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书带你了解如何摆脱贫困和看清人性

两本书带你了解如何摆脱贫困和看清人性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要想摆脱贫穷并不容易,但只要抱着一种“万事皆有可能”的态度,在加上一点援助(一条信息、一点推动),有时也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另一方面,错位的期望,必要信仰的缺乏,表面上的一些小障碍,都有可能对这一过程造成一定的破坏。把持住正确的杠杆至关重要,但正确的杠杆往往很难找到。而且,单凭一个杠杆显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真正有用的放肆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


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为什么贫穷,为什么穷人摆脱不了贫穷?这是《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探讨的主要问题。《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的两位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同时,《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用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在基督教的创世神话中,路西法本是上帝最爱的天使,但因为过度骄傲,率众反抗上帝,被逐出天堂而堕落成魔鬼。津巴多借用了天使魔鬼一体的意象,用来谈论一种人之行动的变象:那就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中,我们日常以为的好人,会做出恶魔般的行为。


两本书带你了解如何摆脱贫困和看清人性


《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津巴多用以证明的,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叫作斯坦福监狱实验。他在斯坦福大学地下室布置了一个类似于监狱的环境,然后找到一批愿意参与实验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在未进入实验室之前,都是有教养很nice的人,他们被随机分配,扮演狱卒和囚犯。在那个模拟的监狱里,学生们渐渐入戏,把自己带入了所扮演的角色,狱卒越来越飞扬跋扈,肆无忌惮地虐待囚犯。后来由于部分实验人员心理几近崩溃,不得不停止。


在津巴多的这本书中,除了斯坦福实验的记录,还有他对这个实验的深度解读。他尤其强调的是,在一个去人性化的环境中,人不被以人看待,就像某一个符号那样存在,可以被任意替代、取消。人的行动变得程式化,不需要自我省察的意志,生命本身不被尊重,残酷的行径就会如恶魔般潜入,不受人控制。


津巴多关于人的行动受情境支配的理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很多哲学家则由此出发,思考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应该如何自处才能免于崩溃,最后达成的共识是这样的:一个独立的有自我反思能力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力量去抵抗环境的力量,不被其左右。而一个价值观摇摆的人,最容易顺从入戏而丧失自我。而在社会政治层面,人们思考最多的就是基于人性的制度设计。人终究是软弱的,即便是铮铮铁骨的人在反复的捶打之下也会弯下脊梁,制度不应该挑战或则羞辱人性,而是应该为其提供庇护。



两本书带你了解如何摆脱贫困和看清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