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智慧!孩子只学知识而无智慧,将造成不止格局上的缺陷

最近蒙老师读一些关于教育的丛书,里面提到了一个“智识”

的概念,是英国哲学家尼古拉斯.麦克斯韦提出的,教育需要以“智慧”来代替单纯地“知识”积累,智慧又可以叫做“智识”

简单的知识积累,本质上来说是在单一的专业上的了解,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知识传递,而智识则需要由内心出发的智慧,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还包含意识和格局上的发展。

一个生活在母语国家、并且让自己母语优秀文化滋养的孩子能够更全面理性的认知世界,在智识方面也会有独到之处,更高一筹。

知识≠智慧!孩子只学知识而无智慧,将造成不止格局上的缺陷

国学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东西,是中华文化几千年大浪淘沙精选的东西。学习国学,对孩子智识启蒙非常有益。

国学的外延无所不包,凡中国的学问都叫“国学”。《四库全书》把国学分为四个部:经、史、子、集。经部就是十三经;史部包括二十四史;子部就是诸子;集部就是大文学家的文集。

知识≠智慧!孩子只学知识而无智慧,将造成不止格局上的缺陷

学国学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孩子儒雅、淳静的气质,储蓄丰富的语言知识。从小接受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点一滴积累在脑海里,渐渐成为潜移默化的"常识"运用时,便可以任意支取、对答如流。古人提倡的“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智慧!孩子只学知识而无智慧,将造成不止格局上的缺陷

但对于学习现代汉语的孩子来说,以上经、史、子、集未免太过冗杂,那么现代孩子怎么挑选和学习国学呢?

国学经典要有选择地吸收

知识≠智慧!孩子只学知识而无智慧,将造成不止格局上的缺陷

国学经典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要有选择地吸收。毕竟,国学经典中有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内容

,有鉴别地吸收,才能使宝宝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

让孩子在特定场景中理解国学

知识≠智慧!孩子只学知识而无智慧,将造成不止格局上的缺陷

知识≠智慧!孩子只学知识而无智慧,将造成不止格局上的缺陷

我们不应为了教国学而教,重要的是要让国学影响孩子的言行,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场景,让孩子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比如,孩子原本答应妈妈的事,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看完一集动画片不再看第二集,结果又反悔、耍赖。这时候妈妈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论语》)来教育宝宝,意思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果断。这些格言言简意赅,读来朗朗上口。孩子在记诵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纳它们,逐渐养成好习惯。

兴趣是需要培养的

知识≠智慧!孩子只学知识而无智慧,将造成不止格局上的缺陷

知识≠智慧!孩子只学知识而无智慧,将造成不止格局上的缺陷

有人说国学很枯燥,可是学英语、学弹琴也很枯燥,为什么孩子照样也能学习呢?

可见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静下心来每天诵读一段国学经典,配上古典音乐。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配合了,这时家长们也要给予鼓励,积极配合。

家长应该多和孩子一起学习国学经典

知识≠智慧!孩子只学知识而无智慧,将造成不止格局上的缺陷

知识≠智慧!孩子只学知识而无智慧,将造成不止格局上的缺陷

父母亲的兴趣也将直接传递给孩子,这“内在的环境布置”比外在的环境更重要得多!家长的陪同和支持是对孩子最重要的鼓励。父母同时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指导作用是不可推卸的。父母要合理安排好时间,万不能一味追求表面的背诵,而强迫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