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有那么多儿子为何非要将皇位传给一个白痴?

司马炎有那么多儿子为何非要将皇位传给一个白痴?

俗话说太祖开国草创太宗开疆完善。

开国皇帝之后的第二代继承人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晋武帝司马炎身为开国皇帝,虽然有父祖两代三人打下的基础之功,但按史书记载也是个聪明神武之人,那么为何还会在王朝的特殊时期,二十多个儿子不考虑,偏偏选白痴儿子为继承人呢?

说白了其中牵扯颇多,有着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首先其一司马炎有着立隔代继承人之意,司马衷虽然傻,但他的儿子司马遹是聪明异常,司马炎将希望寄托于孙子身上。其二司马衷的母族还有妻族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他居于中可以平衡两大族稳固自己的地位。其三而且司马衷也符合封建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其四司马炎参考了曹魏的主弱臣强局面,大封宗室诸王以期拱卫皇室,但没想到这些分封诸王最后反而要了西晋王朝的命。

一、隔代继承人

父凭子贵,司马衷虽然傻,但儿子司马遹却是聪明异常,司马遹五岁时候有次宫中失火,司马炎登城楼观察,司马遹过去拽住司马炎的衣服说: “暮夜仓猝,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意思是晚上失火本身就有问题,比较危险,不能让火光照到皇上,对于那些心怀歹意的人来说目标太明显了。司马炎感觉这个孙子很不一般,还曾感叹过“此儿当兴吾家”。所以司马炎虽然知道司马衷是个傻子,但把希望寄托在孙子司马遹身上了,算是立了隔代继承人,因此坚持让司马衷继位。

二、司马衷之母族与妻族

司马衷的生母杨皇后出自弘农一氏,是当时的大士族。而妻子贾南风父亲乃是西晋开国元勋贾充。不只是在朝中很有实力,贾氏家族在地方也不容小视。司马衷继位,可以笼络住两大势力集团,形成一种政治平衡。

而且司马衷的生母亲杨皇后很支持宠爱这个傻儿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嫡长子继承制度

司马衷是司马炎与杨皇后所生的次子,但他的哥哥在两岁时就夭折了,所以他是实际上的嫡长子。还是符合封建社会的继承制度的。

司马炎“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想换太子之时,杨皇后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以嫡长子继承制度来反驳过他。

四、西晋分封制度

司马炎正式建立西晋以后,参考曹魏主弱臣强的政治格局,对于宗室诸王提防过度甚至打压的情况,最后导致司马氏篡魏的时候没有什么曹魏宗室诸王出来反对的情况。开始大封诸王,以期拱卫皇室。

司马炎封的诸王拥有很大的军政大权,同时司马炎为了防止地方拥兵自重,还剥夺了地方上的很多兵权,更是凸显出分封诸王拥有实权的重要性。

司马炎的设想中中央朝廷有难了,这些地方诸王就是巩固司马氏江山的不二人选,所以选个傻儿子当皇帝也放心了。

司马炎能立傻儿子司马衷为皇太子,就是基于以上四个原因综合考虑出的,平衡了政局考虑了时局,还符合封建社会继承制度,又寄托希望于第三代孙子身上,看似这盘棋下的还不错。

其实这看似不错的局最终却是要了西晋的命。

白痴皇帝司马衷在位的十六年形同虚设,司马炎留下的局都被破了,首先司马衷妻子贾南风杀害了司马遹,第三代希望由此破灭。司马氏又开始祸起萧墙,拱卫中央朝廷的诸王为了争权夺利开始了八王之乱,不但没有拱卫反而要了中央朝廷的命。白痴皇帝司马衷又起不了什么作用,最终国内的纷争导致了边疆的不稳,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北方大地开始了五胡乱华乱世。

西晋统一天下仅仅36年以后便分崩离析,在后世留下了无数骂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