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一步能行,千里即能行。”——證嚴法師《靜思語》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三國時吳縣人陸績,六歲隨父親謁見袁術,席間吃橘子,

臨走時偷偷藏了三個,袁術發現後嘲笑:“這小孩兒,來主家作客還懷藏橘子嗎?”

陸績說:“我娘愛吃橘,拿回去給娘嚐嚐的。”

袁術“大奇之”!

(《三國志·吳書·陸績傳》;吳縣,今蘇州。)

東漢安陸人黃香幼年喪母,對父親盡心供養:

夏天時要把床鋪和枕頭扇涼了再讓父親睡,

冬天,則先替父親把被窩暖得熱熱乎乎,才請父親安寢。

(《東觀漢記》;安陸,今湖北雲夢。)

這兩則至孝故事便是著名的“陸績懷橘”和“黃香扇枕”。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而在今天的臺灣,也有一個至孝故事廣為人知,可稱為:“錦雲壽母”。

她叫王錦雲,臺中清水人,幼年過繼給叔父,感念養育之恩,她對養父母十分孝敬。

那是1952年,王錦雲15歲,養母罹患胃穿孔,病情危急。

她不僅跑前跑後悉心照料,還在“觀世音菩薩”面前發大願心:

以自己12年陽壽來換回母親的健康

不知是她無微不至的照顧降服了病魔,還是捨身救母的心念感動了菩薩,

養母竟奇蹟般不藥而癒,一時傳為佳話。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我們評價某個人,一上眼,應先從“器識”看,

儒家的說法,“器”是“器量”,“識”乃“遠見”;

佛家的闡釋,“器”是“行願”,“識”為“見地”,

本質一如。

為人子,行孝道,始於事親,終於立身。

王錦雲小小年紀器識宏曠,直心道場,絕非等閒。

五年後,一向身體健碩的養父,卻因心血管疾病突發病故。

淚水涔涔滾落,王錦雲開始思索生命的究竟,死亡的真相和人生無常的緣由。

1963年,她拜高僧印順長老為師,出家比丘尼,獲賜法名證嚴。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印順長老與證嚴法師

然而證嚴法師不會想到,出家反而讓她更加入世,也許那才是她真正的佛道。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大乘佛法經典《法華經》最後說:“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南懷瑾先生對此闡釋道:

一切生活做的事都是佛事,沒有在家、出家之別,也無出世、入世之禍。

證嚴法師每月抄寫一部《法華經》,一則為生養自己的兩對父母祈福,

一則將千古大乘佛法“救度一切眾生”的精神融入自己血脈,寧靜慈悲之心與日升騰。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便向周圍人打聽,有人告訴她:

“豐濱一個山村孕婦小產了,家人抬著趕了8小時山路,

證嚴法師感同身受,她不是僅以一句“往生再世,皆當歡喜”的往生咒盡一位出家人的本分,

而是在悲憫貧病苦痛蒼生的同時,

深深地意識到錢財雖是身外之物,卻也能在關鍵時刻救人性命的現實道理。

不久,三位天主教修女來拜訪她,談及佛家的慈悲精神,修女們委婉指出佛教的保守。

證嚴法師深表贊同,暗暗立誓,一定要為芸芸眾生做點事情。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證嚴法師早年修行的小木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為所有儒家知識分子的終極夢想,

而這也與大乘佛法“自覺覺他,犧牲自我,利益一切眾生”有殊途同歸的旨意。

證嚴法師深諳大乘佛法精要,不為自了修阿羅漢,而是想到:

若合眾人之力,那麼陰暗角落苦難的眾生,不就可以獲得救助了嗎?

心之所至,足下立行。

她跑到製鞋廠,承攬下製作嬰兒鞋的活計,和5位弟子一起,每人每天做一雙嬰兒鞋,並將每雙4臺幣的酬勞積攢起來。

4元×6人×30天×12月=8640元每年,這筆錢就可以救助一位小產婦。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證嚴法師和家庭主婦們

她還呼籲周圍的家庭主婦們,每日買菜前,向竹製存錢筒中存下5角錢,

積少成多,積簣成堤,來幫助有困難的人。

儘管那個年代,大多家庭主婦不識字,

但證嚴法師“身體力行,救貧濟世”的思想卻得到了廣泛支持,

1966年,她發起成立“慈濟功德會”,

臺灣公益事業的奇蹟由此發端,人間正道不再滄桑!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2008年,“五·一二”世紀強震在四川造成嚴重災情。

5月14日,800名武警官兵不眠不休,履險犯難,終於打通進入汶川的道路,

同一天,臺灣慈濟緊急動員,備妥4萬件毛毯及1萬多個生活包,約60噸物資空運至成都,

慈濟人與10萬名解放軍一起深入災區,當晚在德陽金山鎮設立“慈濟抗震服務中心”,

搭起200人份的蒸飯機,為災民供應熱氣騰騰的鹹粥和綠豆湯,讓人們不再只啃乾糧。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緊隨其後,慈濟的心理輔導師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快速展開“三安”工作,

即證嚴法師提出的“安身、安生、安心”,

疏導撫慰災民因家園盡毀,痛失親人而造成的巨大心理創傷。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慈濟向汶川捐建的小學

縱觀整個救災過程,慈濟反應之迅捷,救助之專業,令人驚歎!


而這一切源於50年來,以證嚴法師為代表的慈濟人在公益事業上孜孜以求,專靜純一的赤誠之心。

早在2010年,證嚴法師提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8萬名志願者積極響應,在全臺5400多個環保站展開“淨化人間”的綠色行動。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乾淨的臺灣街頭巷尾

一群實業家也被證嚴法師的大愛感召,他們利用本身在紡織業的專長,研發出將廢棄礦泉水瓶轉化為化纖原料的技術,

並以此製作毛毯,既淨化了環境又變廢為寶降低了毛毯的製造成本,

在慈濟過往的歷次救災中,小小的再生毛毯將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慈濟人還發現,災難過後,不但食品匱乏,連淨水的獲取都很困難。

於是大家想,能不能開發出不用蒸煮的即食食品?

所以,慈濟的救災食品是分層次供應的。

在災難初期,提供罐裝粥品與五穀餅乾;

災情稍有緩解,就提供錫箔紙包裹的米飯,不用水可直接加熱;

等到恢復電力供應,便捧上香噴噴的香積飯......

“香積飯,好香!”

法國美食雜誌Guidiplo的主編Marie女士在採訪花蓮慈濟總部時,

對這種“方便米飯”讚不絕口。

她還不知道,這是多少慈濟人心血的結晶!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慈濟人尋訪困難家庭

多年前的一次冬令發放,證嚴法師發現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雖然領回了米,但卻無力燒柴煮飯。

心想:若白米飯可以像方便麵一樣沖泡即食,老婆婆該有多高興。

於是慈濟人就搭起一個小“研究室”,開始研發。

一會兒飯煮焦了,一會兒乾飯不吸水了,......

他們不是愛迪生,更不是諾貝爾,只是平凡的普通人,

但證嚴法師那句“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卻一直鼓舞著研發團隊,

終於,香積飯獲得成功!

這不正是劉備所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誠心踐行嗎?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臺灣有多少人口?

截止2015年底,2349萬,少於上海的2490萬。

卻擁有僅次於美國和歐洲的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的骨髓數據庫——“慈濟骨髓數據庫”。

它累積了三十多萬份骨髓捐獻志願者的資料,

已為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骨髓配型支援,挽救了眾多白血病和重度貧血患者的生命。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為什麼?

大乘佛法講“六度”,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天下萬物不專為某一人而生,因緣和合,聚散有定。

舍掉一些自己捨不得的來幫助別人,令他人快樂,這就是“佈施”,簡單得很。

證嚴法師和慈濟骨髓中心主任李政道博士,共同倡導“骨髓捐獻,無損己身。”

打破了傳統觀念中“捐髓傷身”的誤區,得到了廣大臺灣同胞的熱烈響應。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2011年,李政道收到一封託他轉交的信:

“救命恩人賴叔叔,我們本不相識,但您卻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了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我要永遠像您一樣盡力幫助別人!”

這封信來自四川成都,正是一位臺灣的殘疾人賴先生,

用自己的骨髓給了那個四川省初中物理競賽第二名的16歲少年第二次生命。

這份愛心,在儒家那裡叫“仁”,“仁者愛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佛家那裡就叫做慈悲。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證嚴法師今年81歲了,

50多年來,她與慈濟人感人肺腑、蕩氣迴腸的公益故事,豈憑短文拙墨可以道罄?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慈濟人在孟加拉國

1991年孟加拉國水患,美國的“9·11”恐怖襲擊,

1998年長江流域大洪水,南美洪都拉斯大颶風,

2004年印尼的滔天海嘯,2013年日本的福島核事故,

都活躍著慈濟人的身影。

從1998年開始,慈濟人深入甘肅偏遠地區,陸續幫當地群眾打了一萬口水井,為那塊乾涸的土地接引了脫貧致富的清泉。

培養了大批醫術與德行俱佳的良醫。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該院建立之初,就訂下了免繳住院保證金的制度,

當年那位交不起8000元保證金的小產婦終於可以安息了!

誠如證嚴法師所說:

慈濟人文不是寫在書裡,而是寫在人的行動裡。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世人都覺佛學艱深難澀,常以做生意的心態求神佛庇佑,其實真正的佛學無非八個字: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曾國藩所謂:“欲立立人,欲達達人。”

意思是說,你想自立和通達,就要先幫助其它人立足生存,幫助其他人通達人世。

他是看得透徹的,這本與佛法相通。

而證嚴法師更進一步,她就是魯迅筆下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

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的一流人物!

證嚴法師:人間正道不滄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