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補不如食補”,口腔潰瘍的飲食調理在此,請查收!

烏梅生地綠豆糕

原料 烏梅50克,生地30克,綠豆500克,豆沙250克。

做法 將烏梅用沸水浸泡3分鐘左右,取出切成小丁或片。生地切細,與烏梅拌勻。綠豆用沸水燙後,放在淘籮裡擦去外皮,並用清水漂去。將綠豆放在缽內,加清水上蒸籠蒸3小時,待酥透後取出,除去水分,在篩上擦成綠豆沙。

將特製的木框放在案板上,襯以白紙一張,先放一半綠豆沙,鋪均勻,撒上烏梅、生地,中間鋪一層豆沙,再將其餘的綠豆沙鋪上,撳結實,最後把白糖撒在表面。把糕切成小方塊。

用法 作點心吃。

功效 滋陰清熱,解毒斂瘡。

鴨頭飲

原料 鹹鴨頭1個。

做法 用清水浸泡幹鹹鴨頭,洗淨,放入小砂罐中,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慢煨30分鐘左右。

用法 1次飲完,每日2次。

功效 清熱瀉火,適用於陰虛內熱,或內有溼熱蘊積,火熱上衝,口腔潰瘍,或者口舌生瘡。

銀耳蓮子羹

原料 銀耳25克,蓮子50克。

做法 用水將銀耳、蓮子洗乾淨,入鍋中,加水煮至銀耳熟爛,加冰糖或白糖溶化。

用法 早晚各食1小碗。

功效 清熱養陰,適用於陰虛火旺,口腔潰瘍或口舌生瘡。

玄參蓮棗飲

原料 玄參90克,丹皮、炒棗仁各30克,柏子仁、蓮子心各9克。

做法 以上原料用水清洗,入砂鍋中,加水300毫升,小火煎煮30分鐘,去渣,加水再煎,濾取汁液,將兩次所得藥汁合併,加白糖少許。

用法 分3次服用,每日1劑。

功效 養陰降火,適用於心火過旺,口腔潰瘍,口乾舌紅,渴欲飲冷水,經常失眠。

綠豆粥

原料 綠豆100克,粳米150克,白糖15克。

做法 綠豆、粳米用水淘洗乾淨,入鍋中,加水適量,小火慢慢熬煮成粥,粥成時加入白糖。

用法 每日早晚作正餐服食。

功效 和脾胃,祛內熱,適用於脾胃不和,食慾不振,消化力弱,經常性口腔潰瘍,反覆不愈。

蘿蔔鮮藕汁

原料 生蘿蔔250克,鮮蓮藕500克。

做法 將蘿蔔和藕用水洗淨,於潔淨器皿中搗碎爛,用消毒紗布雙層絞取汁。

用法 每日數次取適量含於口中,片刻後嚥下即可。

功效 養陰清熱,適用於陰虛火旺,口腔潰瘍等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