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丨尔雅斋

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

清工部尚书周元理到底长啥样,无锡画家华冠的三幅画来告诉你

古代没有照相机,聪明的中国人却用绘画和拓印把影像妥妥地保存了下来,传世至今,我们才有幸能一睹前人风采。

中国的肖像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代就已经有肖像画的制作了。《尚书·说命上》中就记有商王武丁梦见上帝赐予辅佐良臣,商王于是下令以形以求,后来果真在版筑的工匠中找到了中兴名臣的传说。“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春秋战国时,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隐居匿踪,越王思念,让人作《范蠡像》,故人已去,留下的只有画中人和思念。明清时期的肖像画达到了顶峰,存世量也多。里面留存了不少肖像资料。其中就有清乾隆时期工部尚书周元理的三幅肖像画。

周元理为古镇黎里之显宦,周家列于黎里八大姓之首皆因周元理,黎里也以他为荣。黎里周氏不仅建造了古镇五大建筑(赐福堂、寿恩堂、鸿寿堂、周宫傅祠、周氏义庄),更留下了浓浓的人文韵味。巧的是这三幅肖像画皆出自清代无锡画家华冠之手,画中的周元理形妙神合,背后故事也是多多。

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丨尔雅斋

(汉代肖像壁画)


一、盘山扈跸图

在黎里周宫傅祠的主祭台后有一画,画中周元理骑着高头黑马,身着黄马褂,跃然黎里全景图上,画曰《梦萦黎川图》,此画取材于华冠为周元理所作的《盘山扈跸图》。

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丨尔雅斋

(梦萦黎川图)

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丨尔雅斋

(盘山扈跸图)

第二个值得商榷之处的是此画并非是记载周元理得紫禁城骑马之殊荣之作。这画的原名是《盘山扈跸图》。乾隆四十年三月,乾隆帝曾御驾天津盘山。关于此次盘山此行,嘉兴的钱载画有《古中盘五松图》手卷,上有题识:“今岁三月,扈跸盘山,得谐慕堂太仆拄杖登山,遍游诸胜。入古中盘观古松五株,坐其下不能去……。落款为乾隆乙未六月廿三日,秀水钱载”。周元理时任直隶总督,皇上来了当然要全程陪同。华冠的这幅《盘山扈跸图》描述的正是当时情景,盘山位于天津蓟县西北15公里处,因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相传东汉末年,无终(今河北玉田)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乾隆皇帝曾27次巡游盘山。传说他第一次巡游盘山时,看到山景如画,不禁拍案称奇,情不自禁吟出: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

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丨尔雅斋

(古中盘五松图•钱载)

画中的周元理身着黄马褂,头戴花翎,正侧耳倾听属下的汇报,神态专注。能穿黄马褂有三类人:第一类就是皇帝出行时,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随从,必须穿着黄马褂,以壮行色。因职而穿着,离开工作岗位或非与皇上同行,便不得穿。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职褂子,没有花纹及图案。第二类是皇帝狩猎校射时所赏赐。也称为行围褂子。平时也不得穿。第三类就是因特殊功勋而得到的奖赏。这种褂子称为“武功褂子”,得赏者可以在任何隆重场合穿着。显然画中周元理穿的的黄马褂属于第一类。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周元理做事十分谨慎,这一点也正是乾隆最赏识他的地方。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春,乾隆巡行山东接见周元理曾赐七律诗一首:

微职洊臻幕府开,京畿最久更长材。

事无巨细无弗悉,民有艰难有赖培。

莫诩驾轻斯易耳,可知责重益覆哉。

道途供帐宁须亟,夏谚犹惭为度来。

诗中对周元理的细致安排和谨慎稳重赞赏有加。

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丨尔雅斋

(《故宫院刊》中的《华冠在京活动考》)

此画作于乾隆乙未十月,即乾隆四十年十月,纸本,设色,纵 93.3CM,横166.2CM。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院。

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丨尔雅斋

(《周氏家乘》中的相关记录)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恰周元理七十初度,他奉上谕入都称庆,得到了乾隆恩赏,据《周氏家乘》记载有:御书“甸封绥寿”额,冠服朝珠,上方珍物,赐紫禁城骑马,赐黄褂花翎,御笔诗章,书籍墨刻及克食等件。《高宗实录》上也记“又谕曰、兵部尚书嵇璜、工部尚书阎循琦、左都御史阿思哈、俱年逾六十五岁。直隶总督周元理、现届七旬均著加恩在紫禁城骑马。”《盘山扈跸图》在前,赐紫禁城骑马在后,二者没有任何关系,“华冠作图记之”显然指的不是这幅画。而下面的这幅《周元理像》倒像是作图记之的七十大寿之作。


二、周元理像

《周元理像》,纸本,纵166.7CM,横95.1CM,结合另二幅作品的创作日期,应也是作于周元理七十大寿之际。此画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院。画中周元理一幅气定神闲之相,右手抚握玉佛手。左手轻扶圆窗,神态安详。此时的周元理春风得意,顺风顺水。乾隆三十九年七月直隶地区久旱逢喜雨,好诗词的乾隆龙颜大悦,赐诗一首《直隶总督周元理奏报得雨 诗以志慰 即书赐之》

批询近况才发去,已得优膏迅报来。

同我勤民惟稼穑,告卿筹岁莫徘徊。

早禾结穗增实矣,晚黍抽苗滋畅哉。

永定更称流顺妥,锁眉缱得一时开。

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丨尔雅斋

(周元理像)

而后周元理又成功平定山东王伦起义,安然度过大汛,给自己的七十大寿提前送上了一份厚礼。

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丨尔雅斋

(黎里周宫傅祠)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山东省寿张县后王庄爆发了一次农民起义。领导者是当地白莲教的支派清水教领袖王伦。继而进犯东昌及临清,夺粮船为浮桥,欲渡运河。直隶总督周元理受乾隆御命率兵助剿,扼守要害、妥密巡防。王伦败退后守临清旧城。周元理又遣兵协同他部先发制人,并夺取临清北水关浮桥西岸, 焚毁浮桥, 以断绝王伦后路。随即各路官兵合围,临清旧城被攻克,王伦自焚而死,起义失败。起义事毕后,周元理又向乾隆请奏,“力行保甲一法”,乾隆阅后十分赞赏。


三、灵鹫读书图

华冠为周元理画的第三幅画是《灵鹫读书图》。原画已流失,不知所踪。留下的是一件拓片,珍藏于吴江文史名家、黎里的李海珉老师处。此原画也作于周元理七十岁时,黎里周宫傅祠里周元理祭台上就用的是这幅画的改版。原碑部分残石现藏于黎里文保所,拓片中周元理手持书籍一卷,坐一天然石台旁,长袍素装。身后是层峦叠嶂,苍松翠柏的山景,神色恬静。

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丨尔雅斋

(灵鹫读书图)

画像后一页薛田玉以篆书“灵鹫读书图”五字为题首,(薛田玉,无锡人,与吴峻辑有《花砖新律》)再后页是周元理自题诗:“镜里萧萧白发新,聊凭初地写吟身。环青飞翠窗间色,清明疏钟物外因。三竺林泉天下最,一生面目本来真。少年结习陈编在,不是江湖学散人。”边上还有题记:余昔读书武林之宁峰庵,庵近飞来,层峦在牖,焚香啜茗,晨夕咿唔,往往与梵音松声互相酬答,时复雌黄艺薮,採择成编,有青照楼之刻,迨今四十余年矣。公余之暇,追念前游,犹仿佛在冷泉灵苑间也。爰属华生图之,而系以诗。七十老人燮堂元理自识。华生即是画家华冠,这一称呼也间接证明了华冠并非宫廷画家。

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丨尔雅斋

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丨尔雅斋

(《灵鹫读书图》题首及题诗)

曾为京畿朝上客,再见已是画中人丨尔雅斋

(青照楼天崇名文选)

三幅肖像画惟妙惟肖,多侧面再现一个活灵生鲜的周元理。

注:文中配图由作者陈良提供


您的每一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