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派|失戀是一種病?!

圓桌派|失戀是一種病?!

今天看的圓桌派討論的是失戀這件事,標題是失戀是一種病,文濤甚至認為失戀這是涉及到國計民生,往大了說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他談到自己曾經失戀的狀態,一個人開啟了自虐的模式,從武漢大學徒步走,原本以為自己想去的是另一個地方,卻沒想到走來走去又走到了女方的老家。這樣來來回回的消遣著內心不知是苦悶還是別的什麼,痛苦倒是真的。

而蔣方舟就可愛的多,她的戀愛總是以和平方式結束,如果你要跟我分手,那麼我們聊聊吧,聊聊為什麼要分手,是我不好,還是你不好,這事說明白了,才是對彼此都好的方式。

梁文道則更平和一些,難過是應當的,但不至於過不下去。

而李玫瑾老師相當清晰,她說自己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找個怎樣的人,應該是不相上下的,不能比我高一些,那樣我可能接受不了。

對於戀愛她這樣解釋,戀,在情感裡是一對一的情感,愛是非常多的,而戀是非常少的。換句話講就是生活中戀真正能成功的不多,在我的成長過程裡,我心裡有一個人,永遠有他一個地方,不一定是婚姻,所以真正的戀是可以不成婚姻的。但是心裡喜歡你,看著你快樂,我也就快樂。

還有一種呢,更多時候我們是在交朋友。所以一開始就要像交朋友一樣,你愛看報,我也愛看報,而我們願意在一起看,這就是愛的一種。如果有天,你說不想跟我看報了,那就算了,這個狀態應該是互不拉扯的。

這是成熟的戀愛。

圓桌派上,還討論了幾種失控的失戀方式,比如自殺,比如殺人。

自虐這個問題,蔣方舟表示這個裡面肯定有一種這樣的成分,就是我想報復你,想在你的生命裡留下我的樣子,想讓你一直記得我。

而我覺得還有一種是,自虐是自我消解的一種方式,我覺得這個觀點比較正。因為報復性的行為歸根結底還是想和對方發生點什麼,你越想報復對方,其實就越跟對方扯不斷。

而自我消解呢,則是通過一種相對來說比較自殘的方式把那些痛苦排解掉,肯定這裡也有成分是讓很想讓對方知道我在做這些事,讓對方回心轉意;但更多的我覺得還是發洩痛苦。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處可以說自己的痛苦,更不是所有人都想聽,有些時候有些情況你就是得自己消化,你消化不了,自然會走的比較極端。我不知道這算不算病態啊,以前我也無法理解,但今天看完這期我倒覺得可以理解了。

文濤老師也舉了一個自虐的這種例子,當時還上新聞了。說是有一個農村的男生,因為戀愛跟自己分手,受不了決定自殺,而自殺選擇的方式是鐵鍋燉自己,最後燉著燉著給自己燉樂了。因為自己在鍋裡,沒人給添火,根本死不了。

殺人的那就屬於更偏激一些,多半是在戀愛的過程中,某一方的付出過了頭,而另一方索取完了之後就把對方棄之不顧,因此才萌生了殺人的念頭。這個時候失戀它確實就是一種病了。

其實圓桌派這次討論的主要是失戀最讓人無法接受的部分,也就是整個痛苦的過程。想象著你正播放著甜蜜鏡頭,對方突然單方面向你宣佈暫停,擱誰誰也受不了。

蔣方舟的比喻很貼切:分手這件事,提出的那個人不論怎麼溫婉,都相當於向手無寸鐵的另一方開了槍,挺殘忍的。

李玫瑾老師也舉了一個離婚的案子,說一個從大學同窗,到畢業創業,到創業成功的兩個人,因為男方愛上了自己的秘書,這個女方知道丈夫出軌,於是起訴離婚,離婚後孩子歸女方,公司歸男方,這個時候女方認為對自己不公平,於是以孩子又起訴了男方,結果沒想到男方帶著孩子消失了,公司也賣了。

這下這個女的就崩潰了,她就到報社去求助,求助各種專業人士吧,大家給她出了很多辦法,比如凍結資金啊之類的。到了李玫瑾老師這裡,她表示自己其實不太想說什麼,因為自己說的不一定能夠得到大家的同意。

但後來在大家的要求下,她還是說了。她只問了這個女方3個問題,第一個是你28年的人生裡,有8年是跟這個男人過的,那麼,也就是說28歲是有20年沒有這個人的,你活的好不好,能不能活?

第二個,這8年裡,和那個女人相比你其實有很多優勢,你們同窗四年,創業成功,還有一個兒子,但為什麼他還是離開了你,你有沒有考慮過這裡的問題。

第三,你現在28歲,就說活到70,你還有40多年,你就這樣找孩子找他,找到以後你們倆人是什麼結果,很可能是繼續訴訟,孩子在你們之間繼續分裂。

當傷害已經造成並且無法避免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別讓這場傷害繼續下去,即使止損,對自己更重要。

我跟朋友說自己對這期完全沒有共鳴啊,她說她也是。我倆相視而笑,又說一定是活的太健康了。

後來我想了想,我這個人屬於反射弧比較長,就是失戀這事在最初對我的影響沒那麼大,我的副作用都是隨著時間開始與日俱增的,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過,真心希望你看完這篇的你很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