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力量


  傳說中八個神仙開悟得道以後,由蓬萊一帶駕雲過海,往三仙山飄然而去了。這個故事其實就來自齊國人最高的生存理想,即早日做個神仙。修煉和思悟,迷戀丹丸,並最終得以超凡脫俗,移民到神仙界裡去,這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這和徐福當時遊說秦始皇的口徑是一致的。徐福自己半是幻想半是現實地實踐了幾次,最後真的率領一支浩大的船隊駛入了茫茫大洋,再也沒有回來。
安靜的力量

  膠東以至於海內許多地方,至今還能找到一些高人靜修之地。這些地方有的是有名的觀和寺,有的是深山僻處,有的直接就是洞穴。萊國古地的遺風一直流傳至今,直到現在,保留在民間的還有各種各樣的修持,私下傳遞各種秘方以及喜好膏丸丹散的,仍大有人在。20世紀70年代的農村赤腳醫生制度,就曾經和這樣的傳統在一定程度上結合起來,於是那時隨處可見一根銀針一把草的簡陋的診治方法,與一些深奧奇妙的修煉方法兼施並用。有時神漢巫婆同時也是赤腳醫生。鄉村裡隨處可遇太極高手、武功師之類的人。在集市上,貌不驚人的賣菜老農很可能身懷絕技,一時興起,能夠於靜默片刻之後,當眾揮臂斷石。

  萊國大地上曾經遍佈民間的禪房,是人們實踐安靜修身之所。許多人都懂得,只有安靜下來,內在的力量才會一點點集聚和滋生出來。有人忙碌一天之後,於空閒裡盤腿坐在炕上,雙眼微眯,兩手撫膝,讓氣息徐緩深長起來。這種情形是常見的,至今也是如此,已經成為他們緩解勞累的一種方法,一種習慣的姿態。由於萊國人於兩千多年前頻繁移民東海,所以日本、韓國等地盤腿而坐的人與膠東一樣多,而且諸多風俗氣質也極為相似。


安靜的力量

  安靜的方式及其煥發力量的功能,是齊國東部方士們發現和傳佈的。這種方式又與後來的佛教禪事融合起來,二者嫁接得天衣無縫。安靜作為一種文化,已經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方式,還有各種藝術。能夠安靜下來的人,通常被視為極有力量,起碼是潛藏了某種大能量的人,這種人或者體能過人,或者思想過人。

  古人的茶道、圍棋、撫琴,都以安靜功課為根底,傳遞出一種深長的靜思意味。直到現在,如果能遇到一個修養極高的老者,看他品茶下棋,或者聽他彈琴,會發現流露在外面的表演招式幾乎沒有,只給人流暢舒服的感覺,十分熨帖。這種舉止甚是高雅,同時又很樸素,一點做作都沒有。就連武術也是如此,凌厲的肢體動作都是配合呼吸,在沉靜的氣息間隙裡有節奏地展開的,如果在這些動靜結合上稍有紊亂,也就全糟了。

  大詩人杜甫有一篇名作《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寫的就是名家弟子表演劍舞的情景。大舞蹈家公孫大娘是唐玄宗時代的宮廷藝人,最擅長舞劍,舞的時候要穿嚴整的軍服。她舞技精絕,令人歎為觀止。杜甫說當年的草書大家張旭,就是觀看了公孫大娘舞劍才頓悟的,從而使自己的草書大有長進。沒有什麼語言比大詩人的文字更為出神入化:“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從極度的暴怒狂野,到一瞬間清水凝止的安謐,是何等的節奏、何等的動與靜。這期間必然配合了舞者的呼吸,表現了她超絕的功力和一顆沉靜的心。

  安靜是浮躁的對立,而浮躁來自對慾望的追逐。安靜是生命的力量,也是生命的藝術。生長於這種文化土壤的藝術,骨子裡是安靜的。比如說京劇,儘管有震天的鑼鼓,它給人的綜合感覺仍舊是安靜的。戲中人的體態韻律、唸白以及音樂,都給人這種靜遠超脫的享受。中國的古詩和美文,也無不如此。無論是臺上戲文的念唱或供案頭枕邊閱讀的文字,都留下了或隱或顯的氣口,這些氣口就是為呼吸準備的,是藝術創造者沉潛的痕跡。這時的安靜會化為無所不在的東西,從舞臺人物的一招一式,從唱詞和音樂,也從文字間流露出來。

  西方的藝術暫時還不好說,但東方的藝術確是這樣的,總的趨勢是靜。不僅是戲劇和詩文,更有繪畫和書法,其中的上品莫不有安靜的氣質。吵吵鬧鬧的往往是一些更通俗的藝術,但即便是這樣逗樂打趣的技藝,做到了極致,也會給人一種安靜感。
安靜的力量

  古人舉大事之前往往要有一個儀式,就是沐浴更衣,焚香獨守。這無非是使自己處於一個相對超然的空間,以擺脫世俗之擾,求得一種沉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獲取力量,一種內在的力量,而不是虛浮的力量。有了這樣的力量,定在一個地方可以牢實不倚,移動出走也會步步踏實。可見,一種自覺不自覺的禪性,就這樣貫徹在許多人的日常生活中,以至於化為萊國人的習俗,流傳很廣。直到現在,膠東也還能看到這種情形。
安靜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