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诗,如水一般在书作中蔓延和滋润,因而书作有了诗的气质。诗词不只是诗家的风雅唱和,更带有生活的朴实与平淡,深入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何伯澄与诗书为伴,他常说:“诗书的精妙之处在于不脱离人不遁于世”。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何伯澄半岁不足,送终双亲。感恩不识字的祖母,把六岁的他送去私塾读书写字一年。少儿时常到姑父郭琮琦家玩,受郭沫若思想和文化的影响颇深。少年壮志:梦想成诗人和书家。1952.5.1.参加教育工作。1957.9.调省乐师读书,得益于李琼久、张志成老师的教诲。之后,师承二王,旁集诸家之美,临池不辍,真草隶篆行皆能,尤以行、草和情有独钟的甲骨文书法见长。自他开发的左笔也颇受业界行家的赞赏。假期喜欢游历名山、古刹、碑林,对先贤的墨迹喜好研其形、悟其神,并择优铭记,脑子里储藏的全是好字。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80年代末正式步入书坛,后来有人给取个绰号“书法界的刺客”,而他坚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走自己的路,不介意别人说什么”,总是独持己見,我行我素,别开蹊径,寒江独钓。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一点、一画,可见书法的艺术与美感;一撇、一捺,可观书者的态度与情感。当何伯澄第一次读到甲骨文时,就深深被甲骨文那错落的、曲直交叉的线条;疏密相间而进退有序的结构与章法所感染。于是,便写道:“既然你对甲骨文情有独钟,那你就钻进去泡上数载,想必会有新的东西面世。”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面对先民以刀代笔,与而今以笔代刀去写甲骨文,这本身就是个难点。何伯澄最初用竹叶笔法和竹简笔法去写,但发现装饰味很浓且有雕琢的痕迹,于是,他自我否定,试想似犁头在泥土里行进时发出一种沙沙之声,这与书写甲骨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他在书写时潜心于毫端,思绪凝聚于笔尖,去追求一种刀劈斧凿的金石拙味,去寻找犁头在地里行走的那种轻重疾涩的感觉,去感悟那种笔在纸上的摩擦声。在用笔上做到张而不弛,敛而不拘,参差而协调、整饰中透出空灵,创作出空间美、线条美和结体奇的作品,给自己及读者一个美的艺术享受。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何伯澄的行书,讲究线条的美感,追求神韵的洒脱与飘逸,注重“势”“气”的连贯,体现出生命色彩。势的功力可让字看起来无拘束,无论是夸张变形还是故意偏侧,皆凝聚在一股气上,这一个个单字就有了内在上承下达的关系。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他的行书主张用意不用力,如老子《道德经》所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用意指创作中,追求松、稳、静、匀等,这是无止境的,一种无底的“技艺空筐”。而书法之力是道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办到,是在汉民族传统文化浸淫下,坚持长期身心同练,内外兼修。要通过静心养气、明志修道而逐日深化。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何伯澄荣获“中国长城文化金奖”,被授予“中国长城艺术家”荣誉称号。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背负绥山,面向沫水。四川乐山沙湾区,古称“南陵”,因南宋诗人范成大评“南陵”地处“灵山秀山水,沙岸湾环处”得名。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汉代的邓通铸币遗址和春秋以来的“阳山江道”,见证人文历史的厚重;铜河号子、铜河山歌和铜河花灯诠释沙湾民俗文化的积淀,世界文豪郭沫若在此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何伯澄深受郭沫若影响,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浸入血液,内心充满对家乡的骄傲与自豪。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何伯澄书法作品 室内效果图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长城共享丨千般思绪字间藏 质朴平实记心上——何伯澄书作

耐得寂寞熬暑寒

春秋冬夏不轻弹

白发童颜齐研讨

翰墨峰巅也敢攀

——何伯澄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