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何以攝政王入關以攝政王而結束?

清朝為何以攝政王入關以攝政王而結束?

清朝歷史上的一大巧合是早期以攝政王多爾袞加太后孝莊還有幼帝福臨入關成為全國性政權,末期又以攝政王載灃加太后隆裕還有幼帝溥儀而亡國。

至於為何攝政問題如此嚴重,主要在於清朝的幼帝很多。

清朝一共歷十一世十二帝。不算關外的清太祖努爾哈赤與清太宗皇太極兩代人,就以入關成為全國性政權來說一共有十位皇帝分別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入關成為全國性政權以後的十位皇帝,有五位皇帝是幼年登基。早期的順治帝6歲登基、康熙帝8歲登基。後期的同治帝6歲登基、光緒帝4歲時登基、溥儀3歲時登基。

幼帝如此之多當然是清朝攝政王多的原因,而且初期還有理政王和議政王職務,晚期也有議政王比如說恭親王奕訢就擔任過,甚至出現了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實際統治了中國長達近半個世紀之久的事情。

清入關時國運昌隆雖然有兩位幼帝但運氣都非常好。順治帝時雖有攝政王多爾袞欺主,但多爾袞的能力特別強,清朝可以成為全國性政權的不世之功基本上都是多爾袞之功。而且巧合的是多爾袞出塞外狩獵時猝死於途中,避免了一直架空順治帝,而且孝莊太后並非那種權力慾望強的人,輔佐順治帝親政以後就不再幹政。

康熙帝雖然幼年登基,但也有孝莊全心全力的輔佐。

到了晚期可能因為清朝國運的衰落,所以一連出現了三位幼帝,還出現了慈禧太后這個權力慾望特別強的人,架空了同治帝與光緒帝。溥儀時候攝政王載灃跟隆裕太后的能力都不強,所以清朝就亡國了。

分析到此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