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晋江竹园社区居民改陋习:点香不烧金 省钱献爱心

点赞!晋江竹园社区居民改陋习:点香不烧金 省钱献爱心

居民将不烧金纸节约下来的钱捐献,用于公益事业。

起因 楼道烧金纸 邻里关系僵

竹园小区有近800户居民,因为闽南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少居民每个月都会多次烧金纸“拜拜”,但乱飞的纸灰也一度让邻里关系很紧张。

  • 被烧金纸“惹怒”的,不仅是张先生一个人。小区内不少居民来自外地,对邻居逢年过节、初一、十五都要烧金纸的行为也很苦恼。陈女士说,她2008年搬到这个小区,楼下住户烧金纸把过道的天花板都熏黑了。她多次上门沟通,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与邻居吵了起来。家中小孩多次被烟呛到,气不过的她就此跟邻居结了怨,经常吵个不停。

改变 社区发倡议 点香不烧金

要想建设文明社区,移风易俗必不可少。去年5月,竹园社区委员会在辖区多个小区开展“点香不烧金、文明又省心”活动,参与活动的居民可以到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免费登记领取一只“金猪”存钱筒,参与者还可加入社区爱心积分榜的评优评先。“拜拜”时只点香不要烧金纸,把原本买金纸的钱投入到“金猪”中,年底,社区再将这些不烧金纸节约下来的钱捐给辖区内的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及青少年、老年公益事业。

“在闽南地区,烧金纸这种风俗我们无法强行改变,但只要稍微转变下观念却能收到不错的效果。”竹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周金条介绍,早在2009年,社区就倡导移风易俗,制定了社区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并将其制作成台历,分发给每家每户,进行宣传,得到了居民的热烈响应。“喜事、丧事简办,禁止操办‘普度’‘佛生日’,辖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一旦‘违约’,就需进行捐资。社区再将这些钱捐给辖区内的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及青少年、老年公益事业。”令周金条倍感欣慰的是,这几年来,社区居民都自觉遵守这些村规民约,既保护了家园环境,同时也帮助了需要帮扶的邻居,文明之风蔚然成风。

效果 观念渐转变 文明又省心

今年3月7日,位于晋江梅岭街道的希信中心小学举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患白血病学生蔡泽荣募捐活动,全校师生及社会爱心人士解囊相助,共筹集爱心款8万多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爱心款中就包括了竹园社区两位居民一年来移风易俗省下的410元。

“这些都是这一年来移风易俗省下来的钱。以前,‘拜拜’都要烧金纸,去年我们社区开展‘点香不烧金、文明又省心’活动,我也领取了一只‘金猪’存钱筒。一到‘拜拜’,就把原来准备买金纸的钱投入到存钱筒中,年底再拿出来献爱心。”此次得知希信中心小学蔡泽荣的情况,71岁的李永加第一时间就把存钱筒中的钱都取出来,到现场募捐。如今,李永加和爱人坚持初一、十五不烧金纸,并将省下来的钱存到存钱筒中。

如今在竹园社区,已有几十户居民参与到这项移风易俗的行动中来。受到社区氛围感染,年过七旬的王产治阿婆也改变了过去拜佛烧金纸的习惯。她表示,存下来的钱虽然不多,但把它拿去献爱心,既文明又省心,觉得更有意义。

相关新闻

红白喜事立规矩 节约开支4000万元

去年3月以来,九都镇全面推进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重要节点宣传车进村宣传、悬挂移风易俗宣传横幅、签署相关责任状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镇辖各村积极响应,根据实际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为红白喜事“立规矩”,成为乡风文明的“监督哨”。该镇相关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各村检查指导移风易俗工作,要求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老人协会、驻村工作队等要加强日常巡查,一发现婚丧喜庆事宜有大操大办的苗头,就要马上制止。

一年多来,当地移风易俗风气渐浓,因陈规陋习、人情债务带来的烦恼正在逐渐消除。村民们纷纷说,移风易俗实实在在减轻了群众的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九都镇累计节省红白喜事开支约4000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