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龍舟賽昨開賽 健兒揮槳競渡展速度與激情

海峡两岸龙舟赛昨开赛 健儿挥桨竞渡展速度与激情

聯發2018海峽兩岸(集美)龍舟文化節暨“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昨日開幕,精彩紛呈。

海峡两岸龙舟赛昨开赛 健儿挥桨竞渡展速度与激情

“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場面激烈。(主辦方供圖)

海峡两岸龙舟赛昨开赛 健儿挥桨竞渡展速度与激情

龍舟競渡吸引眾多觀眾前來觀賞。

本屆賽事由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中國龍舟協會、政協廈門市委員會、福建省體育局主辦,集美區人民政府、廈門市體育局、廈門市集美學校委員會、廈門文廣傳媒集團承辦,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協辦。

作為第十屆海峽論壇的首場活動,本屆龍舟文化節以“弘揚傳統文化,共繪兩岸親情”為主題,突出閩臺文化交流,著力打造兩岸龍舟盛宴。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集美校委會主任張燦民,市政協副主席陳昌生,泰王國駐廈門總領事館總領事甘迪滿,新加坡駐廈門總領事館副領事梁菡桀以及陳嘉庚先生長孫陳立人等參加開幕儀式。

自2006年以來,“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賽事逐年升級,賽事影響力不斷擴大。2011年賽事首次升級為海峽兩岸(集美)龍舟文化節,去年正式納入海峽論壇,成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傳承的重要平臺。

今年的龍舟文化節可謂驚喜多多。除了主體賽事外,多達30項精彩的文化活動將在兩天內陸續登場,其中既有充滿詩情畫意的經典誦讀晚會、傳統祭祀大典、集美詩歌日系列活動,也有熱鬧有趣的水上捉鴨、包粽子、“旱地龍舟”等活動,還有好吃好玩還“長知識”的兩岸龍舟市集、大社風物食集等活動。

海峡两岸龙舟赛昨开赛 健儿挥桨竞渡展速度与激情

參賽選手擊水中流,各顯神通。

【特寫】

解密傳統工藝

展示“匠心製作”

兩岸龍舟製作老手藝人受邀來集美

從木頭選材、裁切到木料暴曬風乾、組裝安座再到修整、填縫、防水,一艘傳統龍舟的“誕生”需要經過十幾道複雜工序,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雖然如今的競技龍舟已普遍採用玻璃鋼、碳纖維等新型材料批量製作,但無論是在臺灣還是大陸,仍有一批匠人仍堅持精工細作,以手工木作的方式傳承千百年來的龍舟製作傳統工藝。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龍舟製作這門難得一見的傳統手藝, 昨天在大社宗祠廣場“開市”的兩岸龍舟市集專門請來兩位老手藝人,來自臺灣的劉清正和來自漳州的鄭水土展示他們製作的龍舟模型,介紹木製龍舟的傳統工藝。

臺北劉清正:

製作的龍舟“開往”世界各地

“我從十七八歲開始學做龍舟,近60年來只做了200多艘,很多作品已經出國了。”76歲的劉清正先生來自臺北的造船世家,是現在臺灣地區為數不多的傳統龍舟手藝師傅之一。 他有一個絕活:再複雜的訂單都不需要畫草稿。經由他的巧手,一艘艘製作精美的龍舟“漂洋過海”,出現在美國、加拿大、荷蘭、南非、日本等國的龍舟賽上,向全世界傳播龍舟精神和中國文化。

臺北每年舉辦熱鬧的龍舟賽,常常有外國隊伍來參加。“有一年,一支來自德國的隊伍在臺北參加完比賽,因為回國後也要賽龍舟,所以專門借了8艘龍舟,後來還了6艘——另外2艘送給他們了。”幾十年來,劉清正遇到不少外國人“找上門”,“還有一次,加拿大隊伍定製了好幾艘龍舟要回國比賽,但是他們是第一次舉辦龍舟賽,對比賽規則不瞭解,專門請我去幫他們籌備比賽。”作為“龍舟使者”,劉清正不僅是龍舟手藝人,而且在龍舟賽中當過舵手、鼓手,此前還參加過三次集美的海峽兩岸龍舟賽。

漳州鄭水土:

家族手藝後繼有人

來自漳州龍海、今年61歲的鄭水土同樣出生於造船世家,家族造船技藝傳到鄭水土這一輩已是第六代。鄭水土的家中珍藏著一本家傳的手繪《海澄鄭氏造船圖譜》,記錄了百餘年前十多種小型船舶建造方法,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

對於每一件作品,鄭水土都認為,必須慢工出細活,製作週期通常要好幾個月,首先選材就要花費很多時間。閩南龍舟多用杉木製作,為此他常常往武夷山跑,就為了尋覓一塊合適的木材。

木材選好後,就是“開板”,將原木切成一片一片的木板,然後進行“水底崎”“肚壁”“頂單”“掘手”“拍竹”“水波”“內抽”等一系列複雜工序。最難的部分是船底板曲線和弧度的處理,那是決定龍舟能否快速平穩行進的基礎。

製作傳統龍舟既需要細心和巧手,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性子,讓鄭水土欣慰的是,家裡有不少願意學習手藝的晚輩,將造船和龍舟製作的傳統傳承下去。

【隊伍風采】

● 臺灣勁旅Mr.CaNoe隊

去年冠軍團結一心

去年海峽兩岸龍舟賽中殺出的“黑馬”——來自臺灣的Mr.CaNoe隊強勢迴歸了。在昨天的各項比賽中,這條“獨木舟”(英語單詞canoe是“獨木舟”的意思)跑得又快又穩,成功入圍決賽。

去年,Mr.CaNoe隊不僅喜獲競爭最為激烈的“嘉庚杯”,而且一鼓作氣奪得第四屆中國龍舟拔河公開賽(集美站)的冠軍,這是13年來臺灣隊伍首次贏得“嘉庚杯”。

“今年我們有一些專業運動員沒來,不過,大家團結一心,全力備戰,一個星期有五個下午都在練習。”教練侯鴻章介紹,隊伍由學生與社會人士共同組成,比較擅長500米長距離直道競速——這也是“嘉庚杯”的總決賽項目。“我們參加比賽重在‘龍舟會友’,通過龍舟競技促進兩岸文化交流,這才是海峽兩岸龍舟賽最重要的精神內涵。”

● 集美街道龍舟女隊

本土巾幗揮槳有訣竅

“今年必須贏啊!”昨日,集美街道龍舟女隊的女將們十分霸氣,還沒下水就定下目標。2016年,這支本土老牌強隊勇奪“敬賢杯”;2017年,隊伍裡的不少成員代表集美大學龍舟女隊參賽,也將“敬賢杯”收入囊中。

儘管底子好,但女將們絲毫不敢放鬆。“因為隊伍由學生和居民組成,成員有更新,需要更多磨合來增強默契。”隊長鄭宇弘說,多年來,這支隊伍已經磨合出強大的凝聚力,特別是在揮槳方面掌握了訣竅。

● 聯發集團龍舟隊

業餘新秀勁頭十足

聯發集團龍舟隊可能是本屆賽事中年齡跨度最大的隊伍,年紀最大的高建團74歲,最小的才22歲。這支隊伍的成員來自企業內部,絕大部分是馬拉松、羽毛球、籃球、足球運動健將,他們都是出於對龍舟運動的熱愛而入隊的。

連續12年冠名海峽兩岸龍舟賽的聯發集團在2016年組建了自己的龍舟隊,這是他們參賽的第三個年頭。去年,這支隊伍在200米直道賽中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龍舟運動越來越受歡迎,我們的隊伍成績也不斷進步。”教練張志紅說,目前集團累計已有七八十人參加過龍舟隊,大家勁頭十足。

【活動點擊】

文化論壇聚焦新時代

昨天,第十四屆海峽兩岸(集美)端午文化論壇在集美山水賓館舉行。本屆論壇以“不忘初心,弘揚端午精神”為主題,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弘揚傳統文化”以及“新時代”文化等主題展開討論。

論壇上,兩岸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深入挖掘、研究端午文化,還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充實論壇的內容。據介紹,今年的論壇首次與廈門大學圖書館區域研究資料中心進行合作,所有論文數據都將收錄到該中心的“東南海疆數據庫”,並計劃將歷屆論文數據陸續收錄其中,以供學術搜索研究引用。

一年一度的海峽兩岸(集美)端午文化論壇已連續舉辦了14屆,論壇發表了大量研究成果,不僅在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增進兩岸文化認同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為集美區保護、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參考。

集美詩歌日打造品牌

昨天上午舉行的福建詩歌創作沙龍以“民俗與詩歌”為主題,來自全省的知名詩人、作家齊聚一堂,交流探討民俗與詩歌。

大田的板凳龍、集美元宵節的刈香……詩歌中有不少與民俗相關的內容。“在集美探討詩歌,有很特別的意義。”來自大田的詩人連佔鬥說,在集美可以沐浴海風和詩歌的春風,此外,集美是著名詩人汪國真的故鄉,詩歌在這裡通過各種載體傳播,真正走進大眾的生活。

省作協秘書長林秀美說,集美詩歌日已舉辦12年,是省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一個品牌活動,希望可以繼續擴大影響力,讓集美學村更多的師生加入詩歌創作的行列。

海峡两岸龙舟赛昨开赛 健儿挥桨竞渡展速度与激情

獨具特色的獅藝表演為龍舟健兒助威。

臺灣獅藝為健兒助威

在昨天的開幕式上,一段“大刀殺獅”的獅藝表演引得現場觀眾連連叫好。隨後,表演團隊臺灣“獅頭旺”圍著龍舟池進行岸上巡禮互動表演,為龍舟健兒們助威。

這樣的表演,讓不少廈門市民感到新奇。“兩岸龍獅文化同宗同源,舞獅藝術從大陸傳到臺灣後,我們加了一些新的技術,表演性更強。”臺灣“獅頭旺”的負責人洪文定說,自己的獅藝是父親傳授的,“老祖宗留下的技藝必須傳承發揚下去。”

【鏈接】

陳嘉庚長孫

現場贈香囊

陳嘉庚長孫陳立人先生算是兩岸龍舟賽的常客了。雖然居住在海外,但每年回國十幾次,他笑稱“自己跑碼頭的時間比住在新加坡的時間還長”。

【直播預告】

本屆龍舟賽設置青少年男子組和女子組、社會男子組和女子組等4個組別,昨天進行的是200米與500米直道賽,今天上午將進行各組決賽、“嘉庚杯”“敬賢杯”總決賽,下午將進行第五屆中國龍舟拔河公開賽(集美站)。

今天上午10:00-10:40將進行最激烈的直道競速“嘉庚杯”“敬賢杯”總決賽,廈視三套將對賽事進行全程直播,網易、騰訊、愛奇藝、虎牙四大網絡平臺將同步轉播;今天下午將舉辦中國龍舟拔河公開賽(集美站),下午2:30-3:30將在網易新聞客戶端進行直播,歡迎大家準時收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