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中國差不多大,為何總不能統一?只因歐洲缺少一個關鍵步驟

從面積來看,歐洲和中國差不多大,然而很多人卻感到奇怪,為何歐洲不能像中國一樣,長期保持統一呢?在古代,曾有一段時間,歐洲和中國均由一個國家、一個政府所掌控,在中國是漢朝,而在歐洲是羅馬帝國。之後,中國和歐洲又幾乎同時遭遇外族侵襲(在中國是五胡亂華,在歐洲是日耳曼、匈人入侵),最終都陷入了大分裂局面。

歐洲和中國差不多大,為何總不能統一?只因歐洲缺少一個關鍵步驟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和歐洲卻向著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中國雖然屢次分裂,但最終都走向了統一,從元朝到共和國,中國再也沒有陷入分裂;而歐洲,卻向小國林立的方向發展,查士丁尼皇帝、查理曼大帝、格里高利教皇、路易十四、拿破崙、希特勒等人傑、梟雄想盡一切辦法,都沒有遏制這種分裂的趨勢。如今,歐洲已有大小國家48個。而中國,只有一個。

很多西方歷史學家感到奇怪,中國民族眾多、地理狀況複雜,為何不像歐洲那樣小國林立。相比於中國,歐洲缺乏大江大河大山的阻礙,原本理應更容易統一,但千百年來為何卻一直陷於分裂狀況。對此,西方歷史學家眾說紛紜,意見不一。

歐洲和中國差不多大,為何總不能統一?只因歐洲缺少一個關鍵步驟

一些歐洲歷史學家認為,中國是典型的“治水文明”,正是因為中國人要“治水”,所以才要統一。相比於歐洲,中國的長江、黃河要更加狂暴,更加容易造成災難。要治理水災,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政府。如果國家分裂,各國均會利用大壩,將“禍水東引”,給人民造成災難。因此對於民眾來說,統一是他們的絕對需求。

然而在筆者看來,西方歷史學家的觀點完全是倒因為果。雖然統一國家的治水能力要強於分裂國家,但並不能說國家統一就是為了治水。說實話,這是典型的、西方人的偏見。在筆者看來,歐洲之所以不能像中國一樣統一,就是因為他們缺少了一項重要步驟,那就是“書同文”。

歐洲和中國差不多大,為何總不能統一?只因歐洲缺少一個關鍵步驟

戰國末期,秦始皇攻滅六國,立即頒佈旨意,下令廢除舊六國的文字、錢幣以及度量衡,必須“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其中,又尤其以“書同文”最為重要。從春秋時期開始,各國的文字就很不一樣,這種狀況妨礙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影響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於是,秦統一中原後,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從那時候起,採用了比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文字。這樣,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

眾所周知,中國有許多的方言,各個地域的人很難聽懂對方的話,有時甚至還要帶翻譯。例如楚國出使秦國,曾經就帶過翻譯。在沒有普及教育、且交通不便的古代,像現代一樣推行普通話是不可能,但推行統一文字卻是可行。雖然言語不通,但最終都可以用文字來交流,使各地的人都能毫不費力地互相溝通,這樣就能夠讓各地之人互相理解,從而建立對彼此的認同。

歐洲和中國差不多大,為何總不能統一?只因歐洲缺少一個關鍵步驟

而歐洲的羅馬帝國呢?卻缺乏“書同文”這一關鍵步驟。秦始皇雖然暴虐,但他仍將六國百姓視為自己的子民,讓他們與秦國人享有同樣的身份和權利。然而羅馬就不一樣了,他們自視為征服者,在被征服民族的頭上作威作福。因為羅馬人自認高人一等,因此他們不屑於將自己的文字——拉丁文教給被征服的民族。正是這種不強求的態度,導致歐洲人不能像中國人一樣實現融合。在西部羅馬,通行拉丁文;在東部羅馬,同行希臘文,兩個羅馬很快就分裂。公元2世紀時,法語、意大利語、羅馬尼亞語等語種已經開始出現,各民族一直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紐帶。

中國即使在分裂後,各國人民仍能毫不費力地實現溝通。因此,這些割據國家即使被征服,也不會出現因溝通不良而形成的“排異反應”。而歐洲就不同了,各國連起碼的溝通都做不好,更何況統一?即使一些國家被短暫征服,之後還是會獨立。比如被三次瓜分的波蘭。因此,各國便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歐洲和中國差不多大,為何總不能統一?只因歐洲缺少一個關鍵步驟

總而言之,在筆者看來,中國之所以能實現統一,就是因為中國有一個英明的君主——秦始皇,有一個英明的政策——“書同文”。而歐洲呢?他們既沒有秦始皇,也缺乏“書同文”這一關鍵步驟,因此他們走向分裂也是毫不奇怪,絲毫不值得同情的。

梁啟超曾說,“百世皆行秦政”。就是因為有秦政,我們才會不斷從分裂走向統一。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直到今天秦始皇仍然被視為暴君,被不斷的汙名化。而他們從來不曾想,我們之所以擁有如此統一而強大的國家,其實都是拜秦始皇所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