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百万,是定期存款还是买房?

心灵深处如梦似幻

一般来说,买房会是个好选择。

先说下存款有没有竞争力?

最近,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上限持续松动,收益率屡屡创出了新高,其“揽储”的诚意可谓“十足”。大额存单的收益是高于普通存单的,入门起点是30万元,而一般存款的门槛只有50元,所以,如果有一百万元现金,而且你坚持要存款,那么大额存单会是个好选择。

不过,大额存单的收益甚至还敌不过存取灵活的余额宝与零钱通。以3年期存款为例,现在大额存单利率上浮52%,这样3年期年利率可以达到4.18%。这样的收益,虽然与余额宝与零钱通现在的表现是差不多的,但却没有它们存取方便的优点。从这点看,银行存款的竞争力并不强。

再说下,为什么买房会是个好选择?

贷币的贬值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事情,按以往的经验,定期存款所获得那点利息,可能连本金的保值都有可能做不到。相反的,过去20年,买了房子的,一般都能做成倍的变现。还有一句戏言,其实蛮有道理的:过去三十年,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买房。

来看看数字调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数据显示,中国家庭的房产在总资产中占比高达69%,美国仅为36%。如果买房不是个好选择,不会有这么多家庭配置资产时首选房产。

一百万不是大数字,现在想要买房,或许只能在弱二线,或是三四线城市付个购房首付。这些城市的产业支撑与公共资源,相对一二线热点城市而言,是弱了不少,房子保值增值的可靠性也差一些。不过,即使在三四线城市买房,只要价格合适,而且占到了优质地段,占到了城市诸如教育等的优质资源,保值与增值还是极有可能的。

最后还得说下买房风险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房子是流动性相对较差的资产,虽然具有较好的保值增值能力,但是随着房价水平攀升,过度加杠杆购房也将会有巨大的风险。

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是以稳健为主,基于这个定调,可以这样认为,房价将不会大涨或大跌,房子的保值功能会强于增值功能。这一点,我们不能忽略。


波士财经

1、如果手头只有100万,定期存款的好处是每年都有稳定的收益,按照目前的利率水准,一年2.75万,近期很多银行调高了利率,不过也搞不到哪去。

2、如果是这个收益,您的资产表面看起来绝对值在增加,但是相对值在下降,赶不上货币增发的速度。如果按照实际通胀率来算,这些年差不多平均6%,也就是说你手头的钱每年贬值6%,你的增值要能赶上这个速度才能保证在整体的资产比较中不掉队。如果是按货币增发的速度看,通常用m2衡量,17年是近期最低的,8%点多,但要赶上这个是很难的,之前的20多年平均16%要赶上就更难了,超过这个数的越来越有钱,低于这个数的其实财富有缩水。

3、明白了这个道理,可以看看买房的情况,一线房产过去二十年的平均增速15%,这个很厉害,二线城市低很多不到8%,三四线城市就更低了一般3%,有的地区甚至跌了不少,但为什么大家还会疯狂买房?因为房产本身的数额比较大,如果可以贷款的话相当于加了杠杆,如果十年翻一倍的话,很多人觉得资产增值的幅度很大,其实算下来相当于每年增值7%左右。而且这种涨幅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很难延续,未来很多房产会表面增值但很难变现,房价温度上涨的城市,房产的收益率在3-8%之间,超过两位数的长时间增长很难。

4、如果存银行,不如去一二下城市买房,如果你的投资能达到年收益5%,那两者差不多,投资收益能超过5%的,收益总数是大于房产投资的。


大猫财经

首先,你要看你是否有其他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年化收益率大于百分之6),或者未来5年内是否会创业,是否会突发需要大量现金。如果没有,定期存款绝对是连保值都未必保证的东东。利率水平是一个狭隘的通胀反映,事实上因为纸币的属性,贬值是持续的。而且在低利率水平下,存款是一件很低级的做法。

在没有其他稳定的,年化超过百分之6收益率的投资渠道下,购买大城市(1000万人口规模),经济格局符合国家政策,高新企业较多,教育医疗水平较高的二线城市,最好有地铁网络或已发改委已批复的地铁网络规划(记住是地铁网络,而不是一两条线),最好临近城市环线。100万通过适度杠杆,购买200万的房产,是安全且收益率稳定,高效的不二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限购解决不了房价上涨的本质原因。房产是资源的体现,在中国,人多社会资源永远都不足,尤其是优质教育医疗,还有工作机会,所以房产必须是买买买。而且,即使出台房产税,也无法改变资源属性,只会推动房价更高,所以房产税政策没有谁敢推出。

因此,可建议投资成都,武汉等城市。不要去和过去房价比,中国适合的是大城市集约发展模式,房价是无法有顶的,无非是超出实际购买力多少的问题。纸币就是纸而已。


陪你走顺高考路

房子是一种固定资产,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在好一点的城区,

如果是刚需的,什么时候买都是合适的。

随着国家对房价调控,很多城市已经很难贷款,房价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没有急上急下,让人火烧火燎的。但有一个事实必须知道,现在买房难度加大了,对投资者来说不容易了,也不敢轻易买房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买房一定要清楚,钱永远都是贬值的,国家对房价只是调控,目的不是降价,而是让它慢慢来,让水分流失一些而已。在我了解的一些城市已经有了对策,房价还在内部涨,外部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是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需要,另一个是开发商的需求。

如果有一百万,不推荐定期存款,年润低,而且需要时间长,有钱还是要买房。当然这是对普通人而言,如果你有能力,完全可以自主理财,找到符合自己收入、风险偏好相当的理财产品。投资有风险,买卖需谨慎。


融易搜

不请自来!

近年,随着我国房价的突飞猛进,各地相继出台了抑制房价的调控政策,各大银行也出台提高贷款利率的政策,而万众瞩目的房产税也在酝酿之中,所以楼市下降感觉已成必然趋势?

那么,如果有一百万,是存定期还是买房呢?答案不言而喻,肯定是买房!!!

可能很多朋友会说又在吹房价了,但事实情况必然如此的,我们先来看看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


从上图我们可知,最高的利息,也就是地方性银行的五年定期,最高显示5.22,要知道现在存支付宝的七日年化也是4.1左右。相对于随取随存的支付宝,怎么可能存银行?

好了,言归正传!现在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大家投资的方向多种多样,相对于来说,投资古板,收益低迷的定期存款,大家更愿意选择其他投资方式!

前文虽然有说到,社会各界都在抑制房价,到房价抑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次的政策真能控制到房价吗?我想谁也不知道,反而通过从2005年开始,12年的调控,房价是越调越高!


要知道,五年前的房价成都还是平均8000元/平方,现在成都的均价已经20000元/平方了,翻了2.5倍!什么存款有这么高的收益?

就算2018年,能成功抑制房价,对于目前的房价,也只是稳中有涨的,虽然不会出现前几年的暴利,但无论怎么样,还是比存银行收益高的!


杨小凡

买房啊,去年底我有88万,在重庆杨家坪步行街和石桥铺分别买了套2手3室103平住房和28平5.1米跃层公寓,才大半年时间变成130多万了。别人都说我傻,为啥不把88万拿来按揭多买3套,那样现在我已经多挣100万了,自己算算,干什么能在半年翻倍多挣钱。重庆房价还会涨


bill88

100W其实是不少的数目资金了,相信有这么多资产的你也不会在乎存在银行定期存款的那一点利息收入吧,而且目前存款利率是较低的,存在银行其实钱是缩水的。

然后就来分析下自己接下来的规划:

1.如果你现在是无房者,买房是刚需,那毋庸置疑买房是最明智的首选,家是栖息之地,中国人而言,安身立命之处是家,有自己的家是很重要的事情

2.如果你已是有房一族,就看你接下来有没有做生意创业之类的打算,如果有这方面的打算,那么就需要把这笔资金留存,到时候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灵活的周转。

3.如果以上情况你都不是,你这100W就是闲置的,那么你可以做些投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比价稳定的,不能更风。像股票、期货、外汇等都需要自己有不好的把握,不然很容易就亏的连骨头都不剩……


iFowin财经

在我一分钱没有的时候,我已经借钱买房了。虽然这是十几年前的事,因为我发现钱贬值速度大于我挣钱速度。而房子升值速度也大于我挣钱速度。唯一可以保证的是我可以还清借款。

现在不同了,当你有了一定量的固定资产,就需要让固定资产升值,而且升值速度要大于存款利率。这就是投资转换。

100万在北京既不是资本也不是资产,就是数字。


哈哈帮首座

首先,看你是在哪里,一线城市,首付都不够,4、5线城市,没啥升值价值,如一线城市周边或经济好的二、三线城市可考虑。

其次,看你现在有没有房,已有房,不急,反正也限购如无房,尽量买。别学高晓松、金星花高价租房不买房,一般人没那本事。

最后,看你的收入和理财能力,收入高,可考虑,反正供得起。投资理财能力好,可证券可P2P可银行理财。

不管哪种方式,都别选定期存款,利息太低,越存越少。


生活中的管理学

如果是我,我肯定买房了。

房子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也是每一个人的刚需,买房肯定会赚。

1.房价增长的速度肯定比定期存款的利率要高的多,可以弥补通货膨胀。

2.如果是几年后你想要这笔钱,房子也好出手,也不影响什么,顺便还大赚一笔钱。

别的那些城市暂且不说,就那西安来说吧,我的一个呵呵在2015年的时候买了一套,一平米才6000多,时隔三年不到,今年他们那个小区平均都是1000多,还买不到好的楼层。虽然很多城市政府出台限购限价政策实际上并没有影响到放假的增长
看上面的这幅图2017年三月到2018年三月房价整体在不断的增长,一年的时间每日平方米差不多增长3000块钱。如果你在2017年买的是100平米的房子,这就赚了3000*100=300000。这比银行定期得高多少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