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一直叫错了金贵的名字

咱们宁夏人肯定都知道银川以东有个金贵镇,但是你绝对不知道其实金贵镇原本并不叫这个名,而是叫通泰镇、保家户,叫的最多的是官轿子。说起官轿子这个名字来历,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时,朝廷派一大臣来宁夏沿黄河开渠引水,发展农业生产。这个大臣前往黄河岸边时路经通泰镇,见这里大地肥沃,五谷丰登,瓜果飘香,集市繁荣,觉得这是个好地方,好就好在地名。

原来我们一直叫错了金贵的名字

顾名思义,这地方四通八达,通顺康泰,能镇住一切邪恶。因此在修好渠、治好水后,便把通泰镇三个字拆开,“通”给了沿河八堡即通宁堡、通朔堡、通昌堡、通贵堡、通吉堡、通义堡、通伏堡、通城堡;把“泰”给了王泰堡;把“镇”给了镇河。为了永保这九堡一镇富足安康,他又借用这块吉地来保家保户,于是就改通泰镇为保家户。

若干年后,一个山西官员来到宁夏做知府。那时在宁夏经商的大多是徽商晋绅,当时保家户就有晋绅的分号。这个山西知府正好有个亲戚的商号在保家户,他派快马到保家户传报说他要来拜访。商号老板大喜,心想何不借助新任知府探望之机通达生意,茂盛财源。于是就雇佣了不少人拉来黄沙铺道,迎接这位新任知府。

原来我们一直叫错了金贵的名字

新知府到来的这一天,这位晋商沿街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进行迎接。新知府下轿后,晋商将新知府接入室内,设宴款待。趁新知府与人寒暄之际,晋商指挥家丁把轿抬到大街上,还让家丁们不停地给人介绍说,这可是官轿,是拜访我家老爷的。

原来我们一直叫错了金贵的名字

新知府走后,晋商就让人凿了一个刻着“官轿此”的石碑立在门口,意思是说官轿在此。从此,这地方也就叫官轿此。

后来,晋商被知府三天两头地敲诈搜刮,生意萧条,家道败落就悄悄回了老家,那块石碑再无人问津。“官轿此”传来传去也就传成官轿子。直到现在,当地人仍然知道金贵镇就是原来的保家户、官轿子。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