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是不是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小小櫻桃的Mom

判斷一個人喜歡獨處是否正常,我們會從這幾個方面來看,你處在哪個年齡段?是否已經形成穩定的人格?你是否真的很喜歡獨處的狀態,獨處的時候你是否對自己真的很滿意?獨處時你是怎樣打發時間的?

所以,這裡,有的人喜歡獨處,有的人喜歡熱鬧,這個世界上人有千萬種,也有千萬種生活方式。作為一個成年人,只要你覺得OK,那就OK。不過,跟人交流是我們的基本需求,我還是建議,你可以繼續給自己的生活留一個口子,允許新的朋友進入,也許你只是還沒有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讓你感覺交流很舒服;同時繼續跟部分老朋友維持基本的交流,偶爾一些問候,因為生活偶爾會有一些艱難時光,會讓你特別需要這些朋友。



青音約

似乎你對自己這種偏好的發展前景並不看好,也有擔心成為形單影隻的、離群索居的那個人,成為那樣的人會給你帶來什麼呢?

從你的描述上來看,你在人際交往上會感覺不順手、不開心、有煩惱,你會發現自己缺少傾訴的對象,好像周圍的人也不是特別能理解你。

長時間的獨處可能真的會讓我們進入一個人的圍城。人際交往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你有意願交往、有意願做朋友,對方感受到了才會向你伸出友愛之手。如果你不發出這些信息,誰都不願意“熱臉貼冷屁股”,當然就只好自己跟自己玩了。

造成你對人際交往缺乏應有的熱情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小缺乏人際交流經驗。可能你早年在父母身邊生活的時候,父母之間、父母與你之間的交流就比較少,家庭中親戚之間、朋友之間的往來也不多,你缺乏這方面的鍛鍊,以至於到成年以後,在面對其他人的時候會覺得人際關係處理起來問題很多,比較棘手,有恐懼和焦慮感,所以你想逃。

2.早年有心理創傷。小時候父母對你的掌控比較多,更多地要求你按照他們的意志去做事,你自我的意願被忽視、被壓抑,時間長了會形成你對他人拒斥的態度,這種態度的心理語言是:“別靠近我、別影響我”,外在行為表現是不主動接近他人,對他人的互動回應冷淡。當你成年了離開父母,他們對你的管束、影響漸漸減少的時候,這種能夠看見自我、滿足自我的感受讓你很珍惜、感到很難得,所以你想盡可能多地享受它,不希望還有他人來重蹈覆轍壓抑你的自我。

3.近期存在較大壓力。如果原來並不喜歡獨處,只是最近才有的這種變化,可能要考慮一下近期自己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是否遭遇了較大的壓力不能擺脫、疏解,導致出現了情緒低落、鬱悶,對人際交往失去動力、興趣的可能。

這裡有一些建議供參考:

一、適當獨處對人有益

獨處,可以讓自己免於世事的侵染,可以讓自己有時間和空間靜觀自己、善待自己、總結自己,這是一個很好的自我沉澱、自我休養的機會,為更好地面對社會生活積蓄力量和智慧。所以適當的獨處是有益的。

二、鍛鍊自己親近他人

與人相處總是有規律可循的,一個人的交往模式跟一個人的性格一樣,是相對穩定的。如果你熟悉了對方的交往模式,你就可以自如地跟他相處了——在交往的過程中,你會有辦法照顧對方的需要也照應自己的需要,雙方相處起來都會愉快。如何才能熟悉對方的交往模式呢?這需要你跟他接觸、跟他學習,你只有親近他,你才有機會和可能把握這部分。剛開始可能會碰釘子、會有衝突和不愉快,但只要堅持一段時間,並且在相處過程中留心總結經驗教訓,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的。

三、專業幫助

前面已經分析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這是需要聯繫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專業解決的。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會同你一道探索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找到並處理掉,再輔導你採取適合你的人際互動方式參與到人際交往生活中,問題得到解決。

沒錯,人是群居動物,需要歸屬感、需要彼此的認可肯定、需要愛,所以除了獨處,我們也需要相處。


心理專家劉愛民

作為一個社會人,真的很難做到獨善其身。在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中,人的需要層次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歸屬和愛對我們來說是必須的,這來自於與其他人的互動之中,親情、友情、愛情會帶給我們關心與呵護、理解與共鳴、深情與包容、陪伴與體恤等一系列美好的東西。然而當我們所處的人際關係越複雜,收穫到的就不僅僅是歸屬和愛,會有壓力和責任,有背叛和傷害,有虛情假意和利益糾葛,我們不得不耗費大量的精力去應對這些不美好的人際關係帶來的衝突,甚至有時候最親近的人帶來最難以解決的困擾,讓人感到疲憊感到厭煩感到無所適從。也可能我們天生敏感內向,即使周圍的人足夠親切友善,但自己就是格格不入,不堪其擾唯有逃離。

所以對於成年人來說,適當的獨處真的是必要的,在獨處的時間裡,我們能夠暫時遠離紛紛擾擾的人際關係,可以什麼都不做充分放空自己來緩衝減壓,可以按自己喜歡的節奏和方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加冷靜客觀的去思考問題也可以不顧及他人眼光自我放縱,這是一個重構心理平衡的過程。我記得前些年自己剛剛獨立於父母自己住的時候,雖然要花費一些生活去適應一個人的自主生活,但生活中卻很多安靜平和自在的時光,感受到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一種身心平衡的狀態。

然而我們誰也不能孤立於人群而活,終究還是要去尋找愛或面對傷害,如果能以獨處帶來的平和,懷抱著善意回到繁複的人際關係之中,用平等、包容、互惠的態度去與人交往和相處,我們會更有力量去應對一些糾結複雜的情況。所以,不需害怕獨處也無需故作孤僻,願你既有獨處的勇氣,也有尋覓歸屬與愛的能力。


我們心裡都有病

不合群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可能是自己找不到合適或者自己喜歡的圈子,而自己喜歡一個人獨處,關鍵在於自己如何正確看待這件事情。


瀟灑至愛葉子

會變得孤僻。

但生活嘛自己開心就好了。如果一個人獨處可以讓自己更自在。自己沉浸在只屬於自己的小世界裡過得很快樂。那也沒什麼不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