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山西才知原來麵食居然有這麼多種類

“天下面食,盡在三晉”,山西面食從遠古走向今天,也從黃土高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山西面食,不僅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飲食文化中的瑰寶。

刀削麵

到了山西才知原來麵食居然有這麼多種類

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麵條,堪稱天下一絕,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刀削麵柔中有硬,軟中有韌,澆滷、或炒或涼拌,均有獨特風味,如略加山西老陳醋食之尤妙。

剔尖

到了山西才知原來麵食居然有這麼多種類

這是山西人食譜中的精品,有白麵剔尖、高粱面剔尖、雜糧面剔尖等等。這種麵食操作別致,筋軟爽口,易於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醬、葷素打滷,別具一格。

擦面

到了山西才知原來麵食居然有這麼多種類

把和好的白麵按在扁眼擦子上,從擦子漏下掉入開水鍋裡煮熟,配上各種澆頭、打滷食用,這種麵食易咀嚼、好消化,適於老年及牙齒不良的人食用。

揪片

到了山西才知原來麵食居然有這麼多種類

面和好後,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寬的條,用手一片一片揪入開水鍋裡(大小與手指頭肚相同),煮熟後配上各種澆頭食用。這種麵食做法簡單,吃著筋滑。

河漏

到了山西才知原來麵食居然有這麼多種類

把和好的面投入特製的河漏床,迫使面從下方均勻的孔內下到鍋裡。待面壓到一定長度,用刀從下方把麵條截斷,煮熟配澆頭或打滷食用。

撥魚

到了山西才知原來麵食居然有這麼多種類

把和的很軟的面放在一個帶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鐵製筷子撥魚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撥入鍋內,如小魚在水裡跳躍。這種面柔軟綿滑,易於消化,配上葷素澆頭或打滷即可食用。

貓耳朵

到了山西才知原來麵食居然有這麼多種類

白麵貓耳朵外形酷似貓的耳朵,小巧玲瓏,吃起來有韌性,利口。做法是用白麵、莜麵或高粱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切成小方塊,用拇指按推成薄片,自然捲成貓耳朵狀,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莜麵栲栳栳

到了山西才知原來麵食居然有這麼多種類

用營養價值極高的莜麵做成的,將面揉精,將小莜麵團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繞,就變出了一卷卷的莜麵栲栳栳,豎立在籠中蒸熟即成。

頭腦

到了山西才知原來麵食居然有這麼多種類

頭腦是太原市特有的一種名早點,為湯狀食品。在一碗湯糊裡,放上三大塊肥羊肉,一塊蓮菜,一條長山藥。湯裡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品嚐時可以感到酒、藥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滋補、活血功能。每年農曆白露到立春期間,太原市各清真飯店大都有“頭腦”上市。

沾片子

到了山西才知原來麵食居然有這麼多種類

山西太原周邊特色食品,煮食。以菠菜,芹菜等的葉部或者豆角,茄子,裹以乾麵粉煮熟,拌醋調和(醋,鹽,蔥花炒制)或蘸水水即可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