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西瓜足跡”是怎樣利用數字迷信讓我們把遊戲當事實的?

最近我們的朋友圈被一款“西瓜足跡”小程序製作的圖刷屏了。這款小程序深諳社交媒體營銷之道,利用用戶自身提供出行數據提高了參與度,畢竟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統計自己到過哪裡的機會。它還通過超過百分之多少的用戶這一數據來提高遊戲性,地圖形象直觀,其他用戶很容易通過二維碼加入曬圖大軍。因此形成了病毒式傳播。從朋友圈反響來看,除了有的專家擔憂隱私洩漏,還沒有人懷疑數據的真實性。

調查發現,這款小程序的數據可能真的有點不靠譜。小程序入口界面告訴我們中國有“660”個城市。可是好奇的小強把所有除重慶以外的城市都選上,明明是“707”個城市。我只想問問程序猿,你的數學是語文老師教的嗎?還有幾十個城市到哪裡去了?

刷屏的“西瓜足跡”是怎樣利用數字迷信讓我們把遊戲當事實的?

刷屏的“西瓜足跡”是怎樣利用數字迷信讓我們把遊戲當事實的?

刷屏的“西瓜足跡”是怎樣利用數字迷信讓我們把遊戲當事實的?

如果繼續測試百分比,會發現一些更有意思的結果。

只選一個城市,你也能超越10.2%的用戶,可是西瓜大哥,這個程序裡是不能不選擇任何城市的。所以說,你這個10.2%難道是後臺生成的還沒出生的用戶?!如果增加到兩個城市,數字就會變成10.3%,3個是10.5%,4個是10.6%。說明數據有可能不是計算得出或者說數據代表性有很大的問題。即使數據由用戶提供,這個百分比本身並不能代表它想表達的指標。

其他百分比,大家自行感受一下吧。從4個城市到5個城市,百分比忽然躍升為30%以上。從9到10個城市,忽然躍升到50%以上。

刷屏的“西瓜足跡”是怎樣利用數字迷信讓我們把遊戲當事實的?

以前,小強也測試過其他類似遊戲的數據,發現也不靠譜。可是為什麼用戶們還樂此不疲呢?後真相時代,我們根本不關心真相,而只想傳播我們願意傳播的內容。一旦涉及數字或數據這種表達形式比純文字的內容更能讓用戶去說服他人。因為用戶們更願意用“數字”這種形式來驗證其內心有傾向性的答案,並不想考證數據的真假。

在很多新聞機構做的數據新聞都不能標註數據來源和方法(標註了反而影響可讀性),不能指望一個遊戲類小程序清楚地告訴你數據是怎麼得出的。

然而,這樣的媒介環境確確實實構成了我們的生存空間。可以大膽預測,未來我們所處的媒介環境將隨著這類“數字”遊戲大行其道,我們將越來越處在一個由我們主觀意志疊加虛假或不完整數據構造的虛擬環境中。

在這樣的環境裡,人們不想追尋真相,追尋真相的人也許會成為異類。我們的信息繭房並不完全由平臺或程序的算法織就,其中也有我們自己的遊戲和情感天性。當算法利用了這種天性,虛擬世界會一步步成為我們的精神鴉片。讓我們甘願為此付出自己的隱私、數據和大把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