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隨兒女進城居住好還是壞?

曾陽陽-吊車尾

題主,像你這種情況,筆者建議你還是讓老人在家生活吧,但是你在城市裡同樣要做一些事情,盡足夠的孝道。

你也不能說明都不管,首先要定期回老家看看老人,並且每年都要帶老人到城市做一次全面的體檢,儘可能保證老人在農村的生活條件,比單純的把老人帶到城市裡,住在鋼筋森林裡好得多!

鄉村——老人們的根!

筆者家中有多位老人,她們前些年常年在外,和城裡的子女家居住,雖然衣食無憂,無牽無掛,但是她們只要是有機會,還是願意回到家鄉去,歸根結底,在他們看來,城市裡再好都不是家,老家再破都是歸宿。

因為在農村才有她們的根,有她們的精神寄託。

在她們此前的幾十年人生經歷中,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待在老家,從出生,到生長,到婚戀,到衛生父母,甚至抱得長孫,每一件人生中的大事,喜事都發生於此,村裡的一口井,門前的一棵樹,村外的一座橋,在她們看來都有數不盡的回憶,都有著道不盡的故事,她們對這片至今並不繁華,甚至稍顯落後的土地並無厭倦,反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愈發的眷戀。

而在城市裡,顯然沒有這種多年來習以為常的心情和感覺,

高樓林立中,缺少自然的氣息,沒有鄉間的令人愉悅的心情;

鄰里關係中,遠沒有家鄉那種“遠親不如近鄰”的親近之感;

平常生活中,自然也沒有家鄉那樣的自然隨意,諸多約束讓老人們頗為不習慣。

俗話說得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讓老人待在家裡,儘可能改善他們的居住和生活條件,定期返鄉探望他們才是王道。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5.23


糧油市場報

這確實是一種很困擾人的現象,也是個比較常見的問題。

如今農村年輕人在城裡買房的是越來越多了,然而我們發現,農村老人隨著孩子一起搬進城裡的很少。



一些比較年輕些的父母,家裡還有土地、還種有莊稼,他們是不可能那麼早退休的,而且他們也不願意和孩子們住在一塊兒。

我們村也有很多這樣年輕的父母,他們大多數四五十歲的樣子,男的一般選擇出去打工,女的留在家裡照顧家庭和莊稼。

有老人的家庭,還要在家伺候老人。

還有一種情況,我不知道是不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但現在這種現象很多,那就是婆媳之間的問題,有很多媳婦和婆婆合不來,甚至是互找麻煩,在一起久了就會吵架生氣。



所以我們看到,有很多住進城裡的年輕人,會把很小的孩子讓母親照顧,而母親寧願待在農村家裡帶孩子,也不願意在城裡住。

還有一些年齡比較大的父母,他們習慣了農村的生活,你讓他們天天呆在百十平米的房子裡,光著腳踩著明亮光滑的地板,坐著比農村廚房還乾淨的馬桶,下樓也不認識一個人的生活,他們會感覺很彆扭的。



那些過了大半輩子養成的生活習慣,並不是像年輕人那樣說改就改的。

與其這樣,那就是一種受罪和折磨,倒不如依他們的意願,在能照顧自己的前提下,尊重他們的選擇吧。


佰秀農業

如果你愛你農村的父母,就應該讓他們留在他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農村。因為那裡有他們熟悉的一切,街坊鄰舍是熟悉的,空閒時光與老姐妹老哥倆擺上一通龍門陣,張家長李家短,都是玩尿泥長大的,各家的事情如數家珍,就連各家灶頭有幾隻蟑螂都一清二楚。熟悉的鄉音,熟悉的山山水水田間地頭,鄉下夾雜著泥土味的空氣都是熟悉的。真閒得慌,養上幾隻母雞,每天數數雞屁股裡下的蛋也是一種樂趣。

當然,與兒女們分開住,一堆在城裡,一堆在鄉下,難免彼此牽掛和思念,真思念得不行了,拎上一籃土雞蛋,抓上幾隻放養的土雞,買一張進城的班車票,兒子媳婦家,或女兒女婿家住上幾晚,那土雞蛋土雞在城裡是老金貴了。這樣的生活可以避免多少閒氣,對父母對自己都是一份難得的自由自在。不與父母住在一起,你們還是他們的兒女。等到過年過節,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那是一份彌足珍貴的天倫之樂,好過住在一起整天磕磕拌拌,天長日久,再濃的情也會變得寡淡寡淡。


noya8

首先來說一下進城的優點: 1,城市相對於農村,很多基礎設施更為完善,交通出行以及購物等相對於農村更加方便快捷,可以給老人帶來更多的便利。

2.兒女與老人在一起,可以給予老人生活上的照顧,並且老人也可以幫助兒女來照顧下一代,總的來說這是一個互惠互利的事情,兒女也可以更好的盡孝。

3.城市醫療水平相對於農村更為發達,如果老人身體偶有小恙,可以及時得到救治,不會造成大的健康隱患.

4.城市娛樂生活相對農村更為豐富,老人可以平時在公園和廣場參與多種多樣的老年人活動,也可以參加各種社會組織舉辦的老年人活動,身心和精神得到雙滿足。

說完了進城的優點我們再來說說進城存在的一些隱患和不足:

1.城市生活節奏相對農村更快,老人如果適應能力不強或者無法適應城市生活,反而會對老人造成壓力,反而影響健康。

2.城市生活成本高,生活壓力大,如果兒女經濟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將老人接進城市生活容易加重家庭的負擔,反而產生負面影響。

3.城市人與人直接溝通沒有農村那麼方便,如果老人進城後兒女工作忙,還沒有像在農村的鄉里鄉親去傾聽和傾訴,也容易對老人的心裡造成影響。

總體來說農村老人隨兒女進城是好是壞,我們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老人可以適應城市節奏,並且兒女經濟條件和時間都允許的情況下,老人還是跟隨兒女在一起在城市生活比較方便,但是如果上述條件都不滿足或者都比較勉強,那麼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困難。


答能王子小餅乾

這其實沒有什麼好不好的,看老人家自己的適應能力吧,還有就是看老人家自己的選擇。

我看很多搬去城裡的老太太過的也挺開心的,每天早上學著去公園跳跳廣場舞,過了那個上班的高峰期就去買賣菜,買完差不多就到中午做飯的點兒了,下午午休,起來差不多就可以去幼兒園或者小學接接孫子孫女什麼的,接回來做飯,晚上等兒子媳婦來接孩子順便一起吃個飯。

其實接到城裡沒什麼不好,最怕的就是住在一起生活方式,理念不一樣容易鬧矛盾,其實接城裡有條件最好是能在同個小區裡買房給老人住,這樣的相處模式是最好的。總之呢,接不接進城,不是我們這些晚輩說了算,那要看長輩的意思,如果他們有這個想法當然好,沒有這種想法,我們也不要勉強。

感謝關注愛農幫


愛農幫

在這個問題上,邀我答,本人也是農村人,但後來又成了城市人,不論城市老人或農村老人,他們都還在為兒為孫子付出最後的餘力。

農村老人隨兒女進城居住好還是不好?這個問題道是各有千秋,如果,兒子在城市買的房,在兒媳婦沒有嫌棄農村老人的情況下,如果農村老人也有進城的願望,只要婆媳關係好,一家人都住在一起!這對老人和小人都有好處,至少老人還可以為兒女們煮煮飯和看管孫子,這也是老人們付出最後餘力的機會,和請了一個免費保姆沒有兩樣。

反之,有的兒媳婦不喜歡農村老人,這種情況的家庭,最好農村老人還是不去的比較好,自己在農村自食其力,做點自己能做的事,兒女們的事,你也少抄心,他們也是不希望老人來干涉他們的生活,有了你們他們覺得不自由。

如果,農村老人在免強的情況下去和他們住在了一起,這隻能是每天都要看他們的冷臉,甚至會鬧很多的矛盾。不如自己住在老家得個輕閒。


平平淡過一身

這個問題,給你支個招!包你滿意!

首先看一下自己老人的年紀,如果老人,在自己身體康健,能走能吃,啥事沒有的情況下,就不要接了。

畢竟老人不像是我們年輕人,能夠快速的適應一個全新的生活環境。再者說老人要是隨孩子來到孩子家,一般都是幫忙帶孩子,做家務的。話說的好聽,讓老人來城裡享福,還不是來幹活的?所以要是老人在自己能夠動,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的情況下,就不要接老人來了吧!

但是,一定要注意,不接老人來城裡,不代表不管老人!作為子女的要經常回家看看,隔三差五的打個電話,慰問一下!買點好吃的回家看看,也回家聽聽老人的嘮叨,吃吃他們做的飯!這比把老人接到城裡好多了!現在交通發達了,回家的路越來越方便了,不要再找藉口忙啊,成天想著出去玩的時候怎麼就不忙了?

再者,要是老人不能動的情況下,一定要將老人接到自己家裡,照顧老人!正所謂老人養我們小,我們就要養老人老!要麼我們就不配稱作是人了!當老人不能動了,這時候接老人出來照顧,這才是真正的養老!老人越老就會越想個小孩子,他們對子女的依賴隨著年齡的增加會逐漸增加。我們就要想照顧自己的孩子那樣照顧他們。

老人最希望的就是子女能夠生活的好,所以,買了房子她高興。就算是不搬來和你一起住,她心裡也是能樂開花了。但是你要勤打電話,勤回家看看,當老人走不動的時候,那時候就一定要接他們和你在一起了。


朱唇情深

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難以抉擇的。

對於長期居住在村裡的人來說,住進樓房就相當於進了監獄。在農村老家,白天家裡有人的時候誰家的大門不是敞開的?就算是臨時出去一會,沒有人,大門也是不上鎖的。樓房呢?進門就關門,有串門的還要敲門。

在農村老家居住的老人,早上起來掃掃院子,喂喂雞。吃完飯,大街上一溜達,碰見人就拉拉家常,說說話 。一天很快就會過去的。住樓房呢?屋子就這麼大,早上兒媳婦起得晚,你還不能弄出動靜。想下去散散步。還怕回來晚了耽誤孩子們的時間。對他們來說可以用度日如年來形容他們在樓上的一天。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我的舅媽去蘇州給我表哥看孩子(我山東),剛到那的時候我舅媽不在客廳待著,而是一直坐在陽臺上,說坐在客廳感覺呼吸不暢。在那住了沒幾天,血壓上來了。病了。沒辦法了,只好送回老家。到家之後也沒看大夫,血壓就正常了。

父母願不願意跟孩子一起住樓房,首先要徵求父母的意見。不要惹的大人不高興了。

套用我媽媽不願住樓房的幾點原因:(我媽自己說的)

1.看著我們把剩下的菜倒掉,我媽會說,這在家可以用來餵雞,餵狗的。浪費!

2.打開水龍頭用活水洗臉的時候,我媽說,放個臉盆,剩下的水還可以充馬桶。

3.我媽說,在樓上待一天,就像一年似的。感覺時間特別的慢。

4.下去玩的時候我媽碰見一個熟人,感覺特別親切。

5.我媽常說的一句話,婆媳之間不要經常在一起,生活習慣不同,經常在一起了,難免出現磕磕碰碰,怕我夾在中間難受。

......

再後來,我就不強要求我媽在這住下了。有空的時候就把他們接來。下午晚上的再送回去。我怕把他們住出病來。

老人,上歲數了。多徵求一下老人的意見!


徐0923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還是不要進城好,除非在城裡給老人買套房單獨住並且老人願意。

一、不習慣。

城市生活和農村有很大不同。

首先,住不慣。住慣了農村平房大院的農村老人,不適應城市積木式的單元樓。我老家農村的一位老人,兒子在成都工作,他進城住了兩個月,死活要走。還有一位老人,兒子在北京做生意,她老人家進城帶孫子,堅持了三個月,偷偷帶著孫子跑回老家了。

其次,孤單寂寞。

老人在鄉下生活一輩子,鄉里鄉親打了一輩子交道,出門都是熟人。圍在一起聊天曬太陽,心裡舒坦。城裡滿眼陌生人,左鄰右舍都不認識,出門走走又怕認錯路,整天呆家裡,著急上火,會生病的。


二、住在一起不方便,是非多。

城裡房子小,空間有限,一家兩代或者三代擠在有限的空間裡,大家都不方便。

看電視不方便。兒媳和孫子喜歡的電視節目,老人不喜歡;老人喜歡的,別人不喜歡。

衛生間太緊張。早晚洗刷,大小便,等等,都很麻煩。許多農村老人不習慣城市的坐便器,解不出來。這些生活細節,老人不便說,兒女不知道。

如果和兒媳住一起,各種矛盾在所難免。

三、現實的問題是,兒女進城了,老人怎麼辦?

這的確是一個社會性問題。兒女或在城市工作,或進城打工,父母年邁,需要照顧,怎麼辦?

我老家農村的一對老夫妻,辛辛苦苦供兩個兒子考上大學,一個在城市當老師,一個在另一個城市當公務員。老人年邁體弱,需要照顧。無可奈何,弟兄倆只能帶父母進城。城市的房子太貴,不可能給老人另外買房。兩個兒子都是兩居室的樓房,只好將父母分開,老大帶著父親,老二帶著母親。

結果很悲催。家庭矛盾不斷,兩口子常常因為老人吵架,老人流著淚偷偷失蹤了。兒子情急之下打了老婆一巴掌,老婆離婚了。

還有一位老人,老伴早年去世,兒子在廣州做生意。父親70多歲,身體欠佳,兒子只好帶父親進城。

西北農村的老人在廣州生活,境況可想而知,進城幾個月,幾乎跪下來求兒子送他回老家。

兒子很為難。在廣州做了多年生意,家和業都已經在廣州紮下根。農村老家是回不去了,可老人也帶不進城來,怎麼辦?

無論怎麼,贍養父母是法律義務也是道德責任。我認為當事人應該看清社會發展趨勢,對養老問題早作打算,未雨綢繆。

現實中看到的問題,都是車到山前,才發現無路可走。假如在父母還比較年輕的時候就認真規劃一下未來的養老問題,到時候就不至於措手不及。

父母和子女都應該早做打算。

比如老人乘早給自己攢一份養老錢;

如果身體狀況允許,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進城;

保護好身體就是對兒女最大的幫助,不要有病舍不得花錢治,小病養成大病。

子女在城裡買房時,應該考慮到老人進城養老的居住問題。如果經濟寬裕,房子可以買大一點,或者就近再買個小套供將來父母住。如果市中心的房子太貴,可以選擇偏一點的地段。

也可以考慮在農村為父母僱保姆,或者做飯的鐘點工。沒錢和捨不得花錢都不是理由,你在城裡住樓房,為什麼沒錢給農村的父母僱個鐘點工?說到底還是私心太重,買房子重要,孩子上學重要,父母的養老問題不重要。

如果老人不願意進城,或者你沒有條件將父母帶進城市,那麼只好請你回來,在家鄉就近發展。掙錢、養老兩不誤。

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是個棘手的問題,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解決。


幸福作坊

如果需要二選一個人覺得很難說好與壞,這個還是得根據實際情況來看。

總結好與壞的兩種情況:

好處

一,現在農村年輕人越來越少,留下的很多都是上年紀的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或者已經在城裡安家,他們可能一年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與子女團聚,想一想自己的子女長期看不到,心裡必定會掛念,老人嘛,到了年紀都這樣。同樣,作為子女的長期在外也一樣心中掛念父母的身體健康情況,如果接到城裡就經常可以看到,就不至於那麼擔心。

二,如果是家裡只剩一個老人的,這種情況覺得接到身邊一起住最後,因為老人一個人生活在農村必定會很孤獨,淒涼,有子女在身邊陪伴,完年會過的更開心。

壞處:

一,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他們已經習慣了農村的生活,無論是鄰里關係,還是生活習慣,如果接到城裡可能會有各種不習慣,老家農村每一處自己都熟悉,到了城市完全不一樣了,生活就會不自在。

二,年輕人和老年人住一起,有時候會觀念上的不同也容易產生矛盾。

三,作為老年人在農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吃著自己種的糧食蔬菜,相比在城裡吃的健康,對身體也更好,而在城裡是沒有這麼好的。

所以個人覺得,有利有弊,根據情況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