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懸崖邊緣!假如寶能真的收購奇瑞

關於寶能收購奇瑞的傳聞沸沸揚揚,鋪天蓋地……

與幾年前寶能收購萬科一樣,同樣激起了被傳言收購方的怒火,據說奇瑞董事長尹同躍直接用“胡說八道”來形容,像極了兩年前那個怒火沖天的王石。

走在懸崖邊緣!假如寶能真的收購奇瑞

即便如此,絲毫未能降低坊間對於寶能收購奇瑞的興趣。很顯然,中國車市有一個潛規則,任何重大事項在確認之前,無論涉事方的保密工作做得多麼好,都會傳出風聲。比如當年奧迪牽手上汽、寶馬與長城合資、李書福收購奔馳,以及一汽集團的人事變動等。而在事實落地之前,無論當事人怎麼反對、否定,觀眾都不必太認真,在塵埃落定之前,存在太多可能。寶能收購奇瑞的傳聞,還未真相大白,如今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

走在懸崖邊緣!假如寶能真的收購奇瑞

現實卻是,奇瑞已經走到了懸崖的邊緣。早在10年前,奇瑞的銷量就排名自主第一,全國四強,年銷量達到50萬輛。只是近些年,中國車市浩浩蕩蕩,奇瑞不進反退,銷量一直停滯,2017年奇瑞曾經提出了90萬輛的目標,最後只實現了55萬輛,與10年幾乎沒有區別,“一夜回到解放前”。

與此同時,奇瑞的經營狀況又無比惡化。根據公開報道,2017年奇瑞汽車營業收入294億元,利潤總額2.64億元,這與長城、吉利等超過千億的銷售額和幾十億、上百億的利潤完全不在一個層級。

走在懸崖邊緣!假如寶能真的收購奇瑞

在債務層面,奇瑞更讓人驚愕,截止2017年底,奇瑞汽車短期負債合計404億元,非流動負債達到218.88億元,負債總計達到623億元。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債券信息顯示,2017年奇瑞汽車共發行過3次超短期融資券,其中2月發行2次,額度均為10億元,合計20億元,期限180天。8月奇瑞汽車發行了第三筆超短期融資券,額度為20億元,期限270天。此外截至 2017 年 3 月底,奇瑞汽車共獲得銀行授信額度 633.32 億元,尚未使用額度 283.03 億元。

也就是說,奇瑞的經營已經非常困難,僅融資利息就成為沉重負擔。如今的奇瑞彷彿一年前的觀致,已經成為國有資產不斷流失的傷口,而且看不到止血的趨勢,這也是奇瑞身後地方國資要轉手奇瑞的背景。

走在懸崖邊緣!假如寶能真的收購奇瑞

更現實的是,轉讓奇瑞不只是傳言,實際上落實到行動方面了。根據國家信息企業公示系統查證,奇瑞汽車的控股股東奇瑞控股的股權結構已經發生鉅變,此前奇瑞銳創和蕪湖建設兩大股東分別出讓股份,華泰證券則出資97840.65萬元,獲得奇瑞控股22.87%股份,赫然名列第三。

眾所周知,作為毫無汽車背景的華泰證券對於汽車經營肯定沒有興趣,它在江湖上最大的名聲就是併購。按照常理推斷,華泰證券入股奇瑞控股的必然有著產業背景,至於背後是寶能還是寶馬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華泰證券入股奇瑞控股,幾乎肯定是獲得了奇瑞控股大股東,尤其是國有股東的許可。所以,背後的事實很清楚,無論奇瑞汽車是否願意,它已經被捆綁著進入了被合併、重組,或者被收購的戰車。

走在懸崖邊緣!假如寶能真的收購奇瑞

果真像江湖傳言,寶能收購奇瑞,將會發生什麼?

首先,奇瑞的債務會降低,經營壓力會大幅度減輕,就像觀致被寶能收購前,債臺高築,捉襟見肘;寶能注入大筆資金後,日子一下就寬裕了。奇瑞也是這個道理,如今的奇瑞外債高築,拆東牆補西牆,2018北京車展期間還一度散發出媒體集體討債的傳聞。大財主寶能到來,以上一切迎刃而解。

走在懸崖邊緣!假如寶能真的收購奇瑞

其次,尹同躍很有可能要下課。對於奇瑞汽車最近10年的無所作為,如果有人需要承擔責任,尹同躍毫無疑問是第一人。作為奇瑞的絕對控制人,尹同躍在企業發展戰略、管理模式和經營方面的低能早就為人詬病。寶能收購之後,如果讓尹同躍繼續掌權,還不如不收購。因此尹同躍下課的可能性極大,考慮到他在奇瑞汽車擁有的股份,即使下課也會得到一大筆豐厚的“分手費”。

走在懸崖邊緣!假如寶能真的收購奇瑞

奇瑞被寶能收購之後,還意味著奇瑞與觀致重新合併。此前寶能已經收購觀致,成為觀致的控股股東,如果收購奇瑞成功,奇瑞和觀致又重新回到同一個家庭,未來將繼續協同發展。或許寶能收購奇瑞,就是因為觀致。

走在懸崖邊緣!假如寶能真的收購奇瑞

必須指出,上述種種推論,都有假設前提,假設寶能有收購奇瑞的意向,也假設寶能有收購奇瑞的能力。所以在這裡,奉勸各位將此當成故事聽下得了,千萬不要太認真,如果以上故事不小心在現實中發生了,則純屬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