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山東大泰安的一山一水一聖人

泰山

  位於山東省中部,京滬鐵路東側,綿亙於濟南、泰安、長清等市縣間。古稱岱山、岱宗,從春秋時始稱為泰山。因地處中國東部,故稱為東嶽。古人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東嶽泰山有“五嶽獨尊”的稱譽。古代帝王曾多次在此舉行封禪大典。文人墨客也多來此探勝訪古,留下無數吟誦的名句。泰山成山於太古宙,距今約25億年,為片麻岩構成的斷塊山地。山勢雄偉,景色壯麗,名勝眾多。總面積426平方千米,主峰天柱峰,海拔1524米。風景名勝有天柱峰、天燭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對松山、五大夫松、望人松、六朝松、龍潭飛瀑、雲橋飛瀑等。天柱峰為泰山極頂,因建有玉皇殿而稱為玉皇頂。玉皇殿為明代建築,造型古樸,內有玉皇大帝像。殿東有觀日亭、西有望河亭。旭日東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為岱頂的四大奇觀。天燭峰在泰山後石塢,峰自谷底拔地而起,高擎如燭。在玉皇頂東南,峰坡有一空曠地帶,也是觀日出的佳地。泰山文物古蹟甚眾,殿、廡、樓、閣、亭、臺星羅棋佈。主要的建築多達20餘處。岱宗坊、王母池、南天門、碧霞祠、普照寺等都極有名。岱宗坊是泰山門戶。始建於明代,清雍正九年(1731)重修。以泰山花崗石為材造成。

我山東大泰安的一山一水一聖人

大汶河

古汶水。發源泰萊山區,匯泰山山脈、蒙山支脈諸水,自東向西流經萊蕪、新泰、泰安、肥城、寧陽、汶上、東平等縣、市,又經東平湖流入黃河,全長208公里,流域面積8536平方公里。自泰安大汶口至東平縣戴村壩為中游,戴村壩以下為下游,現為大清河(另文)。大汶河中游自東平縣接山鄉鄣城村南入境流經東楊郭莊、西楊郭莊、後口頭、前口頭、齊村、劉所至戴村壩,長12公里,為東平所轄河段。大汶河屬季節性河,流量差異大,防洪流量7000米3/秒,平均年經流量18.83億米3,每立方米含沙0.53—3.12公斤。河是我國名川之一,古稱汶水,簡稱汶河,全長208公里,總落差362米,流域面積8537平方公里。 上游(牟汶河):汶河自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以上稱上游,流域形如扇,面積5655平方公里。源頭眾多,有"五汶"之稱,是汶河主要集水區。

我山東大泰安的一山一水一聖人

和聖

柳下惠,(生卒年月不詳)姓展,名禽,泰山人。因出生于山東省泰安市新泰柳裡村,死後諡號為“惠”,故後人稱他為柳下惠。

關於柳下惠的故事流傳最廣的莫過於“坐懷不亂”的典故了;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柳下惠外出求學歸來,因天晚,城門已經關閉,無法進城回家,不得已寄宿在一個破廟內,待天亮時再進城。這時一位迷路的女子也來破廟中避雨寄宿,因雨淋衣溼,十分寒冷,此女就坐進柳下惠的懷中取暖,就這樣一直坐了一夜,直至把該女子的衣服暖幹。而柳下惠並無任何非禮行為發生。這個故事帶有明顯編造的痕跡,但人們樂道其事,也易給人十分豐富的想象空間,所以一直流傳不斷。

其實柳下惠是個學富五車,才華橫溢的人。曾做過春秋時魯國大夫,掌管刑獄,也是一代名士。

柳下惠一生的政績有兩件事值得一提。

魯禧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齊孝公揮師伐魯,魯國上下人心不安,柳下惠便派自己的弟弟展禧去犒勞齊軍,並授計展禧要巧妙地利用齊孝公稱霸的心裡,打消他的侵略念頭。果然齊孝公被展禧說服,退兵回國,避免了齊魯之間的一場戰爭。

另一件事是柳下惠“論杞爰居”的故事。一名叫“爰居”的海鳥棲落在魯國都城的東門外,三天後仍不離去,藏文仲(魯國大夫)命令百姓祭祀它,柳下惠說;“藏文仲處理此事超出了禮的範疇,祭祀是國家的重大禮儀,應該慎重使用祭祀制度。對老百姓,對國家有利的事,使用祭祀。而對一隻海鳥使用祭祀,不合適。有效地制止了一起濫用權力的“面子”工程。

柳下惠死後,他的弟子們想寫文章紀念他,他的妻子說“要讚頌他的品德,你們就不如我瞭解他了。”於是,她親自寫文章悼念柳下惠。文末寫到“夫子之諡,宜為惠兮。”“惠”是對柳下惠一生的總結。

孔子很推崇柳下惠,稱他“言中倫,行中慮。”孟子把他與伯夷、伊尹、孔子相提並論,稱讚他是“聖之和者也。”於是“和聖”就成了柳下惠的美稱,柳下惠也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和聖。”今天的山東新泰柳裡村被稱為“和聖故里。”

我山東大泰安的一山一水一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