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现代人孝什么?古代人孝什么?

昨天和朋友驱车去一个新的经济开发区,沿路多见正施工的工地,办完事回城时,我们尝试走一条新路,走到底才发现是条还没完工的断头路;周围有些还没推平的小土山,四处多是杂草、杂树,显得有点荒凉。但就是在这样的荒凉之地的路边,却意外的看到一片豪华气派的“宫殿式”建筑,四角飞檐,颇具古风。我们好奇地开车前往,始发现这是个敬老院。

百善孝为先:现代人孝什么?古代人孝什么?

敬老院外围有一片保安区域,经过门岗时,我朋友说:"竟是个女保安,怎么穿得象‘总统’?”继而感慨道:“连保安都穿成这样,太牛了!”我一看原来是一种白色的制服,右肩上还有金黄挂饰之类,的确有点袁世凯总统服的样。

我们开车进去只是在外围转了一圈,并没有驶入那恢宏气派的敬老院大门。“现在的人真有钱,连养老院都搞得这么夸张。不过以后老了能来这里养老也很不错啊!”朋友在车里第二次发出感慨。我却有点不以为然,半开玩笑的说:“如果一个人孤零零来这里,我倒宁愿住在自己的窝,哪怕是‘狗’窝也比这强得多吧。”

百善孝为先:现代人孝什么?古代人孝什么?

我们跑马观花似的匆匆看了一下就走了,也并没留下太多印象。但因在车上无聊,倒是因这豪华气派的敬老院触发我东想西想起来,比如我想起了前几天在“今日头条”浏览的一篇文章,题目不记得了,只记得大意——

有个从农村出去的人在外打拼多年,终于出人头地,好象是做了什么公司的总经理,他是个孝子,有钱后每月寄两万元给在农村住的父亲,村里人都很羡慕他父亲,赞他父亲生了个好儿子。其实他也多次向父亲提出要接他来城里住,但每次父亲的回复都是:住惯了农村不想进城,只希望你有空多回来看看。他却因忙一直没有回去过,直到父亲去世才匆匆赶回村里。父亲留给他一张银行卡和一封信,信中说:你每月寄来的钱我也没地方用,都帮你存起来了,人老了,钱多钱少无所谓,只是想多看看儿子,可是你太忙了┅┅信看完已是总经理的人哭得像个孩子,追悔莫及。

百善孝为先:现代人孝什么?古代人孝什么?

看了豪华的敬老院,之所以想到这故事,是因这两者背后所隐含的东西其实是一样的。身为总经理的孝子明知父亲用不了那么多钱却仍每月寄两万,是因他想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表达他的孝心,想让父亲活得更自在,更有面子;敬老院建得如此豪华,其实是商人抓住了天下孝子的这种心理:都希望给予自己父母最好的,以此来表达自己最大的孝心。可惜的是,这些所谓最好的,都是物质上的东西,至于父母精神上的真正需求,却往往被整天忙着挣钱的现代人忽略了。不过这种忽略,可能也很无奈,毕竟现在的人生存压力太大,为谋生已费去了太多的精力和心思,别说是分心关注父母精神层面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甚至连对自己的精神花园都疏于打理而变得荒芜了,其后果就是变得浮躁、烦躁,缺乏耐性,难以静心。

百善孝为先:现代人孝什么?古代人孝什么?

子游向孔子请问“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时孔子还回答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意思是:只养活父母,对父母不尊敬,即是每一顿都给他们酒肉吃,也不能算做到了“孝”。孝顺应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爱,语言要和气,面色要和悦,行为要恭敬。子夏说:“事父母,能竭其力”,即侍奉父母,要做到尽心竭力。

百善孝为先:现代人孝什么?古代人孝什么?

其实无论古代、现代,对真孝子来讲,孝顺父母的心是一样的,都想尽己所能,做到最好。但经过简单的对比,我们仍可看出古今孝道的不同。比如古代的孝,孝的是“礼”,是“敬”;而现代的孝,孝的则是“钱”,是“房”。前者偏重精神上的孝,后者则侧重物质上的孝。古今孝道的差异,恰好折射出现今社会重物质发展而轻精神追求的现状。

百善孝为先:现代人孝什么?古代人孝什么?

孝乃德之本,而德乃人之本,人的一切福分、福泽皆从德而来,无德而不得,失德而散尽。所以,积德行善,时时保持仁孝之心,这才是做人的王道也。

百善孝为先:现代人孝什么?古代人孝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