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說春秋72:“子帶之亂”,女人引發的兄弟恩怨

“子帶之亂”的典故發生在春秋時期,故事內容講述了由一個女人而引發的周王室內部一場糾葛多年的兄弟紛爭。

上回說到,周襄王派頹叔帶著聘禮到狄國去為他迎娶狄主的女兒叔隗,等到叔隗來到洛邑之後,周襄王一見之下十分喜歡,原來這個叔隗不但五官標緻、體態均勻,更透著一股在漢族女子身上十分少見的野性之美。

周襄王大為欣喜,果斷下令將叔隗立為正室,又向狄國送去大量絹帛美玉作為獎勵,自此以後,襄王便每日和叔隗在後宮之中飲酒取樂,歌舞昇平,生活好不安逸。

然而周襄王萬萬沒有想到,他的安逸生活很快就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場嚴重的刀兵衝突。

事情還是得從叔隗說起,叔隗雖然姿色過人,讓人一見就心生愛慕,但也有她的缺點,在德行方面顯然是差了很多。

由於叔隗從小過慣了狄國那無拘無束,放任自由的生活,沒事還能和男子聚在一起舞槍弄棒,所以來到洛邑之後,面多王室的繁文縟節和周襄王的古板迂腐,叔隗覺得十分不痛快,為了追求生活上的刺激,叔隗很快便與另一人私通在了一起。

這個人就是之前提到過的襄王的弟弟太叔帶,當年周惠王在位時,太叔帶很得惠王及惠後的寵愛,惠王也曾一度打算廢掉周襄王,改立太叔帶為太子,後來在齊桓公的干預下,太叔帶沒能得逞,可兄弟倆也因此產生了隔閡。

等到周襄王上任後,太叔帶表面恭順,卻背地裡一直都在尋找機會奪取王位,而叔隗作為周襄王枕邊之人,正好可以被他利用,又因為太叔帶年輕俊朗,行事放蕩不羈,符合叔隗的胃口,因此兩人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

為了能和叔隗見面,太叔帶就經常找各種理由出入後宮,時間一長,就會引起別人的主意,周襄王對此當然也會有所察覺。

典故說春秋72:“子帶之亂”,女人引發的兄弟恩怨

由於沒有抓住二人通姦的確鑿證據,周襄王一時並沒有聲張,而是在暗中秘密監視太叔帶的一舉一動。

這一日,周襄王吃過早飯,告訴叔隗說近來宮中事務清閒,他準備到闈場去狩獵,並且可能會在那裡住上幾天,讓叔隗自己在宮裡好好照顧自己。

叔隗對此自然是求之不得,於是他送走了周襄王之後,立刻派人去向太叔帶送信,太叔帶看完了信也是欣喜不已,當晚便來到了叔隗的房中。

再說周襄王本就無心打獵,離開洛邑走不到三十里地就命令隨行人員駐紮,到了晚上,襄王謊稱自己身體不適,要早些休息,於是除了幾個心腹之人留在他身邊照顧之外,其餘人等也都各自回營了。

等到眾人差不多都睡熟之後,襄王命人為他換上普通侍從的衣服,在幾名侍衛的護送下悄悄回到了洛邑,然後利用出門時早已準備好的後宮牌印順利來到隗氏房中。

此時隗氏和太叔帶正忙於魚水之歡,周襄王突然衝了進來,二人猝不及防,他們的姦情被逮個正著,太叔帶當場嚇得面無血色,手忙腳亂的抱著自己的衣服奔出了後宮,周襄王也不追趕,只命手下將隗氏捆綁起來押入大牢,並要求在場的人嚴格保密。

到了第二天,周襄王將富辰、原伯、周公忌父等人叫到身邊,將昨夜發生之事悄悄告訴他們,並提出自己準備廢掉隗氏王后的封號,將她送回狄國,罷免太叔帶甘昭公的身份,貶為庶人,趕出洛邑城。眾人認為隗氏和太叔帶也是罪有應得,所以沒有任何異議。

而太叔帶這時正在家裡焦急的等候消息,他料定周襄王一定不會輕易放過自己,所以一大早就派家人到宮裡去打探消息。

將近中午的時候,家人回來彙報說從宮內傳出的消息,太叔帶可能要被趕出洛邑,太叔帶聽完頓時四肢發軟,心想自己從小在王宮長大,如果變成百姓,又要離開王室,日後肯定沒辦法生存。

想來想去,太叔帶決定孤注一擲,利用桃子與頹叔兩人在洛邑的勢力發動政變,或許還能搏得一線生機。

之所以太叔帶將目標鎖定為桃子和頹叔,因為他知道這兩人都是見利忘義之輩,太叔帶首先來到頹叔家中,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給他,頹叔經過一番斟酌對比,覺得這樣乾的風險太大,於是拒絕了太叔帶的要求。

想不到太叔帶早有主意,他不緊不慢的對頹叔說:“大夫可別忘了,大王與隗夫人的婚事當初可是你從中牽線極力促成的,如今隗夫人蒙羞回國,你恐怕也難逃干係,我已經是個百姓,將來狄國若是興師問罪,就只有拿你是問。”

頹叔原本並沒有想到這一層,經太叔帶這麼一說,不由得也驚出一身冷汗,太叔帶抓住機會繼續說:“大王昨日出城,將宮中的軍隊大部分帶出城外,如今留下的算上貼身內衛也不過數百人,我們要是趁現在殺入後宮,還有獲勝的希望,可你要是再猶豫錯過時機,到時候你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去。”

頹叔聽完果然動搖,猶豫了許久之後才終於說到:“既然主公已經將事情都規劃好,那臣當然也願死心塌地的跟著您幹。”

王子帶很是滿意,接著他們又來到桃子家中,王子帶開門見山,把事情向桃子說了一遍,然後將一把長刀和一塊璧玉擺在桃子面前,讓他自己選擇。

桃子見太叔帶來者不善,知道自己如果不答應他肯定活不了,於是毫無猶豫的跪在太叔帶面前向他拱手稱臣。

收服了這二人,太叔帶的心裡逐漸有了底,接著他便與桃子和頹叔商量起具體的行動計劃,頹叔建議說:“我們手上沒有一兵一卒,難以行事,我看不如利用我在狄國的關係,去向狄主借來三五千人馬,然後再行起事,這樣豈不是更為穩妥。”

太叔帶和桃子覺得他的提議不錯,於是事不宜遲,三人立即起身趕往狄國。等他們到達狄國,已經是第二天黎明,頹叔提出讓太叔帶先在城外等候消息,他與桃子兩人去面見狄主,太叔帶點頭答應。

等來到狄主跟前後,頹叔向狄主進讒說:“甘昭公之前聽說王后孤身在洛邑,舉目無親,為了照顧她,便時常出入後宮前去探望,誰知周王竟然輕信小人之言,認定甘昭公和王后二人有私,要將他們全部趕出洛邑,王后心有不甘,所以密令我來請明公為她做主。”

狄主這時並不知道箇中情況,聽說他疼愛的女兒在洛邑受了委屈,狄主當然不能答應,況且還得顧及狄國的顏面,因此狄主馬上問頹叔自己該怎麼辦。

頹叔回答說:“甘昭公眼下就在城外等候,明公不如借給我們三五千兵馬,等我們回去除掉那個昏君,立甘昭公為天子,這樣王后可以不失國母之位,貴國的尊嚴也能保全,豈不是一舉兩得?”

狄主覺得頹叔的話有幾分道理,便讓人將太叔帶請進宮來,等太叔帶來到後,狄主見他一表人才,談吐也有幾分修養,頓時對這個甘昭公有些喜歡,於是立馬答應了頹叔的提議,提五千兵馬交給上將赤子,讓他跟隨太叔帶一起返回洛邑。

這時候的周襄王還在為太叔帶和隗氏的事情生氣,全然沒意識到太叔帶已經採取行動,等到狄軍兵臨城下時,周襄王這才想起他的軍隊還在城外三十里駐紮。

情急之下,周襄王只得命令富辰和譚伯將僅有的衛隊以及城中所有男子無論老少全部聚集起來,總算湊得千餘人,周襄王就把這些臨時湊起的散兵遊勇交給譚伯,要他出城去阻擋太叔帶。

譚伯臨出發之際,富辰來到跟前對他說:“狄軍人多勢眾,又善用詭詐之計,將軍此去萬不可與他們正面衝突,只要能守住城池、拖他兩三天,城外駐軍就會意識到危機回來救援,到時候我們便大功告成。”譚伯領命而去。

譚伯的帶著部隊自北門而出,走不多遠就與頹叔相遇,譚伯一見到頹叔就冷笑一聲說道:“你過去不過是個鼓舌搖唇、見風使舵之輩,如今也敢橫刀跨馬、自比將軍,我今日定要取你狗命。”說完譚伯便挺刀上前,與頹叔廝殺起來。

戰不五十回合,頹叔便敗下陣來,領著部隊掉頭就往回跑,譚伯殺得興起,一見頹叔跑了,早已忘了富辰的建議,立即拍馬追了上去。

兩軍一前一後向前跑了五十多里,來到一片密林之中,譚伯此時還沒注意到周圍環境,正要上前捉拿頹叔,突然聽得四周幾聲號角傳出,左邊王子帶和桃子,右邊狄將赤子,再加上前面的頹叔,三路大軍總計四千人馬,將譚伯牢牢的圍在當心。

譚伯這才明白中計,趕緊命令軍隊向後撤,王子帶和赤子哪裡能容他逃,各自持刀與譚伯展開廝殺,譚伯儘管形勢不利,但面對數倍敵軍卻也毫無懼色,與王子帶等人大戰數百回合。然而狄軍畢竟人多勢眾,譚伯逐漸有些力不能支,就在關鍵時刻,赤子得個空擋,猛刺一刀將譚伯挑於馬下,不等譚伯起身,其餘眾軍便一擁而前將譚伯亂刀砍死,譚伯所帶兵馬除少數逃出了包圍圈之外,其餘均被狄兵當場斬殺。

典故說春秋72:“子帶之亂”,女人引發的兄弟恩怨

譚伯全軍覆沒的消息很快傳回洛邑,周襄王驚得面無血色,過了許久才強忍著對富辰說:“寡人當初悔不聽愛卿之言,如今洛邑眼看著就要被攻破,還望愛卿儘快拿個主意”

富辰想了想說:“洛邑現在已經無兵可用,大王只能暫時離開,等到了安全之地再召集諸侯勤王方為上策。”

襄王不解的問:“可是眼下狄人已將城池團團圍住,寡人怎能出得去?”富辰回答說:“大王放心,狄人的主力主要集中在北門,我這就回去組織家丁,打著大王的旗號將敵軍都吸引到北門去,大王則換上侍從的衣服,趁亂從他們防備最為鬆懈的西門離開,然後找到城外的軍隊,讓他們護送您前往鄭國避難。”

襄王面帶猶豫:“前者寡人率狄人討伐鄭國,現在又因狄人之故到鄭國躲避,怕是鄭伯不肯收留吧?”

富辰聽了自信的說:“大王放心,鄭國自武公開始,就一直擔任王室的正卿,深受歷代先王信任,也因此博得不少諸侯的敬佩,倘若當今鄭伯棄大王於不顧,那不僅違背了他們先祖的遺訓,更會讓鄭國幾代國君積累下來的威望毀於一旦,這其中的利弊,相信鄭伯能掂量得出。”

襄王聽完點點頭說:“看來也只能這樣了。”於是周襄王與富辰兩人分頭行事,富辰第一時間趕回家中,將家裡所有男丁全部集合在一起,準備前往北門阻擊敵軍,富辰的一個家臣問他說:“大王當初不聽你的勸告,才招致今日之禍,您為何要以身家性命去保他?”

富辰回答說:“就因為大王當初不採納我的建議,我才更該為他死戰,否則別人就會認為我怨恨大王。”

不一會兒,洛邑北門打開,從中殺出一二百人,遇到狄國兵馬也不交戰,只是一味向前猛衝。

站在最前面的赤子登車瞭望,只見這支軍隊中圍裹一人,都戴金冠,身披長袍,腰帶上左右兩邊嵌著五顆美玉,觀其旗號,大大的寫著一個“王”字。

赤子馬上認定這必是襄王無疑,於是一邊高呼活捉逆首,一邊領著兵馬衝了上來,後面的頹叔、桃子、太叔帶等人聽見赤子的叫喊,也不及細看,都跟著赤子往這裡殺來。

富辰領著人馬與敵軍拼殺了數十個回合,終因寡不敵眾被赤子等人生擒,而太叔帶這時候才發現上了富辰的當,一臉憤怒的問赤子道:“天子何在?”

富辰怒目相向,底氣十足的回答說:“大王早已到安全的地方,正準備率領諸侯來活捉你們這些逆黨,我勸你們還是早日投降,否則到時兵臨城下,讓爾等死無葬身之地。”

王子帶氣得怒不可遏,一把抽出腰間寶刀將富辰的頭砍了下來,而一旁的頹叔和桃子趕忙建議說:“天子已經逃走,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帶著救兵回來,我們得趕快想辦法應付。”

王子帶問:“你有什麼辦法?”頹叔回答說:“當年惠後曾想讓先王將王位傳給您,朝中很多大臣都知道此事,您應儘快按惠後的遺詔即位,以正身份,這樣就可使諸侯失去討伐的藉口。”

王子帶覺得此話在理,於是立即帶領眾人入城,先將府庫、印信及檔案典籍等重要物品全部封存,然後逼迫原伯、周公忌父等人偽造惠後的遺詔,幫助他即位。

典故說春秋72:“子帶之亂”,女人引發的兄弟恩怨

周公忌父和原伯寧死不從,王子帶一怒之下將他們全部打入死牢,然後在頹叔、桃子等人的擁護下自立為王,並寫下詔書昭告天下諸侯。

這就是發生在春秋時期的著名的“子帶之亂”的典故。

就在王子帶忙著登基的時候,周襄王也已在城外找到了自己的軍隊,毛伯建議周襄王說:“既然咱們手上有了軍隊,就不必去鄭國了,趁著甘昭公在洛邑尚未安定,領兵回去殺他個措手不及,定能將他一干逆賊全部活捉。”

毛伯的這個建議並不是沒有道理,可週襄王聽完卻搖了搖頭說:“我當初曾在惠後面前向她保證,無論將來甘昭公犯下什麼過錯,我都不能親手將他處死,所以還是讓諸侯來替我解決這件事吧。”毛伯聽了只得跟隨周襄王往鄭國進發。

再說鄭文公聽說周襄王窮途來投,臉上不免露出得以之色,對叔詹等人說:“大王當初驅狄國之兵伐鄭,現在知道誰才是他能依靠的人了。”

叔詹提醒說:“即便這樣,也得讓大王的軍隊進城。”鄭文公重重的點了點頭說:“說的沒錯,寡人始終是天子之臣,天子有難不出手相助,我將來有何臉面去見鄭國的歷代先祖。”

於是鄭文公帶著國中所有文武官員前往城外迎接周襄王,並將自己的內室讓出來給襄王居住,襄王的一切日常飲食起居也都以最高規格提供,魯、宋等國得知周襄王在鄭國避難,也紛紛派出使者前來慰問。

在鄭國安定下來之後,周襄王下一步要考慮的就是回國復位,而他心裡也清楚,鄭國畢竟實力比較弱小,難以擔當重任,要想勤王,非大國難以勝任。

因此周襄王分別派出左鄢父和簡師父二人前往秦、晉兩國告難。

那麼秦穆公和晉文公收到周襄王的文書後會作出如何反應,接下來又將發生哪些故事?

下一期的春秋典故:“伐原示信”將會為您揭曉答案,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