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窮人的孩子容易出人頭地,身邊有出息的孩子都是窮人家的孩子?

風輕雲淡160038792

自古就有這樣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人的孩子容易出人頭地,那是因為他們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他們不怕吃苦,不怕失敗,堅忍不拔的性格。職場上,這樣的性格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


筆者就有一位很好的朋友,是來自農村,目前從事房地產行業,有房、有車,已經把父母接到城市裡來生活了,筆者曾經問過他,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如此努力,他的回答只是三個字”窮怕了”,簡簡單單的三個字,普通人不會明白其中的辛酸苦辣!因為窮怕了,所以不想再窮,出人頭地的慾望就會比一般人更加的強烈。

再看普通家庭的孩子,不愁吃穿,無憂無慮。從小生活的環境就造就了他們沒有成功的慾望。換句話說,他們對於成功的定義也許根本不是什麼出人頭地,而是在其它方面。不能說這樣的孩子就是錯的,只是每個人的追求都不一樣,想法不一樣。

再說那些富二代,他們的追求可能更是普通人不理解的,也許在他們眼裡,他們早已經出人頭地了。又何來沒有出息這麼一說呢?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法都是不一樣的,樓主所說的“出人頭地”也只是相對而言。那些窮人家的孩子,也有很多失敗者,最終回老家種田的也不再少數。不用去考慮成功的都是些什麼人,還是先看看自己能否成功吧.


無憂精英網

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把一幅畫給一個無神論者看,畫上畫著一群正在祈禱的拜神者,他們在隨後的沉船事故中倖存下來。其寓意在於說明祈禱能保護人們不被淹死。無神論者問:“那些祈禱後被淹死的人的畫像在哪兒?”

從這個典故中引出來一個詞叫倖存者偏差,已經淹死的拜神者已經死了,他們不可能再來講述他們的故事。所以人們只能聽那些沒有淹死的人講故事了。

明白了這個詞,很多現在的反智問題都能找到答案了,比如很多人喜歡問類似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很多小學畢業的人都能當大老闆?為了說服別人,他們往往還能舉出實例。

不能否認的確有那種小學畢業當大老闆的人,但這種人簡直就是鳳毛麟角,大多數小學都沒畢業的人都苦苦掙扎在生存線上,沒有人理會他們的生活,他們也根本沒有渠道去講述他們的故事,反而有一個小學沒畢業就功成名就的人就會成為傳奇,因為那就是傳奇。

回到這個問題上來,我就是題目中窮人家的孩子,而且在我小時候身邊都是窮人家的孩子,畢竟社會是有階層的嘛,窮人的身邊基本都是窮人。

當年我上小學一年級跟我同時入學的有八十多個人,十二年後,那八十多個孩子只有兩個考上了大學,最終走出了西北那個偏遠貧窮的鄉村,而剩下的那些孩子斷斷續續在上學過程中流失了。

那兩個考上大學的孩子其中一個就是我,另一個後來還出了國,現在在北京買了房,我雖然在一個小城市,但也收入不菲,在網絡上還有點小名氣,你要只看我們兩個,那的確可以用出人頭地形容了。

可是,我的那些沒有走出農村的同伴永遠沒有機會給你們講他們的故事。


陳蘭香老師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把出人頭地做一個定義。

出人頭地,應該從三個方面來說。

第一個方面就是他比較上進。比較勤奮、比較有上進心、比較努力。

第二個方面就是他取得了我們社會普遍認為的成功目標,比如說賺到錢了、讀上大學了,這些都是有社會證據的。

第三個方面就是他最終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了這三個方面的定義,我們再來討論第二個問題。

窮人家的孩子是相對於不窮家庭的孩子、不困難家庭的孩子、正常家庭的孩子,那這個相對成功的比例是不是就是窮人家的孩子比較多呢?

我想不一定的,只不過我們對於窮人家的孩子能夠走出來會有更多的體會。

比如你老爸是局長、是市長,你今天混成這樣是很正常的;如果是窮人家的孩子,你老爸是農民,你做成了博士後,在大學裡邊做教授,做博士生導師,他就會認為你娃能、了不起。

所以這裡有一個心理上的反差,就導致了我們認為身邊有出息的人都是窮人家的孩子。這是心理上的正常錯覺。

因為我們有一種心理上的落差,所以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所有有出息的孩子都是窮人家的孩子。

就好像是一間屋子裡站了好多人,你最先認識的、最先注意的、最先看到的那個人是什麼人?長得高的、長得醜的、長得漂亮的、或者是穿衣服鮮豔的,也就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人。

窮人家的孩子往往是更容易被人關注的。尤其是他有了落差,就像新聞裡說的,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就是新聞。意思就是說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你認為窮人家的孩子一直窮就是對的了,爸爸是個農民,媽媽有病,一直躺在床上,混不好是正常的,然而他今天混好了,所以在我們心理上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落差和體驗,這是第二個話題。

說完這兩個話題之後,我們再從三個方面去分析和討論一下為什麼窮人家的孩子容易出人頭地。

第一個方面從成就的動機這個角度來說,從生命本身來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向上的動力,就是所謂的“人性向善,生命向上”

比如說大自然的一顆種子,不管放在哪些地方,只要條件具備它就會向上生長,壓下去,繞過來它還是要生長,長在懸崖上、長在峭壁上、長在惡劣環境裡,這就是生命本身,生命就是向上,這就是它的使命。

從這個角度來說,每一個人都有向著生命高處攀登的原始動力。從這個視角來看,窮人家的孩子在成長動機方面有幾個特點,除了普遍性的生命向上的特點之外,還有四個動機不一樣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就是自覺性要比其他的孩子自覺性要強。因為從小耳濡目染看到爸爸媽媽受的苦,看到自己家庭經歷的變遷,就會自然產成一種自覺。

我們說“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文化薰陶”。爸爸跟你說過吃過多少苦的話都不管用,因為爸爸手上帶著一塊兒8萬塊錢的手錶,開著自己的勞斯萊斯,剛下直升飛機對兒子說:兒子,你要吃苦。這根本沒有用!而窮人家的孩子,不用爸爸跟他說要吃苦,要努力奮鬥。爸爸從很遠的地方把自己辛辛苦苦掙到的錢從幾個布包裡揭開,送到大學裡邊,供養上大學時用的學費。這還用說你要吃苦嗎?爸爸就是個苦啊!所以有一種言傳身教的效果,最終達到了一種自覺。孩子自覺不自覺的就形成了一種“我的生活來之不易,我一定要好好讀書”的意識,產生的一種自覺性。

同樣是一個人,如果光靠別人規範,比如大學的同學,別人告訴你要好好學習,和那種“我要好好學習”,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當然是自覺的好。一個人一旦形成了自覺,教育就完成了。什麼是教育呢?教育就是讓一個人產生興趣,形成自覺,一旦形成自覺,就自己開始主動了。

主動的人都是成功率高的人,被動的人都是成功率低的人。被動不是捱打的問題,被動是落後的問題。主動是享受的問題,被動是難受。被動的人不僅是難受的,工作效率也是低的,就像別人拿著鞭子催著他去幹活兒一樣。

自覺就是主動性,這就是窮人家孩子成就動機方面的自覺性。普遍性來說,就是比一般家庭尤其是富裕家庭的孩子主動性要高一些。

第二個特點,就是他有一種強烈願望,想要擺脫現在的生活。

比如讀大學,“書中自有黃金,書中自有顏如玉”。為什麼過去的人很大年紀了還要參加考試,因為考取功名以後,立即就會告別貧困了。為了擺脫過去的生活,在工廠裡打工,做成車間主任、做成廠長,就不再回那個小山村了。比如一個女孩子,二姨給她介紹一個村子裡邊錢比較多的那個人,從小上學的時候她就聽說過那個人家裡邊有點錢,好吃懶做,她能和這樣的人過一輩子嗎?她肯定不會回去。想擺脫這種命運的束縛、現實的困境,當要擺脫的時候一切都會發生改變,一個人這種動力是很強大的。

第三個特點就是他有一種責任

對於人類來說,責任是一種本能。有人說責任是道德的層面,其實準確地說責任是心理層面的。

在承擔責任的時候,為了別人而去努力,那是一種享受。看著爸爸媽媽過上好生活,我去努力,這是不是責任?所以窮人家的孩子,有一種責任。他的責任感就是:我要承擔起家族的責任,我要挑大樑。我爸爸不行,媽媽也不行(甚至爸爸死了,媽媽也死了)我要承擔起責任。

第四個特點,就是他背後有一種期望。

當然期望和責任是有區別的,期望是父母親殷切的期盼,這種殷切的期盼和富人家那種‘一邊打著麻將,一邊對孩子說,你要去讀書我們家就靠你了’這種期望是不一樣的,這種期望相對來說是健康的,是合理的。

這四個動機就是一個人的成就動機,所以,窮人家的孩子要比一般人家的孩子成就動機高
,在這裡相對來說是一種假設,我們可以進行一下不同的調查,比如在大學裡邊靠貸款上大學的學生,我們發放一些問卷,去看看他們在成就動機方面是不是這幾個維度,分數是不是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高,是不是和平均大學生的水平不一樣,這是第一個方面。我們再從第二個方面去進行分析。

第二個方面,我們來做分析就是:出人頭地的人,就是上進的人、成功的人、幸福的人:他們往往是在人格的獨立性上面是比較強。是不是這樣的?你說什麼事兒都要回家問我媽,這種人怎麼會幸福呢?他即使掙了點錢也不一定幸福啊,他上進心也不一定強。

什麼叫窮人家?

窮人的窮字包含了幾個方面:第一,物質經濟上的貧窮,家裡沒有錢。第二個是社會地位。在這個村裡面爸爸媽媽,都是排在後面,人家說第一看不起的是誰?第一就是我們家。人家爸爸出去了,三十歲多一點,出去了就被人家叫大名:“哎!志中老兄,你去哪裡呀?”這個就說明你在這個村子裡面地位不低。因為你才三十多歲別人就稱你的名字,不呼你的小名。不說:“二狗,你去哪?”四十歲了、三十歲了,還被人叫二狗,說明他的地位低。窮人家包括了一種社會地位,在這個群體裡面,是被人看不起的。

還有一種窮,家裡面發生了一些重大的事件,比如爸爸死了,媽媽病了、改嫁了,等等,反正就是這些天災人禍導致的,抬不起頭來的一些窮。

所以,窮人家的孩子包括三窮:第一是物質貧窮;第二是精神價值貧窮;第三是心理創傷。

那麼既然是窮人家的小孩,就說明他上面沒有什麼?

有一句話叫“天塌下來有高個的頂著”。如果我爸爸是一個高個,這高個兒是什麼意思——能頂著、能掙錢、頂樑柱。他沒有頂樑柱,沒有頂樑柱怎麼樣?天塌下來高個頂著。高個的已經趴下了,誰是高個呢?就是窮人家的孩子。窮人家的孩子當了高個的說明什麼?他會過早的獨立,這種獨立,不光是社會自我的獨立,還是心理人格的獨立。

成吉思汗(鐵木真)的爸爸是一個部族首領,九歲時給他找了一個老婆,他爸爸送他去他老婆家裡住三年,回來的路上他爸爸被仇人敬下馬酒給毒死了。爸爸的老部下就把成吉思汗接回來,跟他的媽媽還有他的二媽,還有他的幾個弟弟生活在一起。他爸爸死後,那個仇人就繼續搞他。他們的這個母親就做了一件事,召開一個家庭會議說:“鐵木真!你現在是家裡面最大的男人,從今天開始,家由你來當,你去掌管家庭怎麼安排。實際上就把鐵木真推出來了。鐵木真就開始吩咐兩個弟弟,去打魚、去打獵,家人、僕人怎麼放牧,媽媽做什麼。就把這個家給掌撐起來了。

我在想:如果他媽媽沒有把孩子推出,使他在人格上獨立。在社會自我上獨立這麼早的話,會不會還有成吉思汗?會不會還有元朝?會不會中國的歷史會被改寫?

現在我們很多的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忙都不讓他幫一個。一般說:“不用你幫,做作業去。”有沒有?這是很糟糕的,他沒有人格獨立,他沒有參與,他連參與者都不是。

就比如我們寫論文,像我現在簡歷裡面寫:參與或主持了幾十個課題。連參與都沒有,一項都沒有。那是很糟糕的。

窮人家的孩子不光是參與,他還不得不頂起來。那麼也就是說他“因禍得福”。

如果他上面一直有高個的,那麼他就不能出人頭地,出誰的人呀,頭上有幾個高個呢。都比你高!都比你能耐!什麼事都壓著你不讓你幹!出啥人呢。

你看自然界大森林裡邊,自然的現象。一旦長起來了,最高的樹很茂密,因為它離太陽最近,吸收光合化物質,根扎的越深,頭越大;頭越大,根扎的越深。底下那些小樹在見不到太陽不能長。只有怎麼辦小樹才可能行?一場大火,一下子全沒有了、全死掉了,全部化為灰燼,變成營養。小樹苗“嘶”上來了,就是這個道理。

家族、家庭的興旺也是這樣。只有大樹倒下的地方,就會有灰燼,灰燼就會變成養料,小苗就會重新開始茁壯成長。家庭的動力也是這樣,所以窮人家的孩子,他就發生了一些變故啊,出現的一些事情啊,變成窮人家的,那麼這個孩子就會長出來,就會人格獨立。人格獨立才可能出人頭地。才可能上進、才可能成功、才可能幸福。這是第二個方面。

第三個方面呢,我想說創傷是第一生產力

窮人家的孩子全部都是創傷性人格。要不就焦慮,要不就是那種總覺得自己落後就捱打,要不就是我怎麼幹我都發財不了。帶著一種心理創傷,這種心理創傷是一種原始的動力。

比如說打仗,戰場上誰跑得最快、誰最英勇。帶著家國仇恨的人不怕死,朝鮮戰場上我們跟美國人打仗,美國大兵根本打不過我們,制空權都被他們掌握了,就是打不過我們。你想我們主席的兒子都被炸死了,那環境多惡劣,就在那種環境下我們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就能夠把美國人逼停、打敗,打下來談判,談完判再打。說明什麼?不怕死,有一種創傷。

為什麼那些舊社會出來的人,對新中國那麼珍惜,那麼愛護。因為受盡了苦頭,有創傷。

所以這個角度來講,創傷會使一個人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成就,他會去維護現在的。而且這種創傷會推動他去不要命,一個不要命的給那些僱傭兵打,誰會贏啊?那肯定是這個不要命的贏了。拿一份工資的人和要幹這份事業的人怎麼一樣呢?

同樣的學心理學,我做心理學是為了理想、事業,背後是一種強大的成就動機,而你只是覺得就是一份工而已,最多發幾篇文章,評個教授就算了,一步一步的當講師,當副教授,當教授,當碩士生導師,當博士生導師,在大學裡面開心理學。沒有創傷的人,他就這麼樣的。

有創傷不同了,所以凡是厲害的大人物,政治家也好,藝術家也好,都是帶有很大的創傷的

李嘉誠是不是一個有創傷的孩子。他爸爸死了之後,他媽媽就請一個算命先生給他算命。算命先生說:“你的兒子面黃肌瘦,兩眼無神,恐怕他沒有出人頭地的可能性。混得一日三餐終日乾乾,混得一日三餐還是可能的,飛黃騰達估計他沒有福份。”這是李嘉誠先生在八十歲生日的時候及在長江商學院十週年慶典上面作報告的時候講的話:“我是十歲那年,我的母親跟我請了一位算命先生算命。”就這原話我沒改。所以當時他媽媽聽完算命先生的話,回頭安慰他說:“阿誠:天命難算,再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都是福分了。”他跟他媽媽說:“我相信我媽媽,我相信命運。但是我相信是由我主導。”你看,創傷是第一生產力呀。

那些考試總是考不上的,最後他們的學問做得大,為什麼呢?因為他考不上,他總覺得不如別人。他一路奔跑,他一直奔跑,一直奔跑,一直奔跑,一直奔跑。一直奔跑怎麼會不成功。

所以從這三個方面來說,第一個是成就動機,它有幾個特點。這幾個特點就使他往前推動;第二個是人格獨立;第三個創傷是第一生產力。

說窮人家的孩子更容易出人頭地,並不是其他家庭的孩子就差。也不是這個比例高。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個解答,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謝謝各位!


一葦渡心

不管是富人家的孩子,還是窮人家的孩子,做到這五點,你才有機會出人頭地。為什麼呢?

一個人,首先,要明白自己活著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讓自己有價值。一個自身有價值的人,他(她)的人生,才會長期保值。這個道理,很多人想必都懂,只是,很多人並沒有清醒的意識到。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做人,先讓自己變得有價值,非常重要。因為你自身有了價值,你才會遇到更好的資源,更好的人脈,更多的機遇,你才有更好的機會,出人頭地。那麼,一個人,要怎樣做,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呢?

首先,我們要懂得提升自己學識和修養。一個人,有了一定的學識,一定的修養,就具備了自身價值的最好的條件保證。一個有學識的人,可以當科學家,可以當教授,可以當醫生,可以當作家,學者。這樣的人,身邊必然擁有很多崇拜者,而他們也能帶給社會許多無形的經驗和財富,幫助人民更好的,健康的,快樂地豐衣足食。這樣有學識的人,自然就是有價值的人。

其次,要有一定的技能。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定的學識作為底蘊,那麼,不要緊,我們就可以轉個方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擁有某種熟練技能的人。比如,去掌握高超的根雕藝術,去成為一流的鉗工,去學習不用墨守就能成規的砌磚本事,等等。一個人,只要在某個方面超越眾人,那麼,他們所獲得的機遇,所得到的報酬,所實現的自身價值,必然不菲。所以,人不怕沒有學識,就怕沒有本事。有本事的人,處處受人歡迎。

第三,要與人為善。擁有一定的學識,一定的技能,還不夠。因為,沒有一定的人脈,一定的資源,一定的受歡迎程度,是得不到良好的合作機會的。所以,與人為善,是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我們要時時記得,為人為善,儘量不去攻擊他人,儘量和人友好合作,儘量遵守一定的原則。當然,與人為善不是軟弱膽小,他人過分的要求和攻擊,我們也不能變成懦弱了,也要懂得適當合理的反擊。這一點,我們必須分清界限。

第四,要懂得創造有價值的東西。一個人,有了自身的一定能力,就一定要懂得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價值的東西來,同時,還要讓自己所屬的東西變得有價值。小王是一名程序員,他買了一套90平米的房子。由於所購房屋距離單位較遠,所以打算把房子租出去,朋友告訴小王:5 8 同城有個房東委託的功能,它有三種體位,簽約中介、經紀人打理、商議定價。非常適合你這種沒有時間管理房子的房東,非常實用,你可以去試試看。聽了朋友的話,小王就將房子放在 5 8 同城上進行了出租,成功走上了以租養貸的道路。現在,小王不但是一個月薪萬元的白領,而且每個月的房租也接近三千,足夠還貸了,真正實現了自身價值和自身所謂物品價值的雙合一,這是非常不錯的一種創造價值的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第五,要少給別人添麻煩。一個人有了自己的價值,並利用價值實現自己人生事業的種種豐收,甚至出人頭地,從而豐衣足食,幸福快樂,值得慶賀。同時,身邊的家人,朋友,也覺得這 ♫ 一生有你 ♫ ,是十分快樂而且幸福的事情。但是,一個人擁有再多的價值,如果沒有辦法給自己帶來方便,反而給他人帶來無盡的煩惱和麻煩,這樣的價值,是一文不值的。更有甚者,利用自身的能力,損人利益,或者拉人下水,就是太不人道,值得罄竹難書的事情了,這樣的人,不但沒有價值,相反,是禍端,值得全民封殺!所以,少給別人添麻煩,非常重要。


南山大叔

窮人的孩子容易出人頭地?絕對的是偽命題。

古話倒是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是出人頭地,從來都是中上層的容易獲得。

我隨便舉個例子,公務員家裡長大的孩子,成年後大多數做事都會做縝密思考,知道如何說話更讓對方舒服,這是在很小的時候,被父母教育過,也是在父母的薰陶下養成的習慣。經商家裡出來的孩子,普遍頭腦靈活,不會因為工作上跟同事或領導以及客戶發生大矛盾。工人階級出來的孩子,由於父母屬於比較單純型,遇事直截了當,自己也容易養成玩世不恭的性格,遇事遇人容易激化矛盾,包括在單位以及在家裡,眾多婆媳矛盾,就是因為兩個人都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導致。一直認為,找老婆還是不能找太簡單的,在自己身邊單純,對外也單純,換來的就是接二連三的婆媳,還有工作上的不愉快,最終導致家裡也不和諧。

2017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席話,扎心卻真實,一定要重視。


他說,“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農村地區越來越很難考出來,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過去我們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現在這句話仍然有效,但是路徑已經增加了很多,需要父母與孩子不斷的摸索、實驗、修改、前行。這個過程處理好了,完全還能避開苦,學習變成樂趣。

從這個角度說,對於來自城市、中產、父母有著較高的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家庭來說,的確一定有更多的渠道幫助自己的孩子獲得成功,這也就是狀元同學所說的捷徑。

對農村孩子來說,上升的通路是還是有,只是拔尖比較難,但是就像他說的,高考只是一個人生考試的一個階段。


及時雨宋尚春

首先,窮人的孩子容易出人頭地是偽命題。從大數據來看,富人的孩子成功的更多。話不多說,

還有,如果你發現身邊有不少窮人的孩子後來很好,說明你自己不在富人圈子裡,所以只看到了窮人孩子的情況。


大成培訓

說實話,我並不認同題主的觀點。

我可以先舉兩個具體的事實。

  1. 清華大學學生家庭摸底

先上圖


這是清華大學學生家庭調查圖

儘管不想承認,但事實是絕大多數的清華學子的家庭都是中產階級或者更高。他們的父母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這些孩子從小就可以接觸到廣闊的資源。

同時,從圖中可以看出,父母均為工人或是農民的比例非常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清華,窮人家的孩子是稀少的。

2.紀實紀錄片《56up》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紀錄片,

紀錄片記錄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分別在他們7、14、21、28、35、42、49和56歲時的階層狀態。

這部耗費了幾十年才完成的紀錄片,驗證了導演的最初推測:富人的孩子依舊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仍然是窮人。社會階層的跨越是相當困難的。


我相信一定有人會說,這兩個例子太過極端。一個是我國的最高學府,一個則是英國的社會情況。完全不具有代表性。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先從清華大學的例子看。

在中國,想上清華大學,勤奮與智商都是不可或缺的吧。也就是說,他們的智商都是超越常人的,勤奮也是別人無法相比的。

如果窮人的孩子更能出人頭地,那麼為什麼家庭情況良好的學生反而佔據大頭?

難道你覺得在同等智商,同等努力的前提下,更多的資源,更寬廣的視野反而會阻礙他們成功?

答案是否定的,現實是進同一所大學的人,在還沒開學的時候,差距就已經拉開了。

對於窮人家的孩子,大學期間的主要任務,不是與別人齊頭並進,而是在差距沒有進一步擴大之前,趕快補齊差距。

其次在來說這個社會實驗。

英國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與我們確實不同。但是,別忘了,我們也都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經濟體。

大多數的資源都是按照資本的運作方式進行,在沒有外來干預的情況下,只會出現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局面。

所以,跨越社會階層是困難的。

但是,社會階層還遠沒有固化。

畢竟,現在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期,社會正在轉向新的經濟模式,好好學習知識,是窮人家孩子出人頭地的最好方式。


北光之聲

讀這個問題後,不敢苟同!說窮人的孩子容易出人頭地,身邊有出息的孩子都是窮人家的孩子,作為教師我在日常的教學中已經是很少發現這種情況,我反而覺得有時候貧窮影響了孩子的發展!就像現在人們說的寒門難出貴子!


所以對這個問題我大聲的說,窮人的孩子不容易出人頭地,窮人的孩子如果能夠出人頭地了,那是他付出了比有錢人家孩子要多出一百倍的努力!窮人的孩子成功的例子是不少,可你千萬不要說人家容易出人頭地,因為你沒有看到人家背後所付出的艱辛,沒有看到人家背後所承受的心酸,沒有看到人家背後默默的哭泣!



我們看看“窮人”劉強東他是怎麼成功的,你看看他的成功容易嗎?

劉強東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外婆家長大的“留守兒童”!

劉強東的家境不富裕,5歲的劉強東就要照顧3歲的妹妹,妹妹喊餓,他就在地上用磚塊搭灶做飯,把米煮成一鍋黑乎乎的飯。再長大一點,割豬草、挑水他什麼都做。

從小學起,每逢暑假,劉強東就和妹妹一起到船上生活,妹妹把著船頭,他自己掌舵,風裡來浪裡去。



1989年夏天,15歲的他沒和家裡人打招呼,一個人離家出走。他的父親原本承諾,他考上宿遷中學就帶他去上海玩。結果,父親違約了,劉強東感到失望,懷揣50元就出去闖蕩。這50元是平日外婆給的零花錢積攢而來的。 15歲以前,劉強東從未出過遠門,沒坐過火車,飛機想都不敢想。他沒有錢住賓館,從火車站走路到金陵飯店。

他也買不起南京地圖,向人打聽應該怎麼去江西九江,有人建議他坐江輪,他又一邊打聽一邊從金陵飯店走到南京10號碼頭,在橋洞露宿,有位乞丐借了一個麻袋給他。 在船上,劉強東第一次吃到方便麵,以前吃的都是自家手工擀的麵條,連機器做的掛麵也沒吃過。他覺得方便麵真是人間美味,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麵條。




劉強東在大學裡打工,除了留下自己的生活費外,還將錢寄回家給外婆治病!,他幹過傳銷,跑過物流,在中關村賣刻錄機和光盤!我們看到的是現在光鮮得劉強東,我們看不到當時心酸的劉強東!

我們人生中的低谷,往往是人生轉折點。凡是掙扎過來的人相信都是真金不怕火煉,任何挫折都不能動搖他們的信仰。所以出人頭地不是因為他家窮,而是因為他百折不撓的信念,來自於他得勤奮!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董明珠,鬱知非……有錢難買少時貧,關鍵不是年少的貧窮,而是這貧窮有沒有給你樹立起遠大地誌向,而是這貧窮有沒有讓他面對困難堅韌不拔……


千萬不要說,窮人的孩子容易出人頭地!真的!因為窮人的孩子奮鬥成功的背後全部是心酸和淚水!


松高尋鶴

這句話很早之前就聽說過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人的孩子所經歷的生活是富人無法理解的,而正是這種窮苦才會促使窮人的孩子更加努力的去改變命運,富人的孩子什麼都有了那麼他就不會去怎麼努力的去打拼,去改變些什麼。應該應有盡有也不需要怎麼的去努力,窮人的孩子容易出人頭地,主要是因為由以下的因素決定:

窮人的孩子因為缺少很多的東西,所以就會更加的努力

窮人的孩子缺少物質方面的支持,比如說別的有錢家的孩子什麼都有,可是家裡經濟困難什麼都沒有,父母的能力有限這個時候窮人家的孩子就會發奮圖強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正因為這種欠缺而去努力激發本身具備的能力。

“紅紅從小生活在一個比較貧窮的家裡,小的時候經常受到別人的白眼,沒有一個像樣的房子,她從骨子裡就決定長大了一定要為父母建一套像樣的房子,後來紅紅從事了IT業,IT業是一份比較高薪的工作,就在十幾年前努力的工作湊夠了4萬元錢加上父母本身具備的資金父母蓋了一套新房子,紅紅覺得父母終於不再忍受別人的白眼了,終於有一套房子了,也終於可以出一口氣,正因為這種在鄙視的環境下成長孩子就能夠更加的努力奮發。

貧窮的環境可以促使孩子更加勤奮

“生活在偏僻村莊的蘭蘭,父母經常性的讓她下地乾田裡的活,有的時候高溫天氣都會下地去插秧,強烈的太陽在曬,田裡的水滾燙燙的,螞蟥還是不是的往腳上爬,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蘭蘭發勢一定要努力的學習通過知識去改變命運,蘭蘭終於通了自己的努力學習進入了一所重點大學,然後找了一份白領的工作,正是因為她早年生活在貧窮的環境下,所以她決定去改變命運。”

雖然說不是所有的窮人的孩子都會出人頭地,但是正因為這種環境才會促使他們更加努力的去改變現有的狀態,努力的去學習去工作,正因為本身沒有的條件,而讓他去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好像人生就像是一個空杯一樣,裡面是空的可以往裡面填東西,滿了的話確實填不進去。


親子陪伴蘭怡C

正是因為你相信窮人的孩子容易出人頭地,你就會看到周邊有出息的孩子,都是窮人家的孩子。這叫什麼,這叫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學術名叫做“可得性偏差”。

可得性偏差指的是,如果你大腦秉持一個概念或者想法,那你就會在現實中不斷找到例子去佐證它,即使找到一些例子不符合你秉持的這個想法,你也會自動忽略掉。

為什麼現實生活中,會有那麼多的“果粉”,“米粉”,“索尼大法粉”,這些粉絲,會覺得周圍的人,都在用他們所喜愛的產品?因為他們會自動過濾掉不在用蘋果手機,小米手機,索尼手機的用戶,如果看到一個人,在用這些手機產品,他們的腦回路,就會再加深一點。

窮人的孩子,在概率上來說,是很難出人頭地的。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通過個人奮鬥,實階層跨越,走上頂層的人,都十分稀少。只不過是到了我們的父輩,遇上了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很多人即使大字不識一個,也能在時代的鉅變中,抓住許多湧起來的機會,實現翻身。

正是有那麼多鮮明的例子,才會讓你產生窮人的孩子,容易出頭這個想法,而就如同上面所說的,只要這個想法在你腦海中固化下來,你就能不斷找出例子去強化它,等這個想法完完全全根植下來,你想擺脫就十分困難了。

想著改變自己的階層,或者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是好的,但不能因為你個人的偏差,沒有看清楚現實,而到處亂撞,最後害苦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