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重要基礎:傳感器

物聯網的重要基礎:傳感器

傳感器好比人的眼耳口鼻,但又不僅僅只是人的感官那麼簡單,它甚至能夠採集到更多的有用信息。傳感器是整個物聯網系統工作的基礎,正是因為有了傳感器,物聯網系統才有內容傳遞給“大腦”。

物聯網的重要基礎:傳感器

傳感器好比人的眼耳口鼻,但又不僅僅只是人的感官那麼簡單,它甚至能夠採集到更多的有用信息。既然如此,就可說這些傳感器是整個物聯網系統工作的基礎,正是因為有了傳感器,物聯網系統才有內容傳遞給“大腦”。

在過去,傳感器更多應用於工業。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它已經慢慢走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手機、手環都安裝有多種多樣的傳感器,比如手機GPS隨時能夠感應你的地理位置,就是因為手機裡面有位置傳感器,手機能夠根據你使用的方向切換橫屏豎屏是因為含有重力傳感器,小米手環能測心率是因為光電傳感器,甚至樓道里面的聲控燈很多都是因為含有光傳感器:它們能讓燈在光照充足情況下讓燈不受聲控。

現在的聲控燈在市場上很火,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聲控燈可以看作是智能家居的鼻祖之一。其操作簡單,作用巨大,價格也便宜。如果想聲控燈一樣沒有App,也能夠實現基本的智能控制,那豈不是比市面上很多其他智能燈產品還要符合人們的期待?不過,聲控燈畢竟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產品,其雖能解決一部分控制問題,但仍舊需要觸發開關,即人的聲音。而且,它並不能區分環境的聲音和人的聲音,更難以識別主人的聲音,所以應用場景有限,用起來也並不是那麼讓人滿意。

物聯網的重要基礎:傳感器

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在聲控燈上存在的不足就是傳感器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意義!

傳感器網絡的應用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傳感網絡是物聯網最基礎、最底層的部分,是一切物聯網上層應用實現的基礎。傳感器網絡的應用將是物聯網與互聯網最大區別所在,其將直接導致我們很多互聯網思維到了物聯網時代變得不再適用。互聯網是基於人的網絡,我們的信息在某種意義上是靠人來採集和分析的。比如,我們的電器壞了,於是你用手機在網上報修,快遞人員上門取件,幫你把電器送回去返修,這是互聯網。

而物聯網時代又是如何實現即使人不參與其中電器本身就能完成整個過程的呢?當你電器可能壞之前,安裝在電器裡面的傳感器已經檢測到了異常,於是主動報修,在技術足夠發達的前提下,你的家用機器人和快遞公司的無人機已經幫你返修電器,並同時給你安裝好備用的。而在此前你毫不知情,只是等你回家後,會得到電器返修的通知,這時你自己可以正常使用備用電器。重要的是你完全不必擔心個人數據遺失或洩露,因為你的數據基本儲存在雲端服務器裡, 備用的電器跟你以往的電器一樣好使。

這樣的生活場景就得歸功於傳感器和機器智能。因為傳感器的存在,電器才能監測到自身的工作狀態,從而能夠讓你享受更好的體驗。當然,機器智能在這裡也十分重要,在後面再展開講。

傳感器的功能遠不止於此,對於自身工作狀態的監測將有助於我們完成從賣產品到服務的轉變。當能夠很好區分是用戶造成的故障還是機器本身故障的時候,我們就能夠以服務的方式向用戶出售我們的產品。比如,我們以前買一個冰箱,用舊了就丟掉,造成的浪費可想而知。而在物聯網時代,廠商提供的將是“冷凍保鮮服務”而不再是“冰箱”,如果有了新的技術和產品被開發出來,廠商可以直接為用戶更換新的產品,而用戶無需額外掏錢。用戶花的錢就相當於是支付享受冰箱所帶來的服務的費用。

由傳感技術帶來的便利,未來基本上每一件物品都將被感知。就像你在超市買東西,掃條碼付款一樣,RFID技術將為更多物品編碼。比如一盒雞蛋進入冰箱後,冰箱就知道是有多少個,價格多少,是哪家超市買的,甚至是哪個農場那一隻母雞產的。

物聯網的重要基礎:傳感器

未來的空調和溫控器等設備一定是裝有溫度傳感器的,而電燈等照明系統一定是有光傳感器的,同時門窗等地方有紅外傳感器,而你隨身攜帶的手機、手環等穿戴設備則集成了更多傳感器。

數據的暴露問題

五花八門的傳感器可以採集有關於你的各種各樣的信息,它知道你每天睡眠時間的長短,知道你的體溫以及每天的運動量,甚至是你每天吃什麼,口味偏好是什麼,喜歡什麼款式的衣服。這看上去好像你的生活將暴露在一堆智能設備之下。

當然,這是技術進步帶來的一些尷尬。比如你現在使用智能手機,很多APP總會詢問你是否開始位置服務,手機的找回服務也是基於位置的傳感。你每天的行程其實早就暴露在智能手機的監控之下了。稜鏡門事件還告訴我們,你更多的信息可能正在被監控,被竊聽,被分析。

這是從互聯網時代就開始的事,到物聯網時代將會有更多的關於你的信息被感知。如果說互聯網時代,你還可以選擇隱瞞的話,那麼在物聯網時代,你可能無處遁形。我們可以來看看發生在美國的案例。

在美國賓州有一位女性聲稱自己被強姦了,但結果卻因為在法庭上提供偽證而遭到起訴。推翻她的陳述的,就是一款叫Fitbit的手環跟蹤記錄的她的個人信息;法庭的控訴書上顯示,這位女士在整晚都保持著清醒,包括她告訴警察她在睡覺的這段時間實際上她並沒有睡著。這些信息,全部是由她身上佩戴的健康跟蹤設備提供的。這些信息指向的證據表明,這位女士並沒有如她宣稱的那樣遭受了強姦。而在另一起事件中,Fitbit手環同樣被用來作為證據。來自加拿大卡爾加里的私人教練,將Fitbit中記錄的數據作為證據,控告了一起人身傷害案件。在這起案件中,Fitbit裡的數據用來作為比較基準,衡量了這位私人教練和與她相同年紀的其他教練身體素質方面的區別。

對於傳感器採集到的數據本身的應用,已經遠遠超過了它設計之初的目的。而這些數據,在需要被用到的時候,警方也是可以調用的。

從智能手環的案例,我們看出,傳感器可不僅僅是備用方便為我們提供服務那麼簡單。傳感器採集的數據是基礎的,簡單的,但是這些數據一旦被應用起來,產生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對這些數據的應用基本發生在網絡層 ,這個網絡並不一定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我傾向於將其理解為具有運算能力的層面。它們就像人的大腦一樣,具有分析和處理數據的能力比如說智能空調能夠自動根據家裡的氣溫和是否有人自動控制溫度。他獲得的只有氣溫的數據,而提供的是舒適的生活環境,這個過程並不非要放到網上不可。

再舉個例子,比如你家裡種了一盆綠色植物,智能的花盆能根據花的生長狀況對其進行澆水施肥(如果你僅僅是想美化環境而不是侍弄花草的話),而這些數據也將被傳給家裡的空氣控制系統和照明系統等環境控制系統,讓他們也配合花的生長狀況,提供良好的空氣和光照等條件。

那麼問題來了,家裡如果養了一隻鳥,兩隻金魚。他們需要的環境又不一樣。那麼溫控器應該聽誰的呢?而主人在家的時候需要的環境又不一樣,可憐的環境控制系統要為誰著想好呢?如果我們加上主人的錢包等因素影響,問題將變得更加複雜。可是,那我們的物聯網不是要讓生活更簡單舒適嗎?

所以,我們的家庭控制中心肯定不能太笨,它懂得把所有的一切管理得井井有條。

目前,對於我們所產生的數據只有5%真正的被利用起來,基本上利用這些數據的初衷是為我們提供服務的。但是,更多時候這些數據被採集後,我們並沒有辦法直接去處理或者應用這些數據,而是通過委託其他設備來提供我們所需要的服務。這些數據,將有一部分被公開甚至被人用來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被壞人利用將引起更加難以想象的惡果。

所以說傳感器在這裡是一把雙刃劍,雖然發生的概率極低,但造成的危害非常大。當然,你也可以說,我不用這些智能設備就好了。這就像你現在說你不用互聯網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你說把那些煩人的傳感器拆了就好了,但就像前面講的,傳感器是物聯網設備工作的基礎,沒了傳感器,他們就是失去了感官無法工作了。

那麼能不能不上網呢?不上網它們會安全許多吧。當然可以!事實上我們現在很多智能家居設備內部是可以自組網的,如果有一個足夠智能的控制中心,它們也能夠很好地工作。但這個概念就像我們現在在電腦上的單機遊戲一樣,我們的家庭控制中心很難不上網,它得與外界保持聯繫,才能知道你什麼時候回家,幫你訂食物,幫你收快遞等等。

如此說來有些危言聳聽了,似乎我是在宣揚傳感器陰謀論了。但我提出來的這些情況都很有可能發生,離開傳感器我們當然能夠生活,但是隻有有了傳感器我們才能更好地生活。舉個例子,比如現在已經非常成熟得位置傳感器,你在使用團購網站尋找美食的時候,跟著地圖走就好了。你在陌生的城市也不會迷路,只要是地圖上有的地方你基本都可以達到。而你打車的時候,打車軟件幫你匹配距離近的空閒車輛,司機很快就能找到你載你去目的地。

暴露位置比暴露你的體溫危險多了,不是嗎?那我們使用手機位置服務到底給我們帶來了多大危險呢?老實說沒有的吧?

所以,越來越多的傳感器帶給我們的危險其實微乎其微,而更多的是舒適便捷的服務。繼續以地圖為例,一邊我們能夠快速找到心儀的美食,一邊商家能夠吸引到更多的顧客。而如果更多的數據被加入進來,商家可以通過分析用戶的年齡、口味喜好製作出賣的更好的菜品。

繼續延伸下去,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大數據了。大數據的應用就是將各種相關的數據加以開發和運用,而這些數據的基礎,一則是互聯網時代豐富的資源庫,二則是未來物聯網時代真正來臨的時候,入網設備機器產生的數據,與目前的互聯網相比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現在互聯網的大數據尚且不能很好地被運用起來,到物聯網時代可見還有很長得路要慢慢探索。

而所有這些數據產生的基礎,也就是物聯網的基礎:無所不在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不但會在你的家裡,跟多公共場合和市政設施可能用得更多。比如自動售貨機,比如公交站牌,比如紅綠燈等等。我們的生活無處遁形幾乎會成為一種必然,但這並不意味著失去隱私。

現在我們缺乏的是對這些數據的監管機制。美國現在已經計劃對一些犯罪率高的城市使用全覆蓋的智能監控系統,任何地方發生犯罪警察都能很快趕到處理,從而遏制犯罪。據說這套系統也是美軍發現拉登的功臣,同時被用在中東戰爭中監視恐怖分子活動。

看上去不錯,這裡我提出的個人觀點是:其實很多組織和機構對你的隱私並不那麼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數據背後的價值。比如,你的睡眠狀況和運動量對你來說是隱私,對醫學研究來講只是一個樣本,對保險公司來說可能會是你保險合同的參考指標,而對你的社區醫生或者心理醫生來講價值相對就會高一些。

很多時候,這些數據是為我們提供服務用的。有些是我們主動尋找的,比如美食,有些卻是我們被動接受的,比如淘寶的新品推薦。對於這些數據的價值是難以衡量的,你沒法說你一天的步行數據對一家公司價值幾何。但海量的數據肯定潛藏著巨大價值,當他們被運用的時候,將有部分人從中受益,而這些數據提供者往往成了被服務對象,要為此付錢。從現今的狀況以及目前的趨勢來看,確實是這樣。好在國家已經開始加強了立法等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對數據的應用進行了監管和規範。但我認為,監管是不夠的,還需要想辦法切實加強數據的流通,才你能產生更大的價值,而為此,我們必須肯定個人數據的價值,並肯為此買單,而不是打著提供服務的幌子,免費使用用戶的數據。

由傳感器網絡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數據世界,將基本上和現實世界的物體和虛擬世界的數據一一對應,而現實世界裡面看不到,摸不著的許多量將在這個世界被一一抽出來進行分析和應用,再通過網絡反過來操控現實世界的設備和儀器。最後達到的結果就是,每個人、每臺機器都被構建精準的數據模型,並且事務和流程將變得可處理、可操控,從而使現實世界和網絡世界完全合為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