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關心未來的人都應該讀一讀《必然》

喜歡記得↑關注↑哦~

每個關心未來的人都應該讀一讀《必然》

我當時記了筆記。現在對照《必然》一書,發現大部分內容都是羅胖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書中的內容。不過羅胖以及他的團隊這幾年不斷成長,也在實踐著《必然》書中的諸多原則。

《必然》是凱文·凱利(下簡稱“KK”)“觀察、反思、展望”三部曲的展望篇。全書給出未來30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12大趨勢。這本書與KK前兩篇《失控》、《科技想要什麼》的內容銜接,思考角度也是一脈相承。所謂必然,並非神棍一樣的預測具體事件。KK把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物種去研究,發現這個物種向前進化的趨勢是有跡可循的——最終會變成一個新物種。你會發現,這和《人類簡史》的結論驚人的一致。

KK是美國《連線》雜誌的創始主編。24年前的1994年,其代表作《失控》出版,幾乎預言了互聯網發展的每一個重要節點,一舉奠定了他在互聯網領域的教父地位。《長尾理論》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和KK是好友,前者在中國流行更早,所以他的推薦對KK在國內成名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很多書迷認為KK的三部曲“一部不如一部”,甚至《必然》中的很多內容其實也是《失控》中提過的,“沒有新鮮感”。不過筆者倒是感覺,人的思想是一貫的,但思考深度卻是持續的,如果仔細精度,你會發現這種深度的存在。

KK用12個動詞描繪了未來的12個必然趨勢: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動(Flowing)、屏讀(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過濾(Filertring)、重混(Remixing)、互動(Interacting)、追蹤(Tracking)、提問(Questioning),以及開始(Beginning)。這12個趨勢不是互相獨立的,而是交揉在一起。

或許是科技發展的速度正在加快。書中所述的每一個趨勢都幾乎對應這熱門的概念或偉大的公司。例如知化與人工智能、屏讀與蘋果公司、使用與Uber/Airbnb、共享與維基百科、過濾與谷歌/亞馬遜、重混與Youtube、互動與VR/AR、追蹤與大數據……

每個關心未來的人都應該讀一讀《必然》

在《必然》一書這麼多的內容中,以下幾點對我啟發比較大,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最重要的發明都還沒出現。所以到目前為止,沒有人遲到。KK用“形成”來描述“出現”之前的狀態,真的是絕妙至極。他的原話是:科技的出現方式是漸變的,綿長而持續,讓人感覺不到;但變化之後又認不出來。不知道這是給創業者的雞湯,還是KK的真誠。想必,這就是馬雲“看不見、看不上、看不懂、來不及”的思想來源吧。

筆者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技術的進步卻在加速,今天的樣子放在十年前無法想象,所以我們如今也想象不到4、5年後的樣子。無怪乎科技界的大佬們會有如此的危機意識:比爾·蓋茨說“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周遭很多人都說,有了BAT這些巨頭,如今創業只不過就是兩種命運:失敗和被收購。看了《必然》的第一章,你還會得出這種結論嗎?對於創業者來說,現在才是最好的時候。但僅僅追趕是不夠的,還要看到、識別、參與到那些正在形成的趨勢中,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下一個BAT。

關注無法複製的價值。由於互聯網和數字化,未來大部分商品都是可複製的,也就是邊際成本趨近於零,這意味著複製品不再有價值。那什麼才有價值呢?自然是無法複製的東西。未來不再是什麼東西值錢,而是這個東西的不可替代性變得值錢。具體來說,未來有八種事情是可以讓消費者掏錢的:花錢買特權、花錢買個性化、花錢買指導、花錢買放心、花錢買方便、花錢買更美妙的體驗、花錢買自己支持的創作者受益、花錢讓別人給自己跑腿。做任何產品都需要深刻發掘“無法複製”的特性,這樣才能存活。

使用權替代所有權。社會分工的總趨勢就是讓每個人的每種需求都有服務者。因此“一時擁有”變得不再重要,因為服務無需所有權。筆者深有所感。自己家的汽車每週只用一次,卻要承擔每月近1000元的養車費(停車、保險、加油、清洗、保養)。這比隨時叫車的服務貴多了。

對於企業來說,服務和產品這兩種形態與消費者的連接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產品思維,其實不希望消費者與之經常聯繫,因為這意味著產品被不斷地返修,這對於企業是增加的成本;但對於服務思維來說,希望消費者一直與之聯繫,這樣才能知道消費者的需求,並不斷滿足。小米的所有產品都貫徹了服務思維,因為這些產品都可以不斷升級,這樣消費者與小米之間建立了不間斷的聯繫,會愛屋及烏,因為使用某一款小米產品而想要使用其他小米的產品,這樣小米最終會佔領小米粉絲的家庭空間。

KK認為,未來的趨勢就是以租代售。互聯網就是個大租賃店,鮮花、家庭軟裝、 傢俱、書籍、交通工具……一切都可以租用。我們如果能在目前尚未產生租用的領域找到機會,那麼前景就是樂觀的。

使用和共享的概念在國內被用反了。在KK的概念中,使用是要付費的。我們的共享單車,其實是租賃單車,這叫使用,因為你要花錢;而KK筆下的共享是分享、是無償的。雖然無償,但卻可以實現收益。為什麼在互聯網時代,大家願意共享呢?看看窮遊網、螞蜂窩這些旅遊攻略網站,絕大部分內容都是用戶無償提供的,而且寫得非常認真、全面,配圖精美,他們都是傻子嗎?不是,共享的價值在於會獲得全新的社會關係結構。你在這裡共享的內容越多,你的粉絲就越多,你的話語權就越大,你就越有可能做成其他的事情。這不僅僅是個人價值自我實現的虛榮,還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因為影響力就是價值。共享其實是一種多次博弈的思維模式。

每個關心未來的人都應該讀一讀《必然》

未來最重要的機會是體驗。在所有產品都接近於免費的未來,只有體驗才是有價值的。這裡的體驗是指對個體而言的體驗。因此,未來小眾的才是有價值的,大眾的都是免費的。這些年,很多產品的崛起,恰恰是因為滿足了小眾的需求。未來,你的領域越垂直、越細分,就越容易生存。因為個人的體驗是無法複製的。

在標準品上疊加消費體驗,是未來最重要的機會。關於體驗的洞見,是我認為這本書最重要的觀點之一,而且還有很多機會,而且這個機會不會被完全壟斷。而且這個機會還層出不窮,可以本地化。

大多數產品經歷著減物質化。KK在文中講到,自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汽車的平均重量已經下降了25%。各種功能的家用電器也在變得更輕。我們所需投入的物質總量在減少,這說明我們在用更少的物質創造更大的價值。

從個人體驗來說也是如此。例如手機從大哥大變成現在的體積、電腦從臺式機變成了超輕薄的筆記本、吸塵器從高壓鍋式的大塊頭變成了手持的輕便型……何止是減物質化,筆者認為,就連我們的審美都在簡約化,從以前流行濃妝豔抹到現在這種宜家風、無印良品風……這給我們什麼啟示?繁複的東西就是容易被淘汰的,簡單簡約的東西才是有前景的。就如同甄別真正的高手一樣,把簡單的弄複雜不是高人,把複雜的弄簡單才是!

過濾器要替用戶做主。我們都說消費者是上帝,錯了。在超級複雜的互聯網時代,我們自己或許都不知道需要什麼,而需要“過濾器”的選擇。什麼是過濾器?典型的公司就是谷歌、亞馬遜這類的。他們根據你以往的各種行為匹配其他類似人群的行為來為你畫像,給你的下一步選擇提供指導。這就是典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啊——我來告訴你,這就是最適合你的東西,這就是你需要的,去用吧。

筆者喜歡各種預測未來的書和文章,喜歡判斷趨勢和走向。跟我有同樣愛好的人,真的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