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战士绑在飞机机翼上往下扔手榴弹,可以这样“轰炸”吗?

ELF12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轰炸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

一、是为了杀伤敌方的有生力量。但是在受到空袭后,防空警报拉响的情况下,人员(尤其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会在第一时间利用各类工事进行隐蔽。因此,直接杀伤人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二、是为了破坏各类技术武器,摧毁各类工事以及一些保障设施。比如破坏机场的路面,让飞机无法起飞。破坏桥梁,延缓敌人的行动。破坏电力设施、弹药库、车库等要害部位。

其次我们来分析把士兵绑在机翼上用手榴弹轰炸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

我们知道,由于空气存在一定的密度,因此在空气中运动会收到相应的空气阻力,而这与运动的速度成正比。现代飞机时速在1000公里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人力无法完成投掷动作。但是考虑到是二战的背景,在时速200公里左右的螺旋桨飞机上,人还是可以完成投掷动作的(可以想象自己站在火车头扔手雷的样子)。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二战期间把战士绑在机翼上扔手榴弹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从实战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意义不大。首先,手榴弹引信的延迟时间为4~6秒,这已经注定了只能在180米以下的超低空飞行(g取10),这对飞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已经进入了轻武器的攻击距离,在地面火力形成的火力网中,飞机很难存活。其次,手榴弹的威力不足。我们知道,手榴弹的杀伤作用主要有两种,一是靠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二是靠炸药爆炸后将包裹在头部的铁壳炸碎,利用产生的破片进行杀伤。要知道,冲击波在空气中衰减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要想靠手榴弹中200多克炸药产生的冲击波直接炸死人,距离要在1米以内,想用弹片杀伤人员,半径要在6米之内,更别说前面说的摧毁建筑物以及保障设施了。最后,是精度不够。我们自己可以想象一下,在高铁上,你看180米以外的风景是怎样一个情况。能命中的概率,我只能说有,但是很低。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在这里我想套用一句话,叫做优胜劣汰。假如这真的是行得通的,那么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运用呢?可能后来人们也意识到了这点吧。


大悲宙398

图示:1931年11月时任红四军政委的陈昌浩

  慕什塔戈认为,“把士兵绑在机翼上往下扔手榴弹,对敌人实施轰炸”,这种战法不仅理论上可行,而且有成功战例作支撑。早在1911年11 月的意土战争中,一位名叫加沃蒂的意大利飞行员在驾机飞临土耳其阵地上空实施侦察时,投掷了4枚重达1.8千克的“西佩利式”手榴弹,炸得土军士兵乱作一团。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飞机投弹打击行动,充分展示了意大利人在轰炸作战方面的远见卓识,最终孕育了杜黑的《制空权》作战理论。6年后,这种战法在我们中国也得到了成功运用。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讨逆军首领段祺瑞命令南苑航空学校出动飞机轰炸紫禁城,以便迫使张勋拥立的溥仪退位。航校教官潘世忠亲自驾驶飞机,由学员杜裕源担任投弹手,在距离地面300米高度,手持炸弹,先以牙齿咬掉炸弹保险针,然后寻找合适的地面目标,伺机投下。当场炸死太监1人,小狗数只,炸毁鱼缸1个,致使皇宫内外惊恐万状。

图示:加沃蒂及其驾驶的“鸽”式侦察机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战法只适用于早期的螺旋桨式飞机,且仅能在低空飞行的状态下投弹。老式螺旋桨飞机的时速在200公里左右,仅相当于现在动车组列车的行驶速度,在这种速度条件下,固定在机翼上的人员还勉强能够克服气流影响,具备完成投掷动作的能力;现代飞机普遍时速均在1000公里左右,就连打开舷窗都是绝对禁止的,更不必说把人绑在机翼上,在无法呼吸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完成投弹动作的。而且,投弹高度也仅限于低空。一方面,高度的增加会导致温度及空气含氧量的降低,直接影响投弹人员的生存状况;另一方面,高度过大会导致投弹人员无法瞄准,以及手榴弹在未等到达地面的情况下过早爆炸。

图示:南苑航空学校师生


慕什塔戈

我是萨沙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早在一战,就有人这么做过。甚至张勋复辟期间,段祺瑞也用飞机这样扔手榴弹轰炸紫禁城和张勋的府邸。

只是,这样轰炸没有实际意义。

第一,手榴弹引爆时间只有4到5秒,这样飞机的高度就只能在五十米左右。

这么低的距离,不要说遇到敌人防空火力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撞山。

第二,手榴弹威力不足

谁都知道,手榴弹的威力有限。一个手榴弹爆炸,只是不是在附近1到2米,你及时卧倒也就没事了。

这种轰炸,根本不能炸建筑物,只能炸人。就算炸人,也很勉强,只是略胜于无,以威慑为主。

第三,命中率几乎是0

飞机飞行速度即便再慢,也有时速300公里左右,也就是每秒80多米。投掷手榴弹的士兵就算是超人,只要慢一秒,手榴弹就会偏离目标80多米,这还炸个毛。

80多米什么概念,一个网球场才长23米,等于4个网球场的长度了。

更别说还有风的影响。


第四,绑在机翼的士兵太惨

即便落后飞机速度较慢,士兵勉强可以承受。

但像电影中这样,连个风镜都不带,就是扯淡了。

如果真是这样,这个士兵连眼睛都睁不开,别说扔手榴弹了。


萨沙

题主给出的图片显示,这是一架螺旋桨双翼机,而不是螺旋桨单翼机或喷气式飞机,再说那个年代还没有喷气式飞机。

航空飞行的早期,飞机由于动力不足,为了能使飞机飞起来,获得更大的升力,采用的是双翼机。也有采用三翼机的,但这种三翼飞机比较少。在一战时,世界上生产双翼机的佼佼者,是美国的寇蒂斯飞机公司,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生产F-22“猛禽”隐形战斗机的洛克西德.马丁公司。其典型代表是霍克-3,是美国寇蒂斯公司在30年代生产的海军战斗机的改型,出口型代号为"鹰"Ⅲ,霍克是英文Hawk的音译。在抗日战争时期,霍克三型战斗机是当时中国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空军英雄高志航,吴鼎臣,阎海文都使用过该机型,其最大平飞速度是36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比这还低大概是二百多千米每小时左右;飞机的最低速度,也就是飞机在保证不能失速情况下的最低速度,我估计是一百多公里每小时,只要飞机在飞行包线内飞行,那么飞机是安全的。这么低的速度,在空中投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霍克3战斗机,因霍克(Hawk)是鹰的音译,所以又叫鹰3飞机。

O2U-1D“可塞”飞机,是中国工农红军装备使用的第一架飞机,被命名为“列宁”号。可塞是英文“海盗”Corsair的音译。1925年,美国钱斯·沃特公司生产,在试飞过程中,“可塞”还创造了4项世界高度、速度纪录。龙文光驾驶该机与陈昌浩一起参加了红军攻打黄安县城的战斗,播撒了传单,投掷了两枚炸弹, 为红军第一次作战飞行。性能:最大速度243千米/小时,最小速度77.3千米/小时,实用升限6870米,爬升到4240米所需时间10分钟,航程935千米。

飞机的最小速度是飞机在保证不失速情况下的最低速度。飞机的最大速度、最小速度和实用升限可够成飞机的飞行包线,飞机在飞行包线内飞行都是安全的。可见这架飞机的最小速度仅相当于现代私家车的速度,在飞机上投放弹药是没问题的。

列宁号飞机

我又想起在很久以前看见网上有个航空特技,是人站在飞机上表演的,可以佐证一下空中投弹的可行性,怎么样,仔细一看人家还是单腿站立的。这种双翼机的低空性能十分好,只要周围没有障碍物,可以掠顶飞行。螺旋桨单翼机和喷气式飞机是不能这样飞的。


看着这位美女在飞机上潇洒的身姿,你们是不是在怀疑,在战争时期的英雄们连这位美女的胆量都不如?还是自己就没这个胆才怀疑别人也没这个胆?



2017年4月27日,第三届“郑州航展暨世界编队特技飞行年度颁奖盛典”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通航机场开幕,有着超过30年历史的英国“百年灵”空中漫步特技飞行表演队表演特技。两名英国女郎在时速超过260公里的双翼波音飞机的机翼上,上演一场惊险优美的高空芭蕾。


还有就是,这种飞机的发动机是星型发动机,就算地面人员击中其中一个气缸,飞机也不容易停车。这种飞机的油箱不在机翼内,击中机翼也不会让飞机起火。至于击中飞行员的事,那是小概率的事情,无异是在赌博,弹道、射击提前量、空气中风速都得考虑。我认为飞机上投弹,由于地心引力反而要容易一些,再说离地面越近,风速越低。这就如同地面战争一样,要抢占一个制高点居高临下才有胜算,是不是有点相似?


蒲江的一粒尘土

这段属于艺术加工,但是参照了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初的飞机“列宁”号。当年陈-昌-浩是坐后座,并不是绑着。带手榴弹也不是用来对地攻击,而主要是为了自卫。

1931年4月,在钱钧、龙文光和几名红军炮兵战士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被拆解的飞机在箭厂河滩上被组装起来。为了区别敌人的飞机,红军将飞机命名为“列宁”号,并且用红色油漆在机身侧面涂上了机名和空心红星。实际上当时红军经常将大型军事兵器命名为“列宁”号。除了我军这第一架飞机外,当时我军的湖上炮艇也被命名为“列宁”号。

虽然,此时我军已经有了人员、重新拼合完成的“列宁”号以及三座机场。但“列宁”号仍然不能展翅翱翔,因为此时我军手中没有航空汽油。为了获得汽油,红军动员在双桥镇战斗中被活捉的国民党第34师师长岳维峻的家属向苏区运输汽油,以换取岳维峻的性命。于是岳维峻的女婿一口气向苏区运送了3000多斤汽油,解决了“列宁”号的燃料问题。不过很奇袭,岳维峻仍然没能被放回,而是在张-国-焘控制鄂豫皖之后被处死。

随后,鄂豫皖边区开始考虑将“列宁”号用于何种任务。考虑到V-65C型O2U没有带炸弹挂架,红军最初准备将其作为侦查机使用,同时也用来投送传单执行心理战任务。但根据洪学智、董绍富等人的回忆,1931年4月底“列宁”号便参与了高山寨围攻战。据洪学智将军在回忆录中记述:

“……部队开到新集后,给我们团的任务是打通商(城)光(山)公路,先攻打高山寨。我担任机枪连宣传队长兼团直属宣传队长,每天出发到附近村庄动员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成立苏维埃政权。高山寨里民团有200多人,寨子里还有田地,并筑有坚固的围墙……在离寨子一二十米的地方,我们修了一个炮楼,在炮楼上架上重机枪,居高临下,直接扫到寨子里面,控制寨内房屋,使民团动弹不得。当时,红军有一架缴获的敌军飞机,命名‘列宁号’。五一劳动节我们打高山寨时,‘列宁号’飞来助战……过了一个星期,‘列宁’号又来了,在寨子里投下了几枚迫击炮弹,把寨子的民团吓懵了。”这一次“列宁”号的首战也有文章记为“大古寨之战”。

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在参加高山寨战斗前,“列宁”号已经开始执行联络、侦查、投放传单等任务。例如 1931年7月10日,鄂豫皖边区决定让“列宁”号飞往固始、潢川执行空中侦察任务。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也曾多次乘坐“列宁”号,不过他并不太信任龙文光,上机坐在后座,总是会带上手枪和手榴弹,随时准备应对不测。陈-昌-浩搭乘飞机去金家寨,原来从新集到金家寨直线距离达200余里,现在飞机19分钟就飞到目的地上空。不过由于新修的金家寨机场雨后遍地泥泞,飞机无法降落,于是“列宁”号改变航向飞往固始。当固始县城里的敌人看到飞机撒下的传单后,吓得弃城而逃。 9月8日傍晚,“列宁”号从新集机场再次起飞,冲入武汉市上空进行军事侦察并散发传单。这一举动让敌人惊恐万分,立即对一些重要军事目标实行灯火管制,唯恐其成为红军飞机进攻的目标。当时武汉敌人在《扫荡报》惊呼:“共军飞机连日骚扰潢川、汉口,我方幸无伤亡。现有关方面已通知各地严加防范。”

正是由于“列宁”号表现活跃,在国民党航委会特别会议上,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陈诚传达了蒋介石亲笔手谕,并按照手谕精神下达了命令:“各位务将共军‘列宁’号的航程规律摸清,齐心协力,将龙文光这个心头之患除掉……”

没等敌人把“列宁”号除掉,这架飞机又主动去打击敌人了。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七里坪成立。三天后的11月10日,刚建立的红四方面军派出主力南进,准备攻打黄安县城。城内的敌人第69师师长赵冠英不惜螳臂当车,率万余人固守待援,红军围攻黄安县城月余,却迟迟不克。在这种情况下,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让“列宁”号再次参战。

当时“列宁”号已经在机翼下方加装了由我军兵工厂赶制的金属炸弹挂架,兵工厂也利用炮弹改造了“航空炸弹”。秦基伟将军在《故乡的战斗》一文中这样写道:“……又经过了几天的围困,敌人已接近粮尽弹绝的地步。敌人多次增援,也被粉碎了。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接到了一个令人兴奋的通知:‘我们的飞机要来黄安城轰炸敌人,散发宣传品,各部队不要发生误会。’这消息立刻使所有的人都振奋了。我们红军当时只有一架飞机,这架飞机原是敌人的一架高级教练机,1930年春,它在宣化店上空被迫着陆,被我们俘获。那时候,我们听说飞机的翅膀和其他一些地方损坏了,因此大家也没把它放在心里。现在忽然听说它要出马炸敌人,整个部队都欢腾起来了。有的战士高兴地说:‘他娘的,过去它黑天白日跟着腚瞎嗡嗡,斯侮我们,现在也叫他们尝尝我们的鸡蛋(炸弹)吧!’有的指着黄安城的敌人骂道:‘等着吧。不投降,就慰劳你们鸡蛋(炸弹)吃。’在一场大雪之后的一个晴天,我们的飞机果然出动了,大家兴奋不已。有的人兴奋地向飞机喊着:‘同志,辛苦啦,下来休息一会儿再下蛋(炸弹)吧!’有的人嘱咐说:‘同志,要下准啊!叫他们也尝尝咱们的厉害!’有的人把帽子、手帕丢上天空;有的人竟跟着飞机跑起来。大家站在山头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飞翔在天空的红军第一架飞机。过去,当我们听到飞机声音的时候,感到是那样刺耳,可是现在听着我们自己的飞机声音,是那样悦耳和舒心……”

12月21日,徐向前、陈-昌-浩带着参谋和龙文光等人到黄安城南一高地侦察敌军兵力部署,并专门安排“列宁”号的行动。12月22日上午9时,龙文光驾驶“列宁”号出现在黄安县城上空。由于敌人缺乏警戒,更没有防空火炮,龙文光直接低空飞行,准备找寻高价值目标进行轰炸。最终他发现一处民房中有大批军官出入,于是他对准敌指挥部,连续扔下两枚炸弹,浓烟随之腾空而起。10时,黄安独立团在“列宁”号的支援下,趁势攻占了城东北制高点课子山。22时,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守敌发起总攻,消灭敌军,并活捉敌师长赵冠英。


强武堂

时间回到1911年,那还是航空工业的蛮荒时代。1911年9月,土耳其和意大利为了北非利比亚殖民地利益问题爆发战争。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争并不是什么大战,但它却在人类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意大利调来的9架军用飞机和11名飞行员开创了军用战机史的多个第一。10月23日飞机第一次进入战场和第一次昼间侦查,25日军用飞机第一次被地面火力击伤,11月1日飞机第一次执行轰炸任务,1912年1月10日飞机第一次抛撒传单进行心理战,2月23日飞机第一次进行空中拍照侦查,5月2日的第一次夜间侦察和6月11日的第一次夜间轰炸。

在那时的最原始的轰炸中,轰炸任务就是由双座战机的后座飞行员用手扔下榴弹轰炸的。所以在飞机上用手投掷炸弹轰炸没有问题。不过如果战士投掷的是手榴弹,就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手榴弹有延时时间,这要求飞机的飞行高度不能太高,否则手榴弹还没落到地面就会爆炸,影响杀伤效果。飞行高度低了又影响到飞机的安全,所以实际操作起来不是这么容易。

如果真的要求手投,迫击炮弹会是更好的选择。迫击炮弹装有碰炸引信,可以让炮弹碰上地面后才爆炸,保证了杀伤威力和飞机的安全。不过炮弹引信里有保险,需要投掷前手动去除保险才可以投掷。在真实的历史上,意大利的加沃蒂少尉投掷了四枚改造后的“西佩利”榴弹,改造原型不详,但估计就是加装尾翼的小型炮弹(那时迫击炮刚刚出现,还没有多少发展)。当然如果是影视作品里出现的战士绑在机翼上手投手榴弹,那更多是表现主角的大无畏精神,带有宣传色彩,和事实是有些出入的。


利刃军事

首先说两件事能不能可行~

觉得把战士帮在机翼上扔手榴弹,手榴弹的爆炸时间在4到五秒,从天空到下面,需要多少时间,他应该飞的多低,理论上是可行的,不过太过于麻烦,这个战士需要多么大的心理素质和准确率,才能确保手榴弹能炸到目标,战事上基本行不通的!

飞机是否能够飞得到目标上空附近,现在个个国家NO1. “安泰”-2500



  “安泰”-2500导弹也是在S-300导弹基础上研制的。它是一种机动式反导、反飞机通用导弹,可拦截各种飞机。同时,射程在2500千米以内、飞行马赫数在13以下的各型弹道导弹也是它的“盘中餐”。


NO2. “宙斯盾”的支柱─“标准”

  “标准”导弹是美国研制的一种全天候、中远程舰对空导弹,经过多次改进,已演变出16种型号,成为世界上性能最先进、装备数量最多的舰载防空导弹。由于地球的大部分是海洋,因而“标准”导弹也是世界上机动范围最广的防空导弹。

NO3. 以色列的“卫兵”─“箭”-2

  2000年3月14日, 、导弹部队和有关研制单位在 以南帕尔马海姆空军基地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宣布“箭”-2 正式投入运行。此举标志着以色列领先于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实用化防卫和拦截高层区域弹道导弹系统的国家。


了然吖



咋一看,不知道的还以为穿越到哪部抗日神剧里了,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想想像肩膀扛大炮、石头打飞机、裤裆藏雷、手撕鬼子,这样超乎想象又不合逻辑的都层出不穷,也就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了。我只能说,厉害了,我的编剧。

不同于开汽车、赶骡子,飞机没有那么快的速度是飞不上天的,何况是战斗用的飞机了,一般的活塞式战机速度也在300km/h。就拿现在乘坐的高铁列车来说,差不多就这个速度了,列车在减速进站时所带起的气流,人身体都能有被压迫的感觉,更何况是极速飞驰的高铁列车了。



飞机不是在平地行驶的,它是在几百米甚至几千米高空飞行的,其中对人身体的伤害是无法估计的。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就会下降0.6℃,并伴随着强冷空气,骤然降低的温度就算不会马上被冻死,结冰冻伤是肯定的了。而且强大的气流漩涡更是可怕,深陷其中不是被卷走就是被撕碎,可能我们的战士不是在战场上光荣牺牲,反而在高空旅行中就“英勇就义”了。



飞机并不是做直线运动的,时而上升下降,时而转弯颠簸,时而翻山穿云,光线明暗交替会使人身体会出现呕吐、心悸、出汗,甚至缺氧窒息,更可能引发一些疾病发作。可想,连自己的身体状态都无法保障,也就谈不上拿什么精力去奋勇杀敌了,投掷手榴弹姑且不论目标准不准,能否扔得出去都成问题,别人是杀敌一千自损百八,你是杀敌为零自损百分百了。



所以说,像这样的“奇思妙想”只存在于影视作品和梦想家那里,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


博锐特

这个应该是抗日神剧上看到的吧,神剧总是不断的秀下限。

首先人在机翼上能否绑住是一个问题,其次,机翼上有个人,你认为即飞机还能飞的平稳吗,战斗机机翼上站个人,飞机不摔下去才怪呢。就算你飞机飞平稳了,人也站稳了,那飞机的颠簸人也受不了,早就晕头转向了,还要在俯冲的时候,失重的状况下,扔手榴弹,你觉得可能准吗?飞机这么快,人在这么大的风速情况下,根本就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这么多原因,导致根本就不可能。



这些编剧真不知道怎么想的,拍拍脑门想当然的随便编点剧情,以为就可以糊弄广大观众,消费人们的爱国热情,广电总局也不知道是怎么审查的,只晓得管那些触动他们利益的人,比如网络机顶盒,网络答题呀,真正需要他们时,他们不知道到哪去了。


平安羽球行

可以,完全可以。用英法联合研制的垂直起降能空中悬停的鹞式飞机就能做到把战士绑在机冀上,当鹞式飞机飞到敌方阵地上空时,即刻下降至一定的高度然后悬停空中,把所有携带手榴弹扔向敌方阵地,前题是可别被敌方当活靶子打掉就行,直升机也能空中悬停,把人固定在机肚下方即可,如果没有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功能的战机别想了,一二代机是一,五马赫的速度,也就是每秒五百多米的速度,万米高空氧气稀薄,把人绑在机冀下在高速飞行的状态下,人已休克被冻的成冰棍了,哪里还能扔手榴弹?三代四代战机的速度都在三四马赫也就是每秒一千多米的速度,人绑在机冀上早已没有了生命体症,还扔手榴弹?人站在敞蓬汽车上在高速公路以每秒五十米的速度疾驶,最多能坚持半小时左右,已被冻的无知觉了还能喘囗气,可想而知,在飞机机冀上绑人扔手榴弹只能停留在嘴上说说而己,哪个国家哪个士兵都不会以身相试拿命去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