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鵠之志”究竟是怎麼來的?

鴻鵠之志常用於比喻志向遠大,《史記·陳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意思是“那燕子、麻雀怎麼能知道天鵝的志向呢”。因為《陳涉世家》為初中課文,所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句已被廣為流傳的話。

“鴻鵠之志”究竟是怎麼來的?

意思是:驥驁的氣質,鴻鵠的心志,能夠使人們知曉,是因為這種氣質和心志確實存在。人也是如此,確實具備了,精神就能使別人感知了,言語哪能完全使人相信呢?這叫做不言之言啊!

因為有了此語,所以才有了《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後來的:“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此句在中華歷史中一再被引用,唐朝的盧肇的 《鸜鵒舞賦》中就有:“況乃意綽步蹲,然後知鴻鵠之志,不與俗態而同塵。”

元朝鄭光祖的《王粲登樓》第一折:“大丈夫仗鴻鵠之志,據英傑之才。”也有作“ 鴻鵠志 ”。

唐代的著作《北史·張定和張奫等傳論》中:“當其鬱抑未遇,亦安知有鴻鵠志哉!”。

宋朝陸游的《庵中雜書》詩:“輟耕壠上鴻鵠志,長嘯山中鸞鳳音。”。

以及近代的郁達夫《己未秋應外交官試被斥倉卒東行返國不知當在何日》詩:“燕雀豈知鴻鵠志,鳳凰終惜羽毛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