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昨天,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采取出口管制措施, 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公司出售零部件产品,主要是芯片。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首先,我们的立场很明确,对美帝的做法强烈谴责,希望中兴自强而兴,美帝忘我之心不死,我们坚定地站在伟大祖国这一边。

第二,针对事件本身,我们来看看美国商务部的理由

2017年3月,中兴通讯违反美国对伊朗出口禁令,认罚8.9亿美元,并附带3亿美元罚款视未来七年执行情况而定。双方达成协议还规定,中兴通讯承诺解雇4名高级员工,并以减少奖金或斥责的方式惩罚35名其它员工。

然而,2018年3月中兴通讯承认并没有惩罚35名员工。

美国商务部长Wilbur Ross称,“中兴在当初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Entity List)’时向我们撒了谎,在后来的暂缓过程中又向我们撒了谎,最后的调查过程中,还向我们撒谎”。

出了状况的中兴通讯AH同时停牌,官方回应是:

已获悉美国商务部对公司激活拒绝令。公司正在全面评估此事件对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各方面积极沟通及应对。

回过头来,追根溯源看美国商务部长Wilbur Ross指责中兴通讯的“谎言言论”依据何在?如下,美国的制裁与进口管制法律,主要有三项: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那么,这事件对中兴通讯的影响会有多大呢?

从最坏的情况来分析,就是很多产品都没有了核心材料供应,导致无法生产,无法对下游客户供货。

中兴通讯停牌了,我们没法看到股价反应,我先来看看一些美股中“中兴通讯供应商概念股”的表现,就知道事件有多严重:

Acacia通讯(NASDAQ:ACIA),股价下跌36%,去年收入30%来自中兴通讯;

Oclaro, Inc.(NASDAQ:OCLR),股价下跌15%,去年收入18%来自中兴通讯;

Lumentum Holdings Inc.(NASDAQ:LITE),股价下跌9%;

菲尼萨网络通信(NASDAQ:FNSR),股价下跌4%。

如果关键材料没有供应,我们能找到替代么,国产替代可行么?

我们知道中兴通讯研发的产品中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基站、光通讯和手机,而依靠进口的“芯片”则是基础中的基础。

目前芯片基本完全依赖进口,芯片国产化需加速。当前国产芯片相比美国等国际领先水平差距较大,基站芯片的国产率几乎为零,在例如PLL、ADC/DAC、RF、高速光通信接口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器件上基本完全依赖进口。

基站芯片,从试用到量产最少得2年,这一块国产没有供应;光通讯领域国内的厦门优迅能实现量产,但只限于低端货;就算是供应给手机的消费级芯片,国内的海思还是供应低端货。

没有高端芯片的供应,这意味着什么应该很清楚了,通讯半导体的世界,技术是核心价值。

客观来说,这一次中兴通讯凶多吉少!

中兴通讯突发利空,机构如何应对呢?

而作为机构扎堆儿的重仓股,中兴通讯突然停牌也使得重仓该股的基金受到影响,开始进行估值调整。从今日估值调整公告情况来看,不少基金对中兴通讯自昨日起按照“指数收益法”等估值方法估值,而谨慎的基金公司则大幅下调中兴通讯股价,下调幅度接近20%即两个跌停!

中兴通讯出事后,率先大幅下调其估值的基金公司分别为中信保诚基金和长信基金。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根据中兴通讯2017年年报,共有三个社保组合现身该股前十大股东之列,持股数量分别达4198.88万股、2300万股和2000万股,不过,和去年三季末相比,前两只社保组合持股数量有所减少,显示进行了减仓,另一只组合则有小幅加仓,总体呈现减仓趋势。曾在去年三季末现身前十大股东的一只社保组合在去年四季度明显减持,从中兴通讯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退出。

社保基金的精准减持,也不可不佩服他们对风险的把控是非常到位,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散户,我们应该怎么提高风险意识呢?

散户了解上市公司,更多的是通过公开信息,而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有时候是最好的资料。一般来说,企业在年报中通常都有经营风险分析,我们看年报基本也就一看而过,毕竟风险是最难把握的,当期的利润才是大家关心的焦点。

以中兴为例,他在年报中每年都对国别风险做了提示和分析,借着这次事件的机会,我们来回顾一下。

1.看2017年年报: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2.看2016年年报: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3.看2015年年报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4.看2014年年报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5.看2013年年报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6.看2012年年报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7.看2011年年报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8.看2010年年报

重大利空突袭中兴,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回顾这些文字,我们发现2个变化:

一是从2012年之前,国别风险都放在了经营风险的最后一个;从2012年年报开始,国别风险成为了经营风险的第一个,成为了首位风险。

二是从2015年之前,国别风险分析只是一个简单的分析,一般有国际业务的公司都差不多;但是从2015年开始,对国别风险的分析更加深刻了,字里行间都有了一种紧迫感,对出口管制,税务合规等都做了进一步的风险警示。2016年公司已经开始通过购买国别险来控制风险了,高层对这块风险的担忧已经采取行动了。这几年经营风险分析的变化基本符合了中兴业务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这次事件应该说并没有太出乎中兴管理层的意料之外。

平时读企业年报时,对某些内容很容易忽略,但是通过连续几年的对比,我们就能发现一些问题,从问题中可以去预判一些公司所能碰到的风险,从而在自己的风险管理中有所警惕。

另外,我们也看到,中兴这几年涉及国内、国外的诉讼案件也比较多,具体内容我们作为外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也从另一层面说明平时公司经营受到的干扰比较大,这种核心零部件纯靠进口的企业,一旦核心零部件受到管制,经营将出现重大影响。

不管是机构还是小散,安全、稳健、谨慎都是最终诉求。不管中兴事件的结局如何,扩大开放依然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前不久我们的新央行行长宣布了下一步金融业开放的时间表,这预示着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海外资本,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投资理念将不断强化,基金投资者将迎来历史发展的最好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