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皮靴,呢子軍服,彪悍的沙俄士兵在戰爭中為何死傷慘重

日俄戰爭是1904——1905年發生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極大地改變了遠東的戰略格局。彪悍的“歐洲憲兵”北極熊被剛剛維新滿三十年的新興列強小日本吊打,箇中原因耐認尋味。

機槍,皮靴,呢子軍服,彪悍的沙俄士兵在戰爭中為何死傷慘重

若論裝備,日俄戰爭中的俄軍比日軍可以說不在一個層級上。俄軍即便是普通士兵都穿呢子軍服,穿高筒皮靴——日俄戰爭中的俄軍居然可以用靴子來區分軍銜:軍官穿膝皮馬靴,普通士兵穿牛皮中筒靴,女兵(主要是報務兵)則穿棕黃色高跟馬靴。
機槍,皮靴,呢子軍服,彪悍的沙俄士兵在戰爭中為何死傷慘重

反觀日軍,除了綁腿,就是板鞋,部分軍隊還有木屐,簡直令人啼笑皆非,俄國兵一腳皮靴能踹飛個把日本兵。
機槍,皮靴,呢子軍服,彪悍的沙俄士兵在戰爭中為何死傷慘重

戰前,俄遠東陸軍司令庫羅帕特金自負地說:“一個俄國兵能幹掉三個日本兵。”但實際情況如何呢?據日方戰史記載,俄日軍人的傷亡比基本是5:3,也就是說,三個日本兵可以幹掉五個身形彪悍的俄國兵。

裝備如此精良的俄國陸軍為何傷亡如此之大,這與俄軍糟糕的戰場指揮和混亂的後勤管理有關。


機槍,皮靴,呢子軍服,彪悍的沙俄士兵在戰爭中為何死傷慘重

俄軍中的軍官,基本都是些只會奉承拍馬之輩。陸軍司令庫羅帕特金迷信19世紀的白刃戰,在機槍、重炮早已廣泛使用的20世紀初,這一思想基本過時,所以雖然戰前俄軍配備了大量先進的馬克沁重機槍,但基本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面對峰擁而上的日軍,俄軍基本是“烏拉”一聲就端起刺刀上了,慘烈的白刃戰已成為日俄戰爭在後世戰史上的一個重要印像。在白刃戰中,日本人身材雖矮,但並不吃虧,因為日軍在平時訓練中就非常注重諸如拼刺刀、格鬥類的訓練。


機槍,皮靴,呢子軍服,彪悍的沙俄士兵在戰爭中為何死傷慘重

再先進的裝備也有賴於後勤系統的給力。一個廣為流傳的例子是,開往遠東前線的俄軍列車,本該運送後勤補給,運來的卻是一車車神像,俄軍的後勤管理之效率可見一斑。而日軍,物資並不豐富,但有賴據本土較近和高效的後勤保障,有效地提升了部隊的戰力。在東北的冰天雪地裡,當俄軍士兵忍飢挨餓時,日軍還是能吃上一口熱騰騰的飯糰的。而當日軍攻陷旅順要塞時,旅順城防司令正摟著女兵喝伏特加,這樣的俄軍焉能不敗。


機槍,皮靴,呢子軍服,彪悍的沙俄士兵在戰爭中為何死傷慘重

但是,1905年9月,俄國戰敗,當日俄在美國樸茨矛斯談判時,沙皇倒是硬氣了一把,日本要求賠償軍費30億盧布,被沙皇一口回絕:“要錢,一分沒有,不行就繼續打下去。”而俄軍在日俄戰爭中的傷亡高達22萬人,“戰鬥民族”,真是能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