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前言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精彩故事,其中“鎮館之寶”更是備受關注。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請跟隨小紅果來了解一二吧。

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四羊方尊

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後母戊鼎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其邊長52.4 釐米,高58.3釐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它被譽為中國青銅鑄造史上最傑出的作品。

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後母戊鼎

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壁厚6釐米,連耳高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作為世界上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它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石鼓

故宮博物院:

石鼓

石鼓,又稱陳倉石鼓,大秦帝國的“東方紅”,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唐貞觀年間(公元627年)發現於鳳翔府陳倉境內的陳倉山(今陝西省寶雞市石鼓山)。石鼓共十隻,高二尺,直徑一尺多,形如鼓而上細下粗頂微圓(實為碣狀),十個花崗岩材質的石鼓每個重約一噸,在每個石鼓上面都鐫刻 “石鼓文”(大篆),因銘文中多言漁獵之事,故又稱它為《獵碣》。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乃篆書之祖。

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曾侯乙編鐘

湖北省博物館: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陝西曆史博物館: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舞馬銜杯紋銀壺,1970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唐代文物。其形為扁圓腹,蓮瓣紋壺蓋,弓形提樑,一條細鏈連結著壺蓋與提樑。壺腹兩側用模具衝壓舞馬圖,馬肥臀體健,長鬃披垂,頸系花結……此壺構思巧妙,工藝精細,古今未見類同者,堪稱國寶。

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河北博物院:

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劉勝金縷玉衣,1968年河北省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長1.88米。按人體結構1:1比例製作,分為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等五部分。全套玉衣由各種形狀的玉片組成,並用金絲加以拼接編綴,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金縷玉衣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因為當時人們迷信玉能保持屍骨不朽,並把玉當做高貴禮器,顯示身份地位。

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雲紋銅禁

河南博物館:

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川縣下寺春秋楚墓。雲紋銅禁通高28.8釐米,長103釐米,寬46釐米,雲紋銅禁重90多公斤,呈長方形,整體用失蠟法(熔模工藝)鑄就。禁為承置酒器的案,銅禁四周以透雕的多層雲紋做裝飾,通透性較好。禁身的上部攀附著12條龍形異獸,它們探首吐舌,面向禁的中心,形成群龍拱衛的場面,另外有十二隻異獸蹲於“禁”下為足……工藝複雜而又精良,令人歎為觀止。

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馬踏飛燕

甘肅省博物館: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為東漢青銅器。馬踏飛燕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其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馬踏飛燕”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

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南京博物院: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1960年出土於南京。磚畫長244釐米,寬88釐米,由300多塊古墓磚組成,出土時分東西兩塊,一塊為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另一塊為向秀、劉伶、阮咸、榮啟期四人。這幅磚畫純熟地發揮了線條的表現能力,人物造型簡練而傳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撫琴嘯歌,或頷首傾聽,性格特徵鮮明,藝術價值極高。

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落霞式綵鳳鳴岐七絃琴

浙江省博物館:

落霞式綵鳳鳴岐七絃琴

“綵鳳鳴岐”琴,落霞式,琴長124.8釐米,額寬16.3、肩寬18.8、尾寬12.5釐米,厚5.4釐米。其造型古樸、典雅,背面有冰裂斷和小流水斷,美麗而別緻。龍池上方有“綵鳳鳴岐”琴名,下為近代琴學大師楊宗稷的三段鑑藏讚美銘,龍池腹腔內有正楷“大唐開元二年雷威制”題刻。此琴歷經滄桑,至今仍能彈奏出悅耳動聽的琴曲,極富感染力,在存世唐琴中音質屬上乘。

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朱克柔的緙絲《蓮塘乳鴨圖》

上海博物館:

朱克柔的緙絲《蓮塘乳鴨圖》

《蓮塘乳鴨圖》,宋代著名緙絲工藝家朱克柔的作品。其長107.5釐米,寬108.8釐米。畫面生動活潑,色彩富有變化,紅葉白鷺,綠萍翠鳥,蜻蜓草蟲,雙鴨遊樂……此件緙絲幅式很大,組織緊密織細,絲縷勻稱,層次分明,可謂巧奪天工。

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END————

確定過眼神,這是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