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语文报·书法版

当“智能机器”威胁到“书法家”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作者/

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 呼震海

未来,当“智能机器”威胁到“书法家”,书法领域将出现“科技书法”“工艺书法”和“跨界书法”三种趋势,书法教育也将围绕这三个方向展开。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在网上看到“机械手”写字后,有位家长问我:听说,机械手很快会高度智能化,它会将某位书法大家的所有墨迹输入电脑,然后根据大数据分析,迅速掌握这位书家的笔法,墨法,结字,谋篇的规律,再融入点别的风格,写出与这位书家水准相当甚至超越其技艺的作品,如果这样,孩子学书法还有用么?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的确,在这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里,只要有足够的“利”的刺激,智能机械手会迅速被研发出来,取代一大批“书法家”。可是,书法会就此走向没落么?家长的问题让我为之一震,沉思之后,我答:象棋围棋界的顶级高手都被智能机器打败了,难道人们就不下象棋围棋了么?学书法不是为了扬名立万,而是在享受过程,享受书写时的快感和欣赏自己或他人作品时的惬意。虽然自我感觉回答得很巧妙,但这位家长还是让孩子摒弃了书法,改学了别的艺术门类。此后,类似事件出现了很多起。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诚然,对于真正的书法爱好者来说,享受过程很重要,可是,无法否认的是,许多书家和望子成龙的家长是想籍书法谋生的,人们在这片领域看不到前途,就会转向别的行业。未来,中国书法家协会可能会大幅度缩水,作为个体的书法家也会像诗人一样,走向边缘化。那么,智能机械手真有这么大的威力,会颠覆传承了几千年的书法艺术么?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我不以为然。诗人少了,诗歌却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书法家少了,书法仍会潜移默化人们的审美意识。它是中国人的魂,早已与诸子百家学说、唐诗宋词一起,深入中国人的骨血,剥离不开。不过,它未来的存在形式可能会有所改变,可能会与科技相融合,适应时代潮流;或发展成“泛书法”状态,扩展其生存空间;或跨界与相邻艺术杂糅,优势互补,增强其生命力。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说到书法与科技相融合,我想起一句名言:世界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变”,书法亦然。随着社会多元化、生活快捷化以及科技文明、信息传媒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人们能够花费在学习书法上的时间和精力都会缩减,大形势下,书法也将与时俱进。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打开脑洞展望未来:那时候,人们会将自己对于某篇诗词文赋的观感,从电脑上古今名家的作品库里集选出契合主题兼备自己审美情趣的书体,搭配适合的章法,掺杂点别家优长,修饰完善,显示在预览屏幕上,再请名家指点,确定成熟后,利用机械手写在纸上。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像排版,有设计的成分,少了些人手的温暖,带着点机械的冷峻。但是,由于它便捷、新颖,能吸引广大受众,会成为庞大的准书法爱好者参与书法学习创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普及书法大有裨益。我们不妨将它称为“科技书法”。它剥去了书法家神秘的外衣,使得人人似乎都有资格成为“书法家”。那时候,民间会经常举办“科技书法展”,相比没有独到审美见解的书家来说,一个准书法爱好者利用机械手操作出来的东西,或许就会在格调上超越他,这对许多只靠功力取胜的书家将是一次重创。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这种趋势下,书学从业者的职能也将有所转变——他首先要是一位书法理论家,然后才是一位书法技术家。教学中,在“技”与“艺”的层面上,“技”的传授基本会被智能机械手代替,教师将侧重于传“艺”,从传统的注重“练字”向“懂字”的方向上倾斜。未来书学从业者的职能将是培养学生总体掌控作品的能力,和根据学生的秉性指引其书学发展方向,通过这一基础层面,才谈得上选拔出优秀人才,将他们培养成传统书家。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将掀起一场科技书法的热潮。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比“科技书法”更让传统书家不能接受的就是“泛书法”的概念了。

众所周知,美术门类里分绘画、工艺美术等学科,相互之间密不可分,著名画家丁绍光的作品就是绘画和工艺美术的结合。文字方面,除了传统的书法,还有以美术字为母体的字体设计。由于同样是在研究文字造型,未来,字体设计可能会纳入书法的范畴,人们会套用美术的分类,将它称为“工艺书法”,书家甚至会借鉴字体设计的元素创作作品。传统书家肯定不以为然,认为书法是艺术,而字体设计是肤浅的以实用为目的的工艺美术,这种思想要求书法保持其单一线性的纯粹,带点士大夫阶层的孤标自傲、居高临下,在未来会显得有点冬烘。自宋以来,秦桧整理规范出的老宋体美术字,一直被称为印刷体,为书家所不屑。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其实,美术字经过近千年的演变,早已衍生出庞大的分支,比如:新宋体、黑体、仿宋体、琥珀体、综艺体等等,以此为基础的字体设计被广泛应用于书籍报刊、文稿版页、牌匾标识、影视传媒等等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生活中离得开书法,却离不开字体设计。儒家强调“学以致用”,随着人工书写的实用性进一步丧失,书法的生存空间会向字体设计方面拓展。未来,字体设计师将被当作书法家对待,甚至比传统书家更吃香,因为,字体设计是创意,许多奇思妙想是“智能机器”无法取代的,比许多只知摹古的平庸书家更具存在价值。这种趋势下,未来,字体设计将成为书学从业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教学中,字体设计和传统书法会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条腿走路”,如此,既丰富了书法的内容,提高了书法爱好者的兴趣,又拓宽了书法从业者的生存空间。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另一方面,书家将更注重与绘画等相邻艺术的融汇与借鉴。借鉴绘画的笔法、墨法丰富书法古已有之,从来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徐渭草书中“大写意的枯藤缠绕”,郑板桥借助“画兰撇竹”笔意创造出的“六分半书”,石鲁、李可染等书画家的“皴法入字”,都可窥见画意之趣,只是,这种意识的应用以题画款居多。当代,许多前卫书家的这一意识增强,例如,王东龄等书家借鉴现代绘画的构图及抽象表达创作出的一批作品,虽然颇富争议,笔者也不能全部认同,却不失为一种探索。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在“跨界书法”中,最让传统书家不能忍受的就是“行为书法”了,曾翔的“吼书”、李权斌伴着音乐节奏迈着八字步的“题壁”等等,早已让传统书家深恶痛绝。这些都是行为艺术,古人张旭、怀素都玩过,未来,随着传媒和娱乐业的强势发展,类似的行为会更多。书法仍是要拿作品说话的,如果他们真的享受这一过程,且靠这种行为写出了佳作,那么,由他去吧。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未来,在五花八门的书法形式中,书学从业者除了懂书法,拥有坚实的字外功,还要深通相邻艺术,如此,才能对各种书法现象有个深入的判断,教学中,在不局限学生思维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在开阔学生书学视野的基础上,指引学生发展的方向。

机器来了,书法就没活路了?值得深思……

以上所述,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的感想,以及参与书法活动和观察书法现象后的思考。作为一名资质平平的书学从业者,言辞难免主观武断、偏激肤浅。目的有两个:一,不想看见书法像孱弱的京剧似的,名曰国粹,来来回回就靠那么老掉牙的几折子戏支撑门面,再无发展创新,让人审美疲劳,沦为艺术“熊猫”,只能在政策的保护下苟延残喘;二,期望书法从业者能从中得到些微启发,树立危机意识,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开拓自己的艺术视野,增强自身的综合学养。

前路漫长,与君共勉!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论文评选”优秀论文选登

▷▷原文为《当“智能机器”威胁到“书法家”》,并已刊登于《语文报·书法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