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稱多爾袞後裔,被街坊笑稱為“攝政王”,比慕容復高尚得多

最近看到篇文章,裡面提到了一個人,名為愛新覺羅·州棠,自稱多爾袞十世孫,五十多歲才認祖歸宗。在香港尖沙咀開了家“八旗相館”,一家人都穿著黃馬褂。老婆被稱為福晉,兒子則叫做阿哥。

關於他的文章不少,多數是嘲諷的意味。大清都亡了百多年了,他還沉浸在昔日的所謂榮光裡。

他自稱多爾袞後裔,被街坊笑稱為“攝政王”,比慕容復高尚得多

(清朝人)

然而,我的觀點卻有不同。

其一,作為八旗後裔,他憑自己的本事吃飯,已經很厲害了。

我們知道,八旗兵善戰。當年,他們在遼東時期就已歸順的范文程、尚可喜等文臣武將襄助下,入關逐鹿中原,最終取得天下。

作為有功之人,旗人從此養尊處優,按月領俸。有的繼續入營為兵,有的乾脆遊手好閒,到了嘉慶道光年間,他們的問題已越來越嚴重,引起朝臣擔憂。

嘉慶四年(1799),考科舉時,被乾隆皇帝稱為奇才的蒙古士子法士善(本名非此,這名是乾隆所賜),上書請讓旗人到塞外屯田,被斥為擅變祖制,遭到降職。

1821年,體仁閣大學士伯麟憂旗人生活,提出了幾項建議,雖然受到道光皇帝表揚,最終仍未能執行。

他自稱多爾袞後裔,被街坊笑稱為“攝政王”,比慕容復高尚得多

(辮子戲)

到宣統元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上書,建工廠,開農業講習所,選數百旗人先學習,待熟練後分派各處,建房種田。108年後,法士善的想法,才終於在“龍興之地”——試行。沒錯,試行而已。

清朝滅亡之後,八旗子弟們自謀生路,中間吃了多少苦,恐怕只有他們自己感受最深。

所以,我覺得,州棠能夠潛心研究攝影,被街坊們戲稱為“攝政王”,保一家生活無憂,不是很好嗎?

其二、他留辮子,穿黃馬褂,只是習俗而已。

他雖自認多爾袞之後,但也沒說自己是睿親王,沒有嚷嚷著要復國啥的,只是安安靜靜地做他的小老百姓。雖然不免在街上被圍觀,有時不免在網上發點照片,滿足一下虛榮,但也沒有大肆炒作啥的。

他自稱多爾袞後裔,被街坊笑稱為“攝政王”,比慕容復高尚得多

(慕容復)

慕容復,燕國都滅了六百多年了,他還想著復國呢。還為了復國,攪得腥風血雨呢。

比起慕容復來,他真是高尚了不少。他過自己的日子,又不害人,不該被嘲諷吧?

我不知道為何有人要嘲笑他的兒子是個傻子呢?難道是他留了辮子導致的嗎?該同情才對啊。

為免侵權,我就不發他的照片了,網上一搜一大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