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追忆】他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留在了元宵灯会安保现场!

【深情追忆】他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留在了元宵灯会安保现场!

“今天灯会秩序井然,群众反映良好。感谢大家的坚守,大家辛苦啦!……”

正月十六22时40分许,山西省大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傅安平正在例行小结当天的安保情况。他激情而又温馨的点评和一个标准的敬礼,又一次赢得战友们的热烈掌声。

突然,就在大家不经意间,傅安平左手猛然颤抖,身体很快颓倒在椅子上,头也斜垂在了左臂上。“傅委员,傅委员!……”大家急促地呼唤着他的名字,然而,他却再也没能醒来。当晚22时55分,傅安平因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享年56岁。

“没想到,工作点评竟成了傅委员的最后遗言……”回味着与傅安平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大同古城灯展安保指挥部负责人杨涛泣不成声,“他太累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写就了对公安事业的挚爱,他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深情追忆】他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留在了元宵灯会安保现场!

2018年“两节安保”工作现场 这是傅安平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深情追忆】他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留在了元宵灯会安保现场!

战友们与傅安平的遗体作最后告别……

【深情追忆】他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留在了元宵灯会安保现场!

鞠躬间,这些平日工作中的硬汉们早已泪流满面……

【深情追忆】他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留在了元宵灯会安保现场!

安平,让我们最后再看你一眼……

【深情追忆】他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留在了元宵灯会安保现场!

傅安平的牺牲给家人和战友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一年参与指挥各项安保活动780场次,他像高速运转的钢铁陀螺

近年来,大同市为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各类大型活动呈“井喷式”增长。2011年仅25场,2017年便多达780场次,年均500场左右,其中5000人以上的179场次。这些活动规模大、参与人员多、危险系数高,安全问题尤须重视。

熟悉傅安平的人都知道,他对工作“较真儿”是出了名的,“想全想细想万一,抓实抓小抓具体”是他的工作标准。每场活动,傅安平都要实地勘察,从安排部署、制定方案到组织实施,每一个环节均要细细过问。

今年春节期间,傅安平的日程安排紧凑而严密。早上6:30分带人先去“迎新春祈福大法”大型宗教活动现场督导,中午匆忙吃口工作餐,下午又赶赴大同大学元宵文艺晚会现场检查,晚上返回灯会现场指挥部工作直至最后一位游客离开。

“他每个现场都要亲自查看,安保工作繁杂琐碎,一忙就是大半天。”在指挥部,对讲机响个不停,满脸疲惫的杨涛苦笑着说,“我们早上刷个牙就出门了,觉得洗把脸都是浪费时间。”

连续20多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使傅安平的身体严重透支。同事们提醒他注意身体,注意休息,可他却说“忙完‘两会’、‘两节’、十九届三中全会安保任务后,就去做心脏搭桥手术。”

一年365天,傅安平有230天以上的时间都在一线指挥。正是因为有傅安平和所有安保工作者的尽心付出,大同每年七百多场活动的安全才得到保障,没有发生过拥挤踩踏等伤亡事故。

摸爬滚打率先垂范带队伍,他把爱民情怀揣心上

“小伙子,报告一下现场容纳人数,防止超员!”灯会安保现场指挥部工作人员刘稀麟,清晰地记着当晚傅委员问他游客人数情况。

他至今不相信,也不愿相信“老领导在同志们面前倒下,再没醒过来”。当晚,他在朋友圈发文悼念,“万家团圆城墙望,事必躬亲两鬓霜。立正做人引前行,恨极春风此夜凉。老领导终于可以休息了,一路走好……”

刘稀麟和其他35名人员,是2015年底大同市公安局从地方大学新招入的民警。当时,傅安平负责训练这批新人。为期两个月的集训中,傅安平24小时吃住在训练基地,一天也没回过家,和武警教官一起教大家技战术基本动作,手把手地教学员叠被子、整理内务……他心无旁骛的付出,旨在打造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素质过硬的“王牌”队伍。

60个日日夜夜的摸爬滚打,傅安平和大家一样变得又黑又瘦,也跟大家结下了父子般的情感。

“当时正值严冬,宿舍暖气不好,窗户漏风,很多人的手起了冻疮。老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往日情景,仿佛就在刘稀麟眼前,“他从市局给大家带来了作训手套,又与训练基地多次协调,为每人争取来一条毛毯御寒……”

“他从来不摆架子,训练上亲自示范动作、纠正大家的姿势,生活中更是细致入微地关心大家,令人意外、感动。”同批学员王晓宇提及傅安平,就像自家长辈一样敬重、亲切。

每到过年,傅安平早早地给每个学员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学员王渊文看着手机上的短信,忍不住再次落泪:“这条短信是老领导留给我们的最后念想。”

立规矩从严自律,他把大爱献给了平凡又崇高的事业

在同事面前,傅安平是一位好领导,在妻儿口中,他却只能得“差评”。“老傅从当兵开始,心里就只有工作,家里的大小事都指望不上他。”

“小时候,时常见不到父亲,等我起床上学的时候,他早已离开家去了单位,等他忙完回到家中时,我早已经入睡。”傅安平的儿子傅鹏回忆,他读初中时,有一天下大雨,便壮着胆子向爸爸提出搭顺车上学。“别!自己骑车去,想用部队的公车,不行!”面对父亲的呵斥,傅鹏再也不敢有“占公家便宜”的念头。

傅安平出身内蒙古一个农民家庭,他深知一个农民的儿子能够成长为县处级干部,离不开党的培养。因此,多年来,他不仅严格要求家人廉洁自律,自己也严守底线。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无论职务和岗位如何变化,他从来不用公权谋私利。妻子清晰地记得,傅安平的二姐曾想请他帮忙为外甥谋个辅警的差事,被他当面严厉拒绝。二姐为此赌气,多年不与他联系。即便是对唯一的儿子,他也坚持原则,毫不讲情面,同是警察的傅鹏至今还在一个偏远的县里工作。

傅安平的突然离世成了家人永远的痛。傅鹏后悔莫及,恨没有强行让父亲住院手术,悔没有让他请假在家休养。“春节公休的那几天,他每次去上班,我都悬着一颗心,下班的时候,我甚至跑到灯会指挥部周边等他。”

回味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如今,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傅鹏越来越懂得父亲对公安事业的大爱。

【深情追忆】他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留在了元宵灯会安保现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