在釣魚城長達36年的“釣魚城保衛戰”,不僅是南宋王朝與蒙古大軍之間的生死決戰,更是改變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一場具有重大意義之戰,創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釣魚城因此被阿拉伯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釣魚城主要景觀有城門、城牆、皇宮、武道衙門、步軍營、水軍碼頭等遺址,有釣魚臺、護國寺、懸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飛簷洞等名勝古蹟,還有元、明、清三代遺留的大量詩賦辭章、浮雕碑刻。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釣魚城之戰與世界格局的變遷;八百年功勳歷史的留存與積澱;眾志成城、守土抗戰的堅韌與頑強,古戰場攻防構築物遺蹟和遺址,釣魚城都是舉世無雙和無與倫比的。

釣魚城的現城牆是在原城牆的基礎上重新修建的,因此依然極為壯古城城牆觀。從城牆古炮臺的垛口向城下遠眺,滾滾的嘉陵江奔騰而流,而順江而下卻是嘉陵江、涪江、渠江的匯合口,在城上可以清晰看出釣魚城是處於三江的懷抱中。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站在城牆邊的古炮臺前凝思神想,鐵馬金戈的交戰聲猶在耳畔迴響。戰爭的硝煙雖已遠去,但釣魚城上那8公里的城垣、8道城建門,以及炮臺、墩臺、棧道、水軍碼頭、兵工作坊、軍營等宋、元軍事及生活設施等等遺址卻可以從中清晰地看出當年戰爭的印跡。供人們住宿的“古軍營山莊”的稱謂都有著濃郁的軍事色彩。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護國門,是釣魚城八座城門中最為宏偉的一道險關,位於城南的第二道防線上,左倚懸崖絕壁,右臨萬丈深淵的嘉陵江,上書“護國門”和“全蜀關鍵”。據說,當年曾施以棧道出入,靠“過河拆橋”的方式通行(去時修復棧道,返回即拆掉),是扼守城內外交通的重要孔道,宋蒙雙方在這裡經歷了上百次慘烈的戰鬥,但此門一直未被攻破,不愧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險之地!站在護國門上,居高臨江下望,可以看到700多年前嘉陵江中的“一字城牆”殘跡。

在公元1259年 ,蒙古號稱幾十萬人馬,圍攻釣魚城,卻始終無法攻克,戰亂中連蒙古大汗也陣亡在城下,守將王堅將軍可謂中華英雄。之後忽必烈在漢臣擁護下建立元朝。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直到南宋滅亡後,大勢已去,忽必烈又答應絕不傷害城中百姓,守將王立這才棄城投降,時間為公元1279年。棄城後,沒有一個人乞求憐憫,守城的32名(一說36名)將軍全部拔劍自刎,可謂忠烈千秋。從1235開始到1279年結束,中國四川軍民抗戰時間居然超過了40年!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為了抗擊蒙古軍,派甘閏於合州(今重慶合川)東十里釣魚山上築寨。淳祐三年(1243),四川制置使餘玠命冉璡﹑冉璞主持修築釣魚城,遷合州治所於此,駐以重兵,以控扼嘉陵江要衝。

寶祐二年(1254)王堅任合州守將,大規模修城設防,陝南﹑川北人民紛紛遷來,釣魚城成為數十萬的軍事重鎮。六年,蒙哥汗率主力入四川,攻佔許多地方,釣魚城卻巍然屹立,成為阻擊蒙古軍的堅強堡壘。

開慶元年(1259)二月,蒙哥進駐石子山,親自督陣攻城。從二月到五月,先後猛攻一字城和鎮西﹑東新﹑奇勝﹑護國等城門以及外城,均被擊退。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釣魚城之戰

六月,宋四川制置釣魚城之戰前蒙哥在位時蒙古帝國鼎盛時期副使兼知重慶府呂文德率戰艦千艘往援,為史天澤擊敗,退回重慶。蒙古軍加緊攻城,仍不能破,其先鋒大將汪德臣被擊傷死去。

接著,蒙哥亦被擊傷,七月二十一日死於軍中,蒙古軍被迫撤圍。蒙哥死後,蒙古貴族在汗位繼承上發生火拼,在湖北前線的忽必烈匆忙北撤,爭奪汗位。釣魚城抗蒙的勝利,扭轉了局勢。此後,馬千代替王堅為合州主將,景定四年(1263)張珏又代馬千。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張珏守合州,屢敗元軍。德佑元年(1275)王立又代張珏為合州安撫使,祥興二年(1279)正月,王立降元,堅守三十餘年的釣魚城終於失陷。

釣魚城之戰發生在1259年,當時的蒙古橫掃歐洲、亞洲各國,勢頭迅猛。在蒙哥可汗的帶領下對釣魚城所在的四川發起攻擊。釣魚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在守將王堅的帶領下,將蒙古的軍隊一次次擋在城門之外,再加上蒙古軍隊對蜀地天氣環境的不適應,最終從釣魚城撤退。釣魚城之戰的結果最直接的就是蒙古軍隊損失慘重退兵,蒙哥可汗去世。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釣魚城之戰的結果還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蒙古在這場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了滅掉宋朝的戰爭全面瓦解,使得宋朝又延續了二十年。負責進攻四川的軍隊也開始撤退,護送可汗的靈柩返回蒙古。在忽必烈帶領下的其它兩支軍隊按照原計劃進行的很順利,但受此事件的影響也功虧一簣,忽必烈也開始為爭奪可汗之位撤退。從更大的戰局上來說,也讓蒙古的第三次西征停頓了下來,蒙古自此擴張行動走向低潮,也從未攻進非洲。之後,忽必烈開始掌握了蒙古的掌權,他逐步改變了蒙軍的政策,使得在之後釣魚城投降時,釣魚城的百姓沒有遭到來自蒙軍的屠殺。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釣魚城之戰持續了多少年

南宋與蒙古之間曾經發生過戰爭數不勝數,在這些戰爭中南宋節節敗退,幾近滅國。但是,有一場戰役對於南宋這個衰弱的國家來說卻是苟延殘喘的續命保障,這次著名的戰役叫做“釣魚城之戰”,又被稱為“合州之戰”。要說這場釣魚城之戰持續了多少年,答案是一個長久的讓人不敢相信的數字——36年。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釣魚城處於現在的重慶市一個叫做合川區的名為釣魚山的山上。這座山聳立在重慶市顯得十分的突出,高度只有300多米。山下有嘉陵江渠江和涪江匯合,有著三面環水的地貌。這裡不僅僅有山水的險峻,還有交通的便捷,通過流經的水路,幾乎可以到達四川的任何一個地方。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宋蒙這場釣魚城之戰持續了多少年很受人們關注,其實這場戰爭持續這麼多年和釣魚城的地利也有很大關係。當時釣魚城屯兵積糧,軍民一心抗擊向北入侵的蒙古大軍,作為保衛重慶重要屏障,也是阻礙蒙古大軍向東入侵宋朝的重要保障。

合川釣魚城一個有血性的城池

當時蒙古大軍侵略步伐逼近重慶,但是在重慶北面的合州釣魚城下受到阻礙。而在釣魚城之戰中蒙哥汗敗亡,蒙古貴族在汗位繼承上發生火拼。當時在湖北前線的忽必烈趕緊向北撤退,去爭奪汗位,放鬆了對宋朝侵略為其留下了喘息的時間。這場戰爭的影響巨大,它使蒙古滅宋的計劃全面瓦解,使宋朝的壽命得以延續了幾十年,可以說釣魚城之戰持續了多少年,宋朝就多了多少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