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李現森)

二月二,龍抬頭(李現森)

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和節,俗稱“春龍節”,也是民間傳說“龍抬頭”的日子。

在我老家嵩縣的老人們眼裡,二月二這天比清明、端午和重陽等節日的地位更高。因為在這一天有一件頂重要的事情——祭祖。一般情況下,村裡在外的人員大都會在這天趕回家,參加家族的祭祖活動,可謂風雨無阻。

祭祖,在我們當地叫“上墳”,又稱“掛白”。一大家男女老少聚齊後,擓著籃拿著鍬,浩浩蕩蕩來到自家的祖墳前,往墳上添土,掛白紙,拔掉墳頭的野草。然後放上供品,點著香燭,跪拜叩頭,燃放鞭炮。因而,每年二月二過後,田野裡就會看到一座座墳墓上掛著白紙,墳頭修葺一新,在綠油油的麥田裡格外顯眼。

打我記事兒起,每年二月二的前一天,家裡就會蒸上一鍋白麵油卷饃,再炸上幾碗焦葉、紅薯麵疙瘩或帶花角的油炸果子。第二天一大早,父親便起了床,虔誠地用清水洗臉淨面,剪上幾疊白紙條後,把供品分裝在碗裡。末了,再拿出幾個過年時留下的炮仗和一掛小鞭放在竹籃裡,等著我們放學後一起上墳。那時,村裡的小學在那天總要提前兩節課放學。

我們一回到家,父親便招呼著我們擓籃子,扛起鐵鍬出發。我家的墳地在村子的後坡上,過去是家裡的自留地,後來土地調整時,又分給了其他人家。不是自家的地了,墳冢也逐漸被蠶食了許多。唯有墳地的那三棵翠柏,如同三柱香般茂盛挺拔。

到了墳地,父親和叔叔們先在墳頭上添加新土,再掛上白紙條,墳頭上再壓幾張方紙。在墳前擺放供品的事,多是大人們乾的。他們總是神色凝重虔誠地跪在地上,認真地擺放帶去的各種供品和金元寶以及冪幣。

二月二,龍抬頭(李現森)

鞠躬、燃香,燒紙……在一句“不孝子孫給你們送錢來了”的聲中,我們依序跪下,在地上重重地磕上三個頭,再起身燃放鞭炮,算是禮成。

過去回家上墳,對我來說,只是一種慣例性的習俗活動。自從母親離世後,每次回去,卻變成了一種剜心般的“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思念。跪在墳前,儘管不知道躺在泥土中的母親現在過得怎麼樣,但仍能明顯地感到這是一種“回家”的感覺,心裡很踏實。

在傳統的習俗中,上墳和“過年”、“中秋”都有團圓的意思。在我國南方,至今還有二月二“接閨女”的習俗,就是把已經出嫁的女兒接回孃家。鄉間也有類似“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達父母對出嫁女兒的關愛和思念之情。

我們老家有沒有這種習俗,我不清楚。但在這天,嫁出去的閨女不能到孃家的墳地上去,我印象深刻。記得有年二月二,我跟著母親回了趟舅舅家。上墳時,舅母提議讓母親也到墳頭給已故的姥爺、姥姥磕個頭,但舅舅堅持不同意。說什麼“閨女上孃家墳,孃家沒後人”。我想,這一禁忌的形成,或許是受迷信思想的影響,也或有道義的制約。

在很多地方,祭祖是在清明節。也有在農曆三月三的,比如新鄭的黃帝祭祖大典。甚至在農曆的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或者正月初三,也有到墳上燒紙的。至於二月二這天的祭祖,書中卻少有記載和敘述。

農諺中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說法。意思是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二月二,就會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從此,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我想,老家人之所以選擇“龍抬頭”這天去祭祖,大概也是寄託了一種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吧!

農曆二月二,除了上墳,還有就是吃“炒豆”,這也是圖吉利的傳統風俗。炒豆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把泡脹了的豆子拌上黃面,在油鍋裡炒熟了吃。另一種是直接在鐵鍋裡炒黃豆或玉米粒。

在我幼小的記憶裡,母親總是頭天晚上炒些黃豆或玉米之類的。上學走時,抓一把裝在口袋裡。一邊走一邊吃,嚼的嘎嘣有聲,滿嘴放香。

那時候家裡窮,家裡炒的黃豆不多,吃起來也十分愛惜,所以常常要吃好幾天。雖然塞不了個牙縫,但卻是十分解饞。最有意思的是,不知過了幾個月啦,偶爾從棉衣的開縫裡摸出幾個落下的炒豆子,心裡準會樂開了花,嚼起來更是美味異常。這個習俗至今我都沒有改變。每年這一天,我也都會在家炒上一盤子黃豆,來寄託對母親的思念。

二月二,龍抬頭(李現森)

除了上墳、吃炒豆,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剃頭,俗稱“剃龍頭”。過去,民間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整整一個正月不理髮讓大家很難受,於是都在正月過完後的二月初理髮。而且,如果不理髮,頭太重了抬不起來,與龍抬頭的傳說就難吻合。所以,“二月二”要解禁,以圖輕快。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而大人們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民諺裡因此也有“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的說法。這一習俗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朋友峰是開理髮店的,他說,二月二這天,每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他的店面大,大人小孩,老人婦女,一個接一個,幾個人連軸轉,連吃口飯的功夫都沒有。

村裡曾有個叫“鐵娃”的理髮匠,不知道他現在還幹不幹這行當了。過去每年的這天,他都會將剃頭挑子撂在村頭,給村裡人刮臉剃頭。那時候,人們吃穿還都挺困難,對髮型也沒太多講究,多是刮光頭,三兩分鐘一個。據說,剃一天頭,夠他家裡一個月的口糧。那些年我和弟弟也常常當“光頭強”。

……

如今,農家人的生活條件都好了,傳統的習俗,在家鄉人的眼裡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但永不更改的是遊子對故鄉的思念。二月二,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傳說和故事,更多的是對故鄉和童年的眷戀,這是一筆永遠的精神財富。

二月二龍抬頭,多麼吉祥的諺語!願我們所有的人秉承龍的精神,昂首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