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工人在外打工二十多年,老了怎么办?

sl3456

下岗工人打工二十多年,如果没有积蓄,没有养老金,再加上病痛,老了以后,真的是晚景凄凉。


从你打工已有二十多年来看,应该是属于90年代中后期下岗的。那时正好是国企单位改革的推进期,很多亏损企业在那时破产,被兼并,下岗工人出现也是非常多的。

在重新选择就业的道路上,很多下岗工人走的并不顺利,年龄偏大,无特殊技能,无高学历,身体伤病等等原因造成再就业困难。摆地摊,打零工,做散工都是很多下岗工人的选择,想创业又无本钱,很难保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很多人为了眼前的生计,为了养孩子,养家,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养老保险,说起来都是泪。


再过几年,很多当时的下岗工人也都到了退休年龄,在外打工了多年,如果又没有养老金,加上日渐伤病的身体,老了以后的日子真的不敢想象。

现在物价上涨,看病也贵,作为劳苦了一辈子的下岗工人真的太需要帮助了。我觉得如果国家没有特殊的帮扶政策,那么还是要自己先想想办法,比如去寻求社会团体的帮助,地方街道的帮忙,总要先过下去才行。


不一样的思考


谢【悟空】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养老问题倍受关注。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企改制大潮中,有许多产业工人下岗下海或身份置换。题主下岗二十多年,应该也是为国企改制作出贡献的千万下岗产业工人之一。下岗后打工二十多年,现如今年龄也到了花甲,养老确实成了摆在眼前的头等大事。

怎么办?日子还得过,活人总不能叫尿憋死。针对题主的情况,个人认为下面几个途径可供参考:

一、储蓄养老。这是国人最传统的养老防老模式,当初改制下岗、身份置换一次性补贴应该在几千到几万间,算是防老的原始积累。在外打工二十多年,积攒个二三十万总该有吧,省着点花,老了就靠它了。

二、社保养老。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86年开始,1993年全面推广的。从题主下岗打工的时间推等,应该是赶上了那一波政策福利,只有延续交纳了社保,到退休年龄后,每个月二千余的养老金是有保障的。

三、子女养老。按年龄推算,赶上“下岗潮”的多为50、60后,到目前子女通常都成家立业了。二十多年的打工,在子女身上的付出是可想而知的,老了由子女赡养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四、住房养老。作为50、60后,在城市有一、二套房并非稀奇。现在人步入老年,可以把名下的房产盘活下,除了自住房,多余的或租或卖或指定子女继承,以房养老,也是较流行的一种方法。

五、低保养老。不排除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既无存款又无多余房产,子女也无力承担赡养义务的极端情况。对于这部分人群,养老就只能依靠政府低保兜底了。定期领取低保金,特殊情况再申请点困难补助,紧巴点也得过。

下岗职工的养老问题,绝非个例,事关几千万为国企改革改制作出牺牲与贡献的工人老大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信政府也在关注和积极解决这类问题。50、60真不容易,有的“下乡”“下岗”都给摊上了,希望他们在养老问题上能少一点忧愁。


安全视野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越来越突出,养老问题也逐渐进入我们的话题。很多人都会这样担心,我们老了该怎么办?说实话,以现在打工的工资,除了生活开销,一个月下来所剩已经不多了,更别说是攒钱养老了!哎!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很真实的一句话。既然我们想到了养老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个系统的规划。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制定我们的养老计划。比如说,第一种:养儿防老。对孩子的培养是养老的最佳投资。只要你把你孩子培养成才了,你的养老问题就彻底解决了;第二种:想办法尽可能的抽出钱来买养老保险或者社保,到有一天你干不动了,最起码还有生活保障;第三:尽可能的攒点钱,每年多少攒点到老了稍微会好过一点;第四:国家慢慢完善的养老制度,看你运气了!

不知道你还有些什么更好的建议呢?欢迎留言讨论!(另外,听说关注我并留言的人2018年都会发大财!不信你试试看!😝)谢谢大家!


兵哥说事

涛子观点!

现在我国一般除去事业单位的有养老保险,而大多数老人都没有养老保险。没有养老保险的这部分老人如何养老呢?大多都是子女养老,子女养老是在我国最常见的养老方式,俗话说好,养儿为防老。人老了,不能创造价值,没有了收入来源,而以前的收入都给了子女,所以子女养老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大众的!

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有积蓄,靠自己的老人,以前工作留有一定的积蓄,留着老了,没有收入时来用,这种情况还是少数!总体不多!

还有一种是低保,政府养老,如家庭有特殊情况的,生活有困难的,可以申请低保,通过政府救济,来实现养老!

还有以房养老,如果房产多的,可以出租,或者出售,用来老人生活支出,也是可以的!不过这也是少部分人才能有这种能力!



结束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成为重中之重,而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办法,这也是政府所考虑的事情,所以各位做子女的的责任重担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独生子女,更为严重!感觉压力重大!不过现在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自己女子来养老!希望各位都能善待老人,孝顺父母!


大家认为有什么可行的好办法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交流!


涛子看世界

这个问题直戳人的内心啊,我父母就是普通的民工。在我小的时候。我记忆中从我懂事开始就只记得父亲去外地打工。而母亲在家里的小县城的工地上工作。那时候记得我母亲一天也就20块钱,父亲在外地工工作一天也就三十块钱。我从小都是我我奶奶带大的。

每次出来玩的时候看别的小孩都是父母带着,而我却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坐着。那时候就在想妈妈明天能不能不去上班了啊,好好带着我玩我一天可以吗。现实总是残酷的,那时候还不是现在的经济条件,谁家要有个自行车那可以说家庭条件已经可以了!母亲每天上班都起来的很早跑到庄的另一边等着人家骑车出来然后乘个车。有时候人家不上班妈妈就步行这去了。每次回来天都是黑的看不到了!

后来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家里条件也跟着上去了。交通也方便了母亲就坐着火车长途跋涉的去外面厂里工作。因为高强度的工作父母也累弯了腰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了,希望国家出个好点的政策。

人上了岁数之后无法就是想找个说话的伴,而随着高楼大厦的不断建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对于我们来说呢,多抽些时间来陪陪父母,没事跟父母聊聊天比什么都好!不要等到父母都老了才想起来很多话没跟父母说过。把握当下毕竟时间不等人啊


原有岁月静好

大概在1992年邓小平从视察广东深圳和珠海开始,最早一批下岗工人在第二年就从各自的单位脱离出来到了社会,距今算来已经有二十多年,经历了从失衡失落到重新再就业创业的阵痛过程,既是命运的幸运儿,又是被命运拋弃滑落到人生谷底的″大自然攀岩者″,自己的命运还得靠自己拯救攀爬才能活出人生的新天。下岗工人们当时大部分领了厂里的一次性补助,真像一个个没了娘断了奶的孩子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生死由命要由他们自己诀择。但算起来他们比农民还是强了许多,他们原籍在农村失去了土地的,有的照样回村里承包别人的耕地鱼塘山林赚钱,有的凭借厂里原来掌握的技术找到新的对口门路,有的则在外地开旅馆经营饭店或其他生意赚钱,有的则拿回厂里那几万补助借给自己亲戚朋友做生意赚利息,要知道,当时的好几万块可是今天的几十万哟,也是一笔不少的数目。最差的也同我们这些农民工一样在外面打一份工赚取辛苦费养活自己与全家。若是他们熬到现在,少说也攀上了小康生活,衣食无愁,老有所靠了吧。论年纪也就五六十岁左右,以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正等着他们去好好享受。致敬这群共和国过去年轻挺拔的工人老大哥们!


本姓很受敬

老了儿女养,难不成还想国家养。

至少下岗工人还能打工二十年,四十岁下岗,儿子都已经大了,也没太多的压力。一年你存1万,二十年也有个20万存款,差不多可以养老了,儿子在补贴点!

种地的老百姓呢?一亩地一年收成一千,正常一个人两亩到五亩地,按最多的五亩算,一年五千块的生活费,不知道一年到头还能剩余多少钱,农村老人基本没存款的。农村老人怎么养老呢?不是靠儿女吗?

农村老人都靠儿女,不麻烦国家,你城里人还想!哦 忘记还有医保社保……




皖北杨小菲

下岗!下岗工人!当这俩新名词出现在上世纪末时,多少工人为此心惊肉跳!当我拿到企业破产失业证明和两万多元的破产补偿金时,我已经下岗两年多了。我们夫妻同在一家国企中工作,这又要一同到社会中重新寻找生存机会了。

从下岗到退休,在十七年的岁月中,有失败,也收获成功。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体会。无论那些年有多难,我都会按时为我们两口子缴养老和医疗保险。也就是这些保险,确保我们在退休后能衣食无忧,也不必靠孩子来养老。

我们这代人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活经历。求学路上遇到动乱,很多很多人学业未成就上山下乡。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又被卷入改革大潮。在没学会游泳时就被扔进大海里。好在呛了几口水后绝大多数人都游上了岸。


很多人说我们是倒霉、悲催的一代人。我不赞同这种说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相比我们的长辈,我们是幸运的。
题主问下岗后打了二十多年工,老了怎么办?如果是我,就去办社保!因为子女有他(她)们的生活。如果他(她)们自己生活都困难,又如何忍心让子女为你养老?只有办理社保按时缴费,待老时,方有依靠。


彭城汉风

下岗工人在外打工二十多年,老了怎么办?首先我也算是一名下岗职工I,九十年代末期,企业亏损解散,当时的政策是工作满三十年的作退休人员安排,未满30年的买断工龄,每年给600元补助,我工作刚满十年,单位一次性补助我六干元。这就叫买断工龄,没有发什么下岗证。什么养老保险单位也只给我交了十年的,余下的就是我自已完成了。题主的意思要求回答老了怎么办,我了解的政策是下岗工人可以交养老保险,而且退休金也很高。在说如果不愿意交养老保险,都打了20年工,一年只存五千元,现在也有十多万了,儿女们也长大了,还担心老了怎么办吗?


辣得笑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