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線條”的童年:我的永無鄉

一個同事家的孩子從小就過敏,對狗毛過敏、對泥巴過敏、對粉塵過敏。越是這樣,她就把孩子養的越精貴。從小不讓去鄉下爺爺奶奶家,郊遊都是全副武裝。聽她分享著自己的育兒經,手札君不禁感慨和慶幸自己擁有一個真正的童年和健康的體魄。

手札君的童年,大部分時間是在鄉下奶奶家度過的。上了小學之後,我回老家的頻率明顯增加了。我把所有的假期都奉獻給了山旮旯,因為我真正地意識到那裡才是我的永無鄉。堂哥阿寬堂弟阿強是永無鄉中的夢幻天使,他們讓我接受了大自然的薰陶,讓我不再盲從城裡的孩子,讓我著實有了一種想在土壤裡翻滾的慾望。

“粗線條”的童年:我的永無鄉

春天,一個讓人迷醉的季節。在爺爺的番茄地裡,有三個影子在忙碌。我總是沒有耐心地在把蚯蚓從縫中拖出來的時候把它扯斷了,害地阿強總是裝出蚯蚓喊疼的樣子來羞我。捉蚯蚓的目的是為了釣魚。每次挖好蚯蚓後,阿寬總會大度地說:“走,上咱家魚塘釣去!”其實,阿寬總是把別人家的魚塘比作自己家的魚塘,還用在語文課上新學來的詞語美名其曰:借代。正因為是“借代”的,所以每次釣魚時我都擔心會撞上魚塘的主人。有一次,我和阿寬阿強運氣特好,釣了半桶鯉魚和大半桶鯽魚。正當我們發愁該怎麼拎回去的時候,身後響起了一個混厚的男中音:“要我幫你們嗎?”還是阿強眼尖,看清那個人後便躲到了阿寬身後,阿寬的臉都嚇白了。我這才知道,身後的那個人叫龐老六,是眼前這口整個春天都在為我們免費進貢魚的魚塘的真正主人。一臉的尷尬,滿臉的歉意,是當時已經驚呆的我所能作出的唯一反應。奇怪的是,他什麼都沒說,拎起兩桶魚就走了。當我們回到奶奶家時,龐老六和奶奶正坐在井邊嘮嗑,裡屋的八仙桌上擺著一大盆水煮魚。龐老六說我是稀客,要我嚐個鮮,而且那兩桶魚還託人給我帶回了城裡。

 山旮旯裡的人,樸實,厚道,像一大缸淳香四溢的米酒,令我在不知不覺中就陶醉了。

“粗線條”的童年:我的永無鄉

夏天,三個影子在樹林間遊蕩。一棵柚子樹上停了三隻知了,三根粘有蛛絲的竹杆伸向了它們…篝火邊上,我們仨在煨知了。那時我認為世界上最美味的佳餚就屬知了肉了。吃到得意的時候,我還大喊:“樹上所有的知了都歸我吃嘍!”沒想到知了似乎也通了人性,待我再想大牙祭的時候,它們全都不見了蹤影。

夏天還是一個讓人萌生理想的季節。當天空掛滿晚霞的時候,我們坐在山丘上。阿強說長大後要當廚師,我說想考大學,阿寬說要當兵。阿強笑阿寬樣子長得呆瓜似的阿寬也想去當兵,臭美!於是,阿強阿寬又扭打成了一團,還順勢滾下了山丘。接著,身後便傳來了嗷嗷的叫聲和歡樂的笑聲。山坡上高挑的狗尾草,它是這兒一切歡樂的見證者,此刻正隨著徐徐吹過的晚風搖擺著……

“粗線條”的童年:我的永無鄉

秋天,一個讓人感傷的季節。阿寬在一次割麥時被打穀機打掉了食指。看著阿寬咬牙切齒喊疼的樣子,我和阿強都難過得哭了。阿寬是個天性樂觀的人,他在縫好針的第二天就又帶著我去大山裡瘋了。

“粗線條”的童年:我的永無鄉

冬天,一個並不寒冷的季節。抓麻雀是冬天才特有的一種樂趣。在奶奶家那棵早已掉光葉子的歪脖子棗樹下支起一個半圓型篩子,在篩子下面撒一把餵雞用的陳米,再在筷子上系一根繩子,我的“遠距離遙控”捕鳥就開始了。麻雀們一隻只飛來了,我的手開始顫抖起來,“啪”,筷子倒了,一群幾十只的麻雀我只抓到了個位數。奶奶準備拔毛的時候,我還是動了憐憫之心,讓奶奶把它們放了。奶奶一邊笑我憨一邊又重新替我支起了筷子……

離奶奶家住的村莊不遠有一個小鎮,鎮上的玻璃廠一到冬天就停產。趁著這會兒沒人看守,奶奶就會帶上我和阿寬阿強去拾燒玻璃留下的煤渣。從村子裡通往鎮上的是一條細碎而彎曲的小路。奶奶走在前面開路,我和阿寬強推著平板車像小雞似地跟著。在拾完煤渣回來的路上,奶奶會講起她和爺爺的故事。每次將到爺爺把她抱上花轎的時候,奶奶總是忍不住笑起來,佈滿滄桑的臉上便露出了少女般的羞赧神情。我和阿寬阿強早已笑得前仰後俯。平板車裡的煤塊也跟著抖動了起來,掉在了雪地裡,融化了一路的積雪……

 小學五年眨眼就過去了。這五年春,夏,秋,冬中的假期我都留給了山旮旯。無窮無盡的遐想,山山水水的性靈,難以忘懷的歲月以及健康的體魄是山旮旯回贈給我的禮物。

“粗線條”的童年:我的永無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